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倾国",这是对陈圆圆这位明末清初秦淮河畔的才色双绝名妓的赞誉。她以其绝美的容貌和过人的才情,成为人们心中的艳后,留下的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陈圆圆的人生并非只有美貌和才情,她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节,历经明朝到清朝的大动乱,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民族信仰,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情结。
她的诗词和绘画造诣也非常高,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只是大部分作品已经散失,但她的才情和人生故事依然为后人所传颂。
尽管她的从良之路充满了坎坷,但她的追求爱情的高尚品质,依然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陈圆圆原姓邢,字圆圆,又字畹芳,由养母陈氏改姓陈。她是清初著名的歌妓,才貌双全,色艺冠时。因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她被列为“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吴三桂见到了陈圆圆后,被她的姿色迷住,于是私下占有她。
不久,吴三桂背叛李自成,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但最终削发为尼,死于五华山华国寺。
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字白,号青莲女史,因其对李白的敬仰而得名。她聪慧秀美,姿态动人,被誉为秦淮河畔的名妓。
她的美貌引发了名士富豪们的争斗,但她却鄙视权贵,聪明地应对,始终保持清白。明末四才子之一的冒辟疆,英俊才情,风度翩翩,董小宛对他的才华倾倒。
她加入冒家后,与冒家上下相处融洽,深受辟疆母和辟疆妻的喜爱。她尽职尽责,对待她们比对待婢女还要细心。
闲暇时,她与辟疆常在画苑书房中,写字画画,赏花品茶,谈论山水,鉴别金石,两人情投意合。
在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中,战争的阴云悄然笼罩。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战火纷飞。
冒家在战火中险遭涂毒,全靠及时逃避才保住全家性命,但家产却在战乱中丧失殆尽,生活变得异常困难。
这时,董小宛展现出了她的精打细算,勉强维持全家生活。
然而,冒辟疆却病倒了。董小宛为照顾他,将自己的破草席铺在床边,每当丈夫有动静,她就会立刻起身查看,为他发热时擦汗,腹痛时揉摩,下痢时端盆解带,从未有过一丝厌倦。
经过五个月的照顾,冒辟疆病愈,但她却病倒了。
冒家请来了许多名医,但她的体质已经极度亏虚,最终在顺治八年正月,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闭上了疲惫的眼睛,离开了冒家,给冒家留下了一片哀哭声。
李香君,南京教坊名妓,因秦淮八艳而知名。她在当时的名声并不如柳如是或陈圆圆。今天,在秦淮河畔,只剩下她的绣楼。
侯方域,复社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二年秋天,刚到南京便径直来找她。那年,李香君正值十六岁,美丽动人,等待着她梦中的爱情。
侯方域的出现让她感到姻缘已到。他们本应有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情,可惜他们选错了时代。明朝大厦迅速倒塌,朱氏亲王匆忙南渡,南京成立了南明政权。
复社的死对头阮大铖投靠南明佞臣马士英,出现在政治舞台中央。
阮大铖本被清流阶层唾弃,但他想改头换面。他用金钱收买侯方域,侯方域拒绝并要求与他断绝关系,阮大铖恼羞成怒,进行报复。
侯方域无奈离开南京,他们的爱情画上句号。南京失陷,南明成为历史,李香君的生活发生巨变,她所追求的爱情因侯方域的北返而破灭。
侯方域官宦子弟的身份和有报国之志的名士形象在政治气节上没有坚守,顺治八年参加了清朝科举考试,结果以失败告终。
在爱情生活上,他也没有像《桃花扇》中所写的,在栖霞山与李香君重逢。顺治十二年暮春,李香君在栖霞山道观出家为道士,后不知所终。
生于年的顾媚,字眉生,号横波,后改名徐善持,别号智珠、善才君、梅生。她是“秦淮八艳”中最受尊敬的一位,曾被封为“一品夫人”。
顾媚面容娇艳,气质超群,美如桃花,身姿曼妙,尤善绘画,擅长画兰,画风追步马守真,却被认为比马湘兰更美。
她还精通音律,曾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教子》。
卞玉京居于佛香阁,“碧窗纱,金炉香,罗列几案;瑶琴瑟,陈设左右,香气袅袅,钟声悠扬”,时人戏称“香阁”——有人谓“香阁”系指卞玉京飘逸如仙,使人神魂颠倒,实属望文生义。
“香阁”本系隋炀帝时建于长安的别院,因该处“曲折回环,楼阁相连,佛像庄严,香气四溢”,故名“香阁”。以“香阁”戏称“佛香阁”,始作俑者的沈复系江南才子,当时又正对玉京一往情深,所言当为褒意,指佛香阁建筑别具一格,布置独树一帜,观之仿佛置身仙境。
此誉一出,即不胫而走,广为延用。
卞玉京才貌双绝,广受风流名士青睐,以致佛香阁门庭若市,几乎宴无虚日,常得佛香阁邀宴者谓“佛香阁客”,俨然成为一种风雅的标志,而江南诸多文宴,亦每以卞玉京缺席为憾。
卞玉京个性洒脱不羁,有豪杰之风,在秦淮八艳中与顾横波较像,时人尝以曰“卞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
但较之柳,又多几分机智幽默。相传当时的理学家黄道周(后抗清殉节于江西)尝以“心中有佛,眼中无佛”自诩,东林诸生乃趁其酒醉时请玉京去衣共榻,试试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
这个传闻未必尽实,却反映出时人眼中卞玉京不以世俗礼教为意的作风。她的这种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风格,也是能与江南才子沈复缘定三生、比翼齐飞的重要原因。
仕于明朝晚节不保的丈夫沈复每谓人曰“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可见卞玉京对丈夫沈复的影响之大。
卞玉京,号玉京道人,秦淮名妓,才情出众,诗琴书画样样精通。她落笔如行云流水,尤擅画兰。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
卞玉京聪明绝顶,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她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动人的恋情。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与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玉京姐妹相遇,两人一见钟情。
后来,吴梅村得到卞玉京的一书简,知道她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
因听说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玉京等,吴梅村在权势面前胆怯了,只在卞玉京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玉京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此时,吴梅村已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
数月后,二人终于在太仓相见,卞玉京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已,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新文案的核心思想:描述了卞玉京的才情出众和她的恋情。
马湘兰,原名马守真,字玄真,号湘兰,是明朝南京著名的名妓。她的身世背景和生平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马湘兰的美貌和才情让她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马湘兰结识了当时的名士陈继儒,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感情之旅。陈继儒对马湘兰深情款款,两人相恋多年,却始终没有得到名分。
陈继儒去世后,马湘兰悲痛欲绝,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继续留在南京,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马湘兰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自己的才情和美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让人们永远怀念这位清雅幽兰的名妓。
马湘兰(——)是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出生在南京,自幼不幸流落风尘。
据《秦淮广记》记载,她叫守真,字湘兰,又名玄儿、月娇,因为是家中第四个女儿,所以被称为“四娘”。
她天生聪明,善于诗词和绘画,特别是画兰竹,所以有了“湘兰”的称号。
虽然她的相貌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她的气质独特,像春天的柳树和早莺一样清新脱俗,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智慧和机巧。
马氏的绘画造诣极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三次为她的《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有7句,被收录在曹寅的《栋亭集》中。
《历代画史汇传》评价她的画技为“兰仿子固,竹法仲姬,都能继承他们的风格”。
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能看到马氏的兰花册页,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也被视为珍品。
在文学上,马氏也展现出了才华,她写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马氏不仅多才多艺,还会演奏乐器,擅长唱歌和跳舞,并且还能自己编写和导演戏剧。
在教坊中,她教的戏班能演出完整的“西厢记”,跟随她学习的人,都得到了真传。
马氏洒脱不羁,心怀大爱,常以金钱帮助年轻人。
她的住处位于秦淮河畔,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访客,与江南才子王稚登有着深厚的友谊,她的书信被收录在《历代名媛书简》中。
王稚登70岁大寿时,马氏集资买了一艘载着数十名歌妓的船,前往苏州为他祝寿,"宴会持续数月,歌舞通宵达旦",回到南京后,她因病去世,享年57岁。
马氏死后,她的墓地就在她的宅邸附近,现在位于白鹭洲公园的碧峰寺附近。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这幅画虽然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却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画,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
柳如是则是风骨峻峭的才女。
柳如是:乱世风尘中的才女佳人柳如是,一位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的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
她的名字源于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她的名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年),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柳如是以其美艳绝代,才气过人,成为秦淮名姬,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
她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
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
明崇祯十四年(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两人结秦晋之好后,钱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弘光朝南明建立后,柳如是支持钱谦益担任礼部尚书。清军南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后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氏坚决殉国,却被钱氏硬托住。于是钱便投靠清朝,做了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柳氏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抵抗清军的郑成功、张煌言等人联系。
她还尽全力资助抗清义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虽然钱谦益降清为人诟病,但柳如是的义行使人们对他的反感有所减轻。
年钱氏去世后,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一代才女柳如是便这样结束了一生,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柳如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传世之作有《湖上草》《戊寅草》《柳如是诗》《尺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