白水四圣六贤八景helliph

仓颉故里多灵秀

(作者于存录男年出生于仓颉故里陕西白水,大专文化,原白水县文化局副局长。首届渭南市政协委员,第五、六届白水县政协常委,系无党派爱国人士。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白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年于存录先生用一年时间完成《仓颉故里多灵气秀》,近百副人文系列素描绘画。其中包括四圣、六贤、八景、仓圣神韵、彭衙灵秀、遗韵生辉、英杰荟萃、山乡壮美、艺苑奇葩等几部分。)

四圣:字圣仓颉、酒圣杜康、纸圣蔡伦、陶圣雷祥

仓颉:原复姓侯刚名颉,汉文字的创造者,上古黄帝时史官,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于今陕西白水县杨武村,卒葬于史官村北面的黄龙山下,享年岁。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创造了《鸟迹书》,被尊为人文始祖。黄帝感其功德,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上一君。谓:“仓颉造字功天地,吓得鬼哭妖龙藏”。

杜康:黄帝时任农正,即掌管粮食的官员,生于今白水县康家卫村,为中华酿酒之鼻祖,人称之为“酒圣”。三国时曹操吟咏:“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今历时五千多年,杜康酒誉满神州,飘香海外,属白水县龙头产业之一。

蔡伦:我国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家,明帝永平十八年入宫为宦官。时年探友于陕西白水槐沟河村,在一天闲游中,目睹村童在水坑边嬉闹玩耍,他偶见那呕变物质薄且韧,随引发可作写字所用,经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了天下第一张纸。属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雷祥:制陶始祖,尊称雷公,黄帝时任处方(医药官),是我国医药创始人之一,生于陕西白水大雷公村。他在长期为人们医治疾病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即人们的健康,不仅是有病需要治疗,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根除病毒,保障器皿卫生,才能延年益寿。他便返乡制陶,功惠百姓,福及万家。

六贤:丽娱制衣、彭祖、孔子弟子秦冉、郭巨埋儿、倾国之贤张柬之、马宜人

丽娱:轩辕黄帝的妃子,生籍于今陕西白水五龙山下,为人们制作了天下第一件衣裳。后世人们为念其功德,在县城东门外修建有“丽娱娘娘庙”,香火常年不断。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民间举行庙会三日,规模盛大,乃属秦东空前,波及晋、豫等省。

彭祖:号曰老彭,周代彭衙令,在世一百六十岁。昔日,他执事仓颉故里,人乐其事,天瑞地丰,邑民拥戴。时年,彭祖令至花甲,精力仍甚为充沛,但他乐看朝政,盛望后生,甘为辞官休闲,以安乐晚年,其心胸旷达,志趣飘逸,人誉贤者。

秦冉:春秋时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今陕西白水刘家卓人。唐封彭衙伯,宋加封新息侯。昔日,秦冉迁居彭衙利乡,从祀庙庭,以文治身,以文传世。《史记》、《家语》有载。宋有“赞彭衙高士”,其贤事历历。秦冉,也是昔日孔子拜谒仓颉庙的领路人。

郭巨:汉代人,籍于今陕西白水杜康镇朱家河村,为我国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昔日,郭巨家境贫寒,时年慈母久病,需饮人乳调养。无奈,巨与妻室商议,只能埋儿养母。其大孝感天,郭巨一锹挖得一罐金银,之后,慈母日益康复。今朱家河域郭巨墓已被列入省级保护文物。

张柬之:原籍湖北襄樊,唐武则天称周后期任宰相。时年则天病卧,张劝其还位李“唐”而废“周”,中宗李显复位后封张为天官尚书,晚年被封为五龙大将军,并将宗室迁至今陕西白水五龙山寨,殁后葬于此。张柬之昔日宫庭之举,续写了大唐李室江山的长治久安,人誉称为倾国大贤。

马宜人:明代生籍同州,童年丧父,时年婚嫁白水临川里刘贤为妻。夫君后任山东嘉祥知县。马氏伺奉婆母,全家兄弟四人皆为钦佩。更令人盛誉贤德的是,各弟兄分业后,四弟刘赞妻亡,宜人又为其续妻。久之,四弟自立后方分居另业。时年,侄英妻亡,又复归同家。之后马氏又为其另娶妻室。马宜人尤善相夫育子,长子考取进士,次子名第举人,两个女儿婚嫁知县、学正。当为贤者之报也。

白水古八景:柳叶飘垂衙门口、有影无塔在街前、鸿雁落在城南池、南河无渡夜行船、西寺无僧钟自鸣、白鸡扑潭在河湾、龙山晚照光明显、石锣石鼓震破天

柳叶飘垂衙门口:在很早以前,白水县衙门前有一个大涝池,涝池周围垂柳成荫,随风飘荡,水中有一尊七孔穿心石。矗立于涝池中央,别具风韵。凡观者心旷神怡有所感悟,似是“官府衙门是清官,百姓同柳皆顺民,为官若能清如水,石头也会七窍开。”

有影无塔在街前:昔日,在县城南街丁字路口的龙门洞前,每逢日照偏西,地面就会出现一个塔影,人皆呼奇。实则是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今白水中学西侧有一“妙觉寺”,寺内有一尊宝塔。时至清初,清兵追剿李自成余部时放火烧了寺院。但“宝塔”的佛光灵气未能泯灭,即就出现“有影无塔在街前”之景象。

鸿雁落在城南池:说是昔日,在县城南门外有片约二百多亩的肥沃田地,每当春暖花开,原野绿茵青翠时,就有无以数计的排排群雁飞来,神奇般地落在那片广阔的田野上,相互嬉闹,鸣叫悦耳。善良的仓颉后裔们知是吉祥之兆。真乃“鸿雁至此送吉祥,喜事连连遍山乡”。

南河无渡夜行船:县城南五华里处的白水河,是白水以至洛川、宜君及黄龙等县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古时候河上没有固定的石桥,又因水浅而窄不能设置渡船,行人常要踏裂石或淌水过河。每到夏季,水涨和宽,南来北往者只能站在河岸叹息。但惊奇的是,每当夜深人静时,人们却隐约地看到河水上的船影子,便就迷迷糊糊地携着货物顺利地渡过彼岸。

西寺无僧钟自鸣:很久以前,县城西门外有座寺庙,因东面与寺前街之寺院遥遥相望,故称“西寺”。唐、宋时,这里常有和尚住寺,后因战乱而僧人离走,庙内空无一人。可每天清晨,人们却仍能听见阵阵于耳的钟鸣声,当属奇异。

白鸡扑潭在河湾:是说在距白水县城西北五华里南山头村西的谷川处,是全国名胜之一的“小华山”。在小华山脚下的河流处有一龙潭瀑布,水流顺势急下,流水击石,白如冰雪,望之形若白鸡扑潭。那流水若龙,浪花似鸡,观之别具风光。

龙山晚照光明显:在距县城东南方向四十里处,有座千古五龙山。昔日,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地势居高的五龙山总是霞光万丈,耀眼夺目,久久难以泯灭,至今多少探秘者均难以解测。当属昔日仓颉故里一道亮丽的夜幕景观。

石锣石鼓震破天:在洛河流域狄家河段向南五华里处,其河湾的山岩上,似是悬空凸出几块天然巨石,形若如鼓似锣。传说很早以前,每当夜半深更,石锣石鼓便就震天而响。人们咏以歌谣:“洛河畔上石鼓湾,石锣石鼓震破天,上苍击鼓庆盛事,人间吉祥乐无边。”

白水新八景:仓颉鸟书惊尘寰、神泉酒香醉人间、古槐飞龙称奇观、圣殿祥气轶文传、雁门松涛望不断、平湖碧水映云天、拱桥腾云彩虹现、独臂青松笑开颜

仓颉鸟书惊尘寰:话说仓颉昔日身为黄帝史官,在一次跟随黄帝与炎帝的谈判中,被一大堆结绳记事的“档案记录”搞得一塌糊涂,使黄帝龙颜大伤。之后,仓颉含羞带愧返乡造字,历时三年的艰难曲折,终于造得《鸟迹书》而震惊尘寰。谓:“天雨粟,鬼夜哭,妖龙藏。”

神泉酒香醉人间:传说在很早以前,因当时年龄最小的仙女将天宫最珍贵的玉器打碎了,玉帝便将她打下凡尘,飘落到康家卫村东沟的柳树下,嚎啕大哭了三天三夜,在她哭过的地方即就冒出一股泉水,人称“神泉”。后来杜康采用这“神泉”水酿得美酒上贡朝廷,黄帝便赐封“神泉”为“杜康泉”。

古槐飞龙称奇观:白水云台乡冯家山村有棵古槐,距今约有两千多年。这棵古槐形似苍龙,气势轩然,人们又称之为“古槐飞龙”。古槐主身环围十米有余,木质腐朽一空,巨大的树冠全凭那已成三角形的树皮支撑着,盛夏时,村民们常在古槐空心内摆桌玩牌,当称稀世奇观!这里,还曾发生过一个悲壮姻缘的感人传说。

圣殿祥气轶文传:坐落在白水县西固村的“圣寿大殿”,是为了纪念一位“圣寿大师”而建造的。相传,昔日金兵占领这洛水之滨,当地汉民与之冰刃相斗,圣寿大师心急如火,广为游说,谓:“炎黄以来,黎民一统,相争则自焚,相合则共兴也。”此后,祸事平息,民族和睦。为念其功德,百姓们捐资建造了一座金宋风格的“圣寿大殿”。

雁门松涛望不断:白水县北隅的雁门山,千百年来脊赤如燎,草木不生。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白水人民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建造了东西横贯一百二十多里的生态森林,总面积二十多万亩。如今的雁门山,松涛延绵一望无边。且,今又在方山段建立了省级森林公园,游人络绎不绝。

平湖碧水映云天:由于白水世代百姓长期为水犯愁。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经专家测绘设计,由全县人民群集会战,以五年时间,硬是在林皋湖峡谷地带修筑堤坝,建造了一个平湖水库工程,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亩,蓄水量为三千多万立方米。这座平湖绕山环川,水明似镜,是盛夏旅游垂钓的好去处。

拱桥腾云彩虹现:位于白水城东两公里处的双曲拱大桥,是一千四百年前“赵州桥”力学原理在黄土高原的试验工程。其单孔跨经近百米,拱顶距谷底七十米,居全国同类桥梁之最。这座大桥贯通白水东西天堑,构造坚固,工艺独具,气势壮观,腾云驾雾,确有“空中彩虹”之美称。

独臂青松笑开颜:白水云台乡的义石塬,独有一棵“独臂迎客松”。传说,很早以前,这个塬上的一个独身的独臂老人,在一个初冬救了一个被猎人打伤的小仙鹤,每天砍柴换得谷物精心喂养。时过百日,他讲小仙鹤放归山野。之后,独臂老人离开人世。次年春,小仙鹤从远方衔来一粒松子埋在墓旁,便长出一棵“独臂迎客松”,似是昔日老人伸臂笑迎天下客。

仓圣神韵

仓颉庙:坐落于距县城三十五公里的史官镇域。此庙占地十七亩,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的主体有三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仓颉墓等。四十多棵千年古柏郁郁葱葱,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此庙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具规模,拜谒者络绎不绝。

仓颉庙前殿:亦称正殿,也是每年谷雨节仓颉庙会的祭祀大殿。系明代建筑,为三开间拱脊形前后通开式建筑风格,其四角挑起,房脊居高,陶艺大气,砖雕精美,殿内陈列《仓颉鸟迹书碑》等碑石数十通,属游人进庙首先拜谒观赏之处。

仓颉铜像:材质优良,表面光滑,四目灵光,面容和瑞,其拓本为建国前仓颉庙塑像照片。系白水籍的西安商界人士,在年谷雨节仓圣庙会时所敬捐,也是仓颉庙所拥有的第一尊铜像。

仓颉墓:位于仓颉庙内,高4.5米,周长48米。东汉延熹五年(公元年)所立仓颉墓碑今保存尚好,已被移至西安碑林。其墓自明代以后,曾多次维修,现墓周砖砌围墙及东西砖雕门楼,系民国二十八年(年)国民党朱庆兰将军出资维修。

仓颉手植柏:位于仓颉墓东北角处。此柏树据专家测算已达五千多年,其身高17米,树围6.8米,根围9.3米。其树冠庞大,枝繁叶茂,荫泽地面余平方米。相传是“仓颉手植柏”,堪于黄帝陵之“轩辕手植柏”相媲美。

柏抱槐:这是一棵奇树,当称举世之稀。人们有“君若游览仓圣庙,莫要忘看柏抱槐”之说。那茁壮而粗大的槐树身居中央,柏树主杆神奇的分身左右而紧紧地拥抱着槐树,多少个春秋往复和谐相处,并皆枝叶茂密竟相展现生机。

宝莲灯柏:位于仓颉庙内偏西北部处,其树身的增生瘤若同宝莲灯盏盏悬挂,观之颇具趣味,据说,那几盏“宝莲灯”在很早以前,每天晚上光亮夺目,照得庙院一片通明。后来有位喇嘛在此跪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那“宝莲灯”就不再发光了。

凤凰柏:位于仓颉庙内西北部处,树顶东侧之曲茎酷似凤凰脖胸与头部,树身那茂密之柏叶尚如丰满的凤羽翩翩。每遇刮风时,其树枝摇动时发了咯吱咯吱的响声,若似凤鸣一般,故人们称之为“凤凰柏”。

干枝梅柏:位于庙内西南部处,那枯枝悬空若似梅枝,纤细而娇,风吹绕动。传说某年春节,瑞雪飘飘,史官一带的人们纷纷进庙烧香时,忽见“枯枝”红梅点点,众所惊呼。由此而得名“干支梅柏”。

二龙戏珠柏:位于仓颉庙内前殿东南角处,其顶端三个枯枝悬空造型,酷似“二龙戏珠”。人们每当进庙,必是先睹为快。传说,昔日的一个盛夏,洛北一带久旱无雨,百姓们于某日云集此柏树下,击鼓、吹乐,跪拜许久。忽见乌云当空,迅雷震耳,大雨四野茫茫。从此“二龙戏珠柏”就更使人崇信不止。

彭衙灵秀

魏长城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孔走河村北。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对魏存有吞并之心,魏国便筑设长城以防侵犯。据《史记·苏秦列传》载:“大王之地,西有长城之界”。可谓当时的“魏长城”对魏国来说确属军事屏障,戒备森森。

秦道:位于今雷衙镇的秦家道村。昔日,这里是自秦以来古秦道上来往行人的歇息地。当年,这里兴旺发达,吃喝、娱乐、购买、住宿等一应具有。此处,东涉洛水通往太原,南经关中直达长安,且繁华之盛直至隋唐。

窦贞固:今南桥村窦家湾人,进士。五代后唐时任河东节度使推官,主刑狱事。后晋时,先后任户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周祖即位后,加封窦为宰相,并兼管司徒之事,封沂国公。贞固卒年78岁,今有墓在“两仙庙”附近。

狄青:北宋名将,力主征夏,战功卓著。后封枢密使同平章事。狄青生籍今陕西白水狄家河,卒后葬归故里。今狄青墓,狄青碑尚在。谓:狄青将军威威之气,伴随洛水滔滔之声,人杰地灵,风流千古。

侯恂:明代人,家籍白水侯家塬,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山东按察司佥事、湖光按察司副使、山东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等职。生平以严处不法将吏而威震一方。卒后葬于今白水县城北门外泰山庙附近。陵园占地四十多亩,石碑数通,石祭比比,古柏森森。此陵园于年被毁。

王二:明末白水南鹿角村人。天启年间,连年旱灾,朝廷官吏横征暴敛,百姓水深火热。天启七年(7年)三月,王二聚众起义。他们以锅墨抹面,先破澄县,杀死县官张斗耀。崇帧二年(9年)王二遇难,安葬于南鹿角村东北高地,今墓仍在。

刘公显:号憶儿,今白水五龙山人,清代后期长期在山西经商,被称为商海奇人,朝廷封为“隶州官”。时年,陕西大旱,饥荒遍野,刘公显一边在家乡给老百姓散发积粮,一边又从山西购买大量谷物救济乡邻。后来,在山西一带误传刘要将晋地粮食买空,他在黄河乘船返乡时被船公误杀,葬归故里。

遗韵生辉

古城圣母庙:白水古城村高坡上的圣母庙,供奉的是一位叫做“高媒圣母”的神位。她是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之母。昔日,文王之母骑着一只神羊来到古城开发荒昧,建立了不朽功德,后来人们便修庙塑身以示彰显。

孔子拜谒仓颉庙: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对人文始祖仓颉崇拜之至。昔日,曾率七十二弟子拜谒仓颉庙,人们便将他们所经过之处取名“孔走河”等。今仓颉庙内现仍保存着“孔子弟子提名碑”。

秦晋彭衙大战:据《史记》、《左氏春秋》载: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年)二月,秦将孟明视兴师伐晋,以报崤山败兵之耻。晋襄公遂派先且居为大将率师西行彭衙迎战秦兵,此战以秦兵大败而告终。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史官一带人们在耕作农田时,常常都会发现昔日作战的残留枪矛剑具。“彭衙”亦因昔日一战而闻名天下。

刘曜葬父古桃洼:刘曜,晋时人,属匈奴单于后裔,幼时父亡,后随族人刘渊为将,力大无比,刘渊在山西北部征得一方天下而称“后汉”,并改宗刘氏。后刘曜西取长安,遂称“前赵”为君。时年,刘曜将其父骨骸移葬于桃洼。

敬德督建白水城:昔日,大唐皇室因白水乃仓颉故里,有“四圣”开启文明而功泽华夏,故划入“上县”对待。唐太宗派尉迟敬德督建白水县城。城池属双重构成,即有里城、外城,同于京都规格。在南门外城楼上悬挂一面由太宗李世民写的“仓圣名区”几个金色大字。

诗圣杜甫彭衙行:唐天宝年间,因其舅父在白水任职县尉,故来到仓颉故里以避“安史之乱”,在白水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誉满华夏的巨幅诗篇《彭衙行》等。那“夜行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的韵歌使人们千百年来吟不绝口。

李闯王兵克白水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陕西米脂县人,当年举兵南下,辗转运兵,于白水七进七出,重创明王朝的关中势力,时年,不少白水义士参加义军英勇奋战,写下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壮歌。

清白水知县梁善长:广东顺德人,清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年任白水知县。任期内,梁以身作则,倡导求学,学风大振,中第之多。乾隆十八年,白水大旱,梁单骑下乡赈济百姓,并用自己的薪金设锅放饭。白水旧有《县志》残缺简略,梁亲自考察,纠错补漏,历时三年,终成四卷,成为一部较全之志书。

杨虎城昔日在白水:杨虎城,(一),陕西蒲城县人。年隆冬的一个傍晚,17周岁的杨虎城在饥寒交迫中逃至北白堤路边一家小店。店主宋学智,郭砭村人,其家境寒苦,店业生意难以糊口,但见杨虎城凄冷可怜,便就收留了他。之后他们两个结拜为兄弟,以卖饸饹为生。年春节将临,辛亥革命烽火燃起,杨虎城便将母亲托付给了宋大哥照管,自己走上了革命道路。当年杨虎城与宋学智卖饸饹的“床子”,还被宋家后裔完好保存着。

西北野战军兵至洛水之滨:年冬,西野司令部设置于仓颉庙内。次年1月1日,西野第一次党的代表会议在武庄举行。会议期间,贺龙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年9月会议关于加速夺取全国胜利”的精神,彭德怀总结了西野年的工作和提出了年的任务;习仲勋就加强部队纪律,提高对敌战斗力等作了重要报告。翌日,彭、习、贺察看地形。

大师采风洛水畔:在二十世纪的“十年浩劫”中,“五七干校”、“农场”之类,实则是新形式的“劳改场”。当年,白水境内洛河流域狄家河“西安美院五七农场”,也是那个时期“范例”之一。时年,一代画坛大师刘文西等,在那里曾也种植、放牧几载日月,但他仍坚持抽空采风,积累资料,不失为塑造“黄土画派”而呕尽心血。

于右任与广武将军碑:于右任,三原人,辛亥元老,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曾任民国政府监察长30余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年后,在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期间,为多方探寻《广武将军碑》而费尽心机。年此碑出土于白水南彭衙寒崇寺内,于右任得碑拓一份,故先后作长诗两首流芳千古。可见于与《广武将军碑》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世泰功德于白水:王世泰(一),洛川县人,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年正月初十,与刘志丹一起,对一度为害于白水、宜君、洛川、澄城等县的一股较大土匪势力,在甘肃合水县蒿须堡进行彻底灭除,保障了白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年9月25日,王世泰率兵解放白水,使白水地下党杨培才、田焕贵等成功起义。

朱兆濂文韵荫白水:朱兆濂,陕西蓝田人,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关中大儒”,也是陕西民间流传的“牛才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任白水彭衙书院山长(今县城胜利小学),培养了王自荣等得意门生,后来皆成为民国白水县政府要员。

英杰荟萃

辛亥英豪曹俊夫(一):白水县刘家卓人。辛亥革命杀清白水知县,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之后被派回陕西,年与高峻等人组织策划讨伐袁世凯、驱逐陆建章、戈倒陈树藩的军事行动。年任陕西靖国军三路军司令等,年随冯玉祥兵驻河南。年杨虎城聘曹为省政府顾问。年病逝于西安,终年57岁,民国政府嘉任陆军中将衔。

高峻面谒孙中山归陕:高峻(一),白水县西寨村人,辛亥革命杀清白水知县陈问绅之领导人之一。年袁世凯窃权后,高于年被推为西北护国军总司令。年高赴上海面谒孙中山,被任西北讨逆总指挥,兵戈刘镇华。年高峻支援中共渭华起义途中,不幸被国民党宋哲元不击溃。年春,高患脑溢血病逝,终年52岁,民国政府以陆军中将恤。

国民革命刘锡麟将军:刘锡麟(一),白水县张家坡村人,年投身护法军兵驻渭南,时值新疆某部以驼群运送大批军械过陕,刘得知后至临潼突袭,使之缴械。年任靖国军三路第二支队司令,之后出关,驻军灵宝。时年出兵豫西剿匪,终捕杀惯匪千余,将匪首处斩示众,万民称颂,滦川县为刘修立有“建生祠”。年刘锡麟被李云龙设伏杀害,终年42岁,民国政府以陆军少将恤。

国民革命军杨虎城部骑兵旅长王保民:王保民(一),林皋镇高西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年),因抱打不平打死人命而入狱,曹世英、高峻杀官后出狱。年,投军陕北井岳秀部,任连、营长。年任杨虎城部骑兵团长,兵戈侵陕嵩军刘镇华,以解西安之围。年任骑兵旅长、步兵旅长,驻韩城、合阳一带,年患肺结核病故,终年43岁,民国政府以陆军少将恤。今后裔在高西村立碑一通。

著名贤达人士田霈霖:白水县城寺前街人。年、年两次任白水县知事,年任高峻司令部参谋长时,兼任合阳县知事,众呼“田青天”。年医院,并抢救了蒲城游击队副支队长张岐生。年白水第一次解放后,田任白水解放委员会委员。年1月,白水县政府颁发甲级奖状一张。年病逝,终年84岁。

清涧起义领导人士李象九(一):白水尧禾镇人。年投军陕北石谦部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营长后秘密发展、壮大党组织,年石谦被杀害后,李发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年至年先后任旅长、黄龙垦区主任等。年受党指示,劝邓宝珊起义。年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年10月在西安病逝,终年58岁。

白水起义领导人杨培才:年在国民党三十八军参加地下党。抗战胜利后,年受党派遣,打入国民党白水县政府任保警队长,并使预备队便衣队被地下党控制。年9月25日晚,配合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成功领导发动了白水起义。解放后历任白水县长、甘肃卓庄县委书记兼县长、陕西省煤炭局办公室主任、陕西煤校副校长等职。

白水起义领导人之一田焕贵:白水冯雷镇人,年1月参加国民党三十八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民党三十八军某部班长、排长、连长,白水地区地下党组织成员,国民党白水县预备队队长,是白水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任西北野战军营长、团长等职。抗美援朝中任 汽车六团团长,授予一、二级勋章。年离开部队后,在河北省承德市任有关领导职务。

白水起义领导人之一田世俊(一):白水冯雷镇人,年入党后任中共白水地下县委委员、游击支队教导员。年冬先后两次通知澄城游击支队队长李蛋儿、蒲城游击支队长王玉成安全转移。年秋,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南下,党派田传达武装起义解放白水的指示。解放后,先后任白水县委组织部长、县长、省建筑局科长、处长,渭南地区基建局副局长、地委工交部副部长等职。

白水起义前夕:年下半年,全国战局急剧变化,解放军节节胜利。西北野战军举兵南下,渭北各县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堕。长期潜伏在白水国民党政府内部的中共白水地下党领导人:杨培才、田焕贵、杜子厚已经掌握了敌政府主要武装。起义前夕,他们多方分析利弊,察看地形,以做到万无一失。

陕西早期女共产党人李馥清(一):女,白水县西寨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中共陕西省妇委书记。年至年,先后在中共地下山东省委、江苏省委工作。年应赵寿山之邀任西安妇女会副会长。年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副处长。解放后任西北妇联部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年病逝,终年74岁。

白水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王秋花:女,刘家卓人。民国十八年饥荒中,配合地下党发动的“抗粮、抗款和交农”运动,发动各校学生大力声援农民,并带领农民火烧城门攻入县衙,“抗粮运动”取得了胜利。为了传送地下党的“鸡毛信”和张贴“传单”,她总是机智勇敢,巧妙周旋,均无破绽,是白水三十年代早期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在满足中度过晚年。

白水地下党的忠实朋友杨荫民(一):西固村人。年参加旧民主革命,先后任文书、排、连、营、副团长等职而转战南北。年部队开往山西抗日前线与日寇作战三年之久。年归里,先后任龙山乡乡长,县自卫团副团长、县参议员等职。年秋白水解放后,杨于次年元月亲赴蒲城敌占区,说服白水县自卫团长李新民等向解放军投诚。年起历任白水县第六、七、八届人民代表。

著名民主人士李宽夫(一):白水城关镇北街人。年投军冯玉祥部第二司令部任行政科长,后在行军途中跌伤离队。年任白水教育局长。年在长武县创办昭仁小学。年因母年高而归里。白水解放前夕,多次成功掩护地下党人。建国后历任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副主席。年至年任白水县副县长。年病逝,终年65岁。

白水煤业宗师王鲁斋(一):白水放马村人。年起先后任纵目高小校长,白水一高校长等。年筹建白水第一书报处。年创办新生煤矿。建国后,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工商联筹备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年至年任白水煤矿副矿长,省一、二、三届人民代表,省五、六届政协委员。年2月6日病逝,终年91岁。

白水工业先驱李茂青(一):年于省立甲种农校毕业后回乡当劝业辅导员。年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于著名绅士郭方山创办《白水中山读书社》售有《三民主义》、《孙中山文集》等。之后并开办了白水邮政所。同时又首办《白水石印馆》,曾承印过朱德总司令的《军令》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年,解放军南下,有一个名叫王成的军官步至李家,以磕头行礼感谢李曾从狱中营救他去往延安。

白水工业先驱李至愚(一):年任县学务局文书。年在高峻司令部任司书。年任北寺学校校长。年又在高军部队供职,期间被选为陕西省第三届议会议员。年任灾区儿童收容所主任。年筹办纱厂,属白水纺纱业首例。年任新生煤矿经理。年后开办凉水泉煤矿、东塬煤矿。李自30年代末起自学中医。年组建“白水保健诊所”。之后,医院任中医师。

渭北国医泰斗郝子玺(一):原籍白水北乾村。童年私塾读书,12岁随父亲学习中医。年,18岁起单独行医,遂在一方尚具影响。年郝与李至愚等组建“白水中医保健诊所”。医院中医师。医院成立,医院。郝毕生从事中医62年,以熟读、精道、妙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法为所长,在中医界广具影响,众誉“渭北泰斗”。

著名爱国人士田益明(一):白水冯雷镇人,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任西安绥靖公署少校处长,并投入“西安事变”。年后历任陕西省银行襄理、国大代表。年任西安市银行行长。年被派驻香港工作。年迁回北京,在国家对外贸易促进会任职。年旅居香港,以至后来成为香港回归筹委会唯一的陕籍成员。年联引港胞田家炳捐资万元,为白水兴建“田家炳中学”。

原陕西省文化厅厅长鱼汛(一):白水县林皋镇鱼家河人,年参加红二方面军,历任部队剧团团长、导演,晋绥《鲁艺》分院戏剧系主任。建国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文化局局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政协常委、省文联副主席。著有《水灾》、《丰收》等四部大型剧本。年病故,终年81岁。

水不上塬不结婚:年,白水人民群体作战,全力修筑“跃进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一曲感人肺腑的壮歌。特别是不少巾帼英雄,树雄心,立壮志,“水不上塬不结婚”以催人泪下。苏玉花、杨文爱等当属楷模。年5月1日,白水旱塬,流水涛涛,白水县政府为她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英雄大战石堡川:年春,一个震天动地的石堡川水库工程隆重宣告动工。此工程由白、澄两县十余万人连年战斗,人工开山劈石凿渠,拉土筑坝堵水,那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经过五年的全力奋战,苍茫石堡川终成海湖,可灌白水、澄城两县数十万亩农田。

山乡壮美

仓颉藏字楼:在仓颉故里鸟羽山下的洛水彼岸,有一个神奇的“石楼”遗址。今虽见之已为坍塌,但尚可看出昔日以高大辉煌而独居于洛水岸边。当年这里路境绕绕,石猪、石羊比比驻足成群,使人遐想不已,传说这就是五千年前仓颉造字的石楼遗址。

昔日小华山:位于县城西北五华里的河谷地带。白水河自西北而来流经山下,山陡壁峭而方见险峻。盛唐年间,人们依山修庙,凿石开路,悬空架栈,设置铁索,方可攀登而上,其山若同华山,故名“小华山”。其洞穴跌宕座落,陈希夷等神位数十之尊,为《中华名胜景观》所典,游人络绎不绝。惜被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飞泉寺:位于距县城四十五华里的南纪庄,原建于明代,寺庙依山构建,主神观音菩萨。清乾隆十八年(),由僧人寂瑞扩修,寺前石蹬为阶,下有若镜水池。其“飞瀑数道挂山腰,洒之林木四时霜”,清知县梁善长命名《飞泉寺》。这里群峰环抱,川谷霞光,飞泉溪流,林鸟声歌,属《中华名胜景观》所辑之一。

敬德勒马看古槐:位于距县城东南方向三十五华里的通道村。唐贞观年的一个春天,敬德奉命飞马山西,月夜晨曦,经至通道村,只见古槐遮天,奇树触目,似有玩猴上下窜动,便急勒马匹而看,那玩猴却成树身木瘤。后来人们都说,这千古古槐之灵性仙猴在夜间玩耍,遇到敬德一看,便就静化在树身上了。今虽古槐不复,但人们对“敬德勒马看古槐,不知古槐多少年”仍津津乐道。

北乾村十八台阶老爷庙:位于距县城东北二十五华里的北乾村。这里,因发生过一个“关公斩妖龙,一举定乾坤”的传说。妖龙被斩,人们将其深埋,再砌以十八台阶,似是永世不得翻身,洛水也风平浪静,人们安居乐业。随之在台阶上面的开阔处修了座规模壮观的“老爷庙”,常年香火不断,成为人们保障平安的精神寄托。

昔日云台宫:位于距县城西北六十华里处的云台高塬。占地面积数十亩,庙内两座大殿,八阶居高,每殿三开,雕梁画栋,四角飞翘,气势壮观。敬奉有玉皇、王母、太上老君、福禄寿星、财神、药王、天王李靖等众多神位。据说此庙兴建于唐贞观年间。唐玄宗曾将此作为行宫当为之盛,这便是将“庙”称“宫”的来历,惜今不复在。

雷公墓:位于白水县大雷公村东凤凰沟畔,墓地三亩余,内有雷公亭、雷公碑和唐宁石柱等,其庙与戏楼坐落于村内,文革时被毁,今村民集资重建展现辉煌。以示对中国陶器的发明者之怀念。每逢农历四月二十二日举行庙会,乡民蜂拥而至,香烟飞云不息。

昔日桥沟:位于县城向东六华里处。昔日沟深千尺,苍茫横卧,将县城东南塬面拦腰砍断。但却仍是不失为一天然景观。加之人们千百年来,开凿盘山路境,沟底小桥流水,以至两岸人竞相建造庙宇等,使这里方显更加神秘而富有风韵。随着社会发展,这里今非昔比,可人们仍不时地恋想当年。

云台白石河五蟒柏:位于白水云台山区白石河村的东南侧,这里高山耸岭,河道狭窄,东西走向遥绕百里,那山川春绿、夏茂、秋金、冬银。传说这里昔日洪灾多发,人皆叹息!后来,这里却长出了一个神奇的柏树,形同五蟒,自从这一“奇柏”出现之后,这一带夏季的洪祸也就泯灭了。从此这里“五蟒”治水,百姓乐业。

元鹤山:位于西距县城三十五华里处的白水河南岸,其古柏丛生,山势如鹤。山高余米,石阶一线通天。明万历三年(),环山乡民创建玉皇庙、药王庙。历经清康熙至宣统以至民国多次增修,十几座神庙遍及满山,并有山门、南天门、戏楼等规模宏大。每年古历三月十五、十月十五举行庙会,游人云涌而至。

杜康泉:地处距县城西北二十华里的谷豁低洼地带,那里耸山绿荫,云雾飘飘,沟下泉水,潺潺而流,其甘甜清冽,千年不竭。泉旁有杜康亭、杜康墓、杜康庙。周围绿柳吹拂,百鸟欢歌。酒香四溢,风光醉人,游人常年不断,前来观光品酒。每年农历二月二十至二月二十二日,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盛大庙会而纪念杜康。

白水苹果甲天下:当今白水经济的龙头产业,总面积为四十万亩,居全国人均之最。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颁布为“中国苹果之乡”,其品质以“个大、色艳、香甜、质脆、肉细、耐贮藏、无污染”为特色而誉满中外,被消费者称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可谓“白水苹果甲天下”。

富卓村苹果人家:位于白水县城北十华里处,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苹果人家”农家乐,是该村的一大亮点。去“苹果人家”,品农家小吃,住农家小院,听秦音秦韵,尝人间仙果,观田园风光,感绿色景象,让游客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以感受浓厚的农家气息。年接待量达20万人次,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艺苑奇葩

云台蟠桃锣鼓:说是很早很早以前,白水西北云台高塬,蟠桃美味飘香天宫。之后经寿星大仙访查而得,从此“云台蟠桃”便成为王母娘娘的寿诞佳品。就在“云台蟠桃”被各界大仙启运天宫那天,云台百姓狂欢不止,锣鼓之声震天憾地,故被称之为“云台蟠桃鼓”。年“云台蟠桃锣鼓队”被省打击乐学会吸收为成员单位,也是白水县第一个省级民间艺术团体。

白水戏剧写华章:白水乃属戏剧之乡。昔日,白水“新民剧社”,于年被解放军王震部队带至新疆,成为部队剧团。年,“西安三艺社”学生团整体划归白水,称之为“白水剧团”。五十年来,白水剧团走出一条辉煌之路。贠宗翰一举走向名家;全省百名优秀演员白水具五;年中国戏剧西北五省汇演,白水剧团属县级唯一,且获团体奖、个人演出一等奖等十个奖项。

皮影光华誉长安:白水皮影,堪称渭北高塬一支独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火蝎子”声腔盖秦东,王新仓二股弦琴十里清,昔日汇演到同州,唱得众班台下空。五十年初,西安古都大调演,一跃而起“白菊花”,还有仁房和书娃,号称白水三大家。之后,“白菊花”孙纪坤在西安市内开办“皮影馆”,观者每每满座。后来碗碗腔搬上舞台,孙被省戏曲剧院邀聘为迷碗团教练。

高跷展现千古情:高跷,是民间“社火”仪仗中的一组艺术表演形式。白水云台郭家畔村的“高跷”艺术,有数百年的辉煌历史。以“跷腿之高,情趣之浓”被人所称著,而且男女老幼参与之众。郭家畔人的口头禅:“一家做饭一把刀,每户最少两付跷”。他们常以这种娱乐形式庆祝民间节日,抒发丰收的喜悦,以至婚嫁喜事捧热闹。

放马村社火大芯子:芯子,民间“社火”中最使人注目的艺术表现。白水放马村“大芯子“堪称渭北之最。之高可达两丈八尺”;之悬让人提心吊胆;之大若是一个戏台。他们那超绝的表现方式令人格外惊叹!据说,放马村一带在汉代是一个屯兵之地,每逢节日,将士们即以最为刺激的艺术形式抒发他们的豪气与胆略。春秋往复,逾越千载,今放马村的“大芯子”仍具有昔日“军芯子”的人文气息。

雄狮起舞:近十多年来,西固镇器休村的狮舞表演艺术当称白水之最,以其舞姿跨度之大,动作频率之剧烈,再加之挥映“绣球”者戏狮耍闹,观之颇有极强的热烈性与趣味性。当今这支号称“狮虎”的演出队,舞红了西固平塬、洛水两岸、白水河畔,那里有欢乐,他们就到那里助兴。

结束语:

一直以来,“小郭说白水”只传播郭俊峰自己简写硬套的小稿,今特例把于存录先生创作的《仓颉故里多灵气秀》展现给大家,让更多有故事的人去写白水的故事。本文内容属于存录先生个人观点,不代表“小郭说白水”立场。

于存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jj/1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