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五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于年4月15日下午14:30—17:30开讲。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吴有昌主持。活动旨在探讨通过构建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重点聚焦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转变育人方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成果介绍、课例展示、师生访谈、教研沙龙、专家点评、活动总结等环节,在传递理念、分享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阐述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方式改革的专业支撑作用。
五华县宋淮南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全县高中其他数学教师通过网络观摩研学。
一、主题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深圳中学张文涛老师)
二、课例展示
消防车调配问题(深圳中学林健老师)
三、说课
说课(深圳中学林健老师)
四、师生访谈
数学建模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
五、教研沙龙
吴有昌、何小亚、林磊、吴振文、刘迪生
六、专家点评
1、课例点评(章建跃博士)
2、“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成果点评(曹一鸣教授)
七、活动总结
吴有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
五大收获
三大建议
八、工作室成员及学员心得体会
工作室成员及学员们观看活动直播,认真笔记,深入思考,收获颇丰。
巫文标老师:
4月15日,通过网络平台,我参加了“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五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主题讲座。
听完讲座,收获很多。主要如下:
一、学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实践。
二、通过各专家老师的交流,我对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转变育人方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三、本次活动形式多样,有成果介绍、课例展示、师生访谈、教研沙龙、专家点评、活动总结等,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
江明老师
4月15日下午有幸观看了南方教研大课堂第三十五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发展核心素养》,活动过程中通过一线教师的课例展示及说课、师生访谈、教研沙龙、专家点评、活动总结等方式进行,满满的干货让我受益匪浅,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
1.对数学建模和传统数学应用题的区别有了较清晰的认识。首先两者的条件清晰度不同,其次数学建模的答案往往不唯一,最后数学建模更具备综合性。
2.对数学探究过程和开放性探求呈现的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张文涛老师提到数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情景→观察→实验→抽象→猜想→归纳→求证;林健老师提到的开放性探求呈现方式:思维空间开放、知识获取开放、教学课堂开放、互动时刻开放。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实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本次活动通过数学建模课的实例和专家的点评,等同于给我上了一节优秀的数学建模示范课,对我今后在数学建模的备课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和方向。
孔焕良老师: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数学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指导、缺乏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五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在网上公开直播,本次活动旨在探讨通过构建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重点聚焦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转变育人方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成果介绍、课例展示、师生访谈、教研沙龙、专家点评、活动总结等环节,在传递理念、分享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阐述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方式改革的专业支撑作用。
一、构建三个层面的数学建模活动
第一层面,全体学生、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的必修课程的教学,称为“教学课例”.第二层面,全体学生、全体教师组织实施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称为“活动案例”.第三层面,以数学天赋高、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的部分学生为对象,由校内的骨干教师与外聘专家组成的研究型导师团队实施的选修课程教学,称为“创新范例”.
二、数学建模课程实施中的困惑:
第一,理论研究的困惑.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相关研究、特别是理论的研究并不多,在教师实践的同时,是否能和一些专家团队联动,加强理论的研究,从理论层面给予教师更高的指导,使教师的建模课程更合理.
第二,实践探索的困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建模的六个过程中,学生求解模型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发现与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这两个能力,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第三,建模素养的评价.虽然建模素养的评价实现了三个转变,但是关于建模素养到底该怎么评,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数学建模的魅力在哪?数学建模的魅力无穷!教师把数学建模思想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就在于在整个教学中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受到了一次全面的训练,使学生不仅增长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五华县高级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数学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指导、缺乏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资源和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五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在网上公开直播,本次活动旨在探讨通过构建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重点聚焦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转变育人方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成果介绍、课例展示、师生访谈、教研沙龙、专家点评、活动总结等环节,在传递理念、分享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阐述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方式改革的专业支撑作用。
在过去我们面对数学建模课程实施中主要有如下困惑:1.理论研究的困惑.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相关研究、特别是理论的研究并不多,在教师实践的同时,是否能和一些专家团队联动,加强理论的研究,从理论层面给予教师更高的指导,使教师的建模课程更合理.2.实践探索的困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建模的六个过程中,学生求解模型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发现与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这两个能力,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3.建模素养的评价困惑.关于建模素养到底该怎么评,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本次活动通过数学建模课的实例和专家的点评,教研沙龙等方式让我们明白了数学建模课堂中的探究过程和开放性探究的呈现方式,在数学建模方面如何备课,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最后的评价方式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示范和指导,对我们教师今后在数学建模的备课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和方向。
五华县棉洋中学:
数学建模是一个经历观察、思考、归类、抽象与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捕捉、筛选、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与方法的产生与选择的过程。它给学生再现了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自身具备数学模型的构建意识与能力,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使数学课堂彰显科学的魅力。
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用抽象出来了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际物体的代替而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本身也是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替代。
1.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派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2.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话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数学模型的应用环节进行比较多的训练;然后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再到独立地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和建模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3.由于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建模思想,因此老师既要重视实际问题背景的分析、参数的简化、假设的约定,还要重视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过程,数学知识,方法的转化,应用,不能仅仅讲授数学建模结果,忽略数学建模的建立过程。
4.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扩充大量的数学课外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沿用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而应该重过程、重参与,从小培养学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显得愈发重要。
总结
本次观摩研学活动通过宋淮南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了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加深了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强化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希望每一位加入工作室的成员都能珍惜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研学活动,不断汲取自身成长需要的养分,借助工作室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