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手段将粗盐中的杂质提取出来
初三年级阶段分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高一年级阶段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评委:
李天凤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授
李莉华
龙泉学区理事长、昆八中校长
罗艳新
昆二中校长
陶红
昆二十八中校长
谭武昌
达城中学校长
张颖
昆明市化学学科骨干教师、长城中学教务主任
4月21日,昆明市第二中学、昆明市第八中学、昆明市第二十八中学和达城中学的化学教师聚在一起,只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粗盐里提纯出食用盐。
在课堂上,昆二中化学教师叶飞带领初三年级学生们做了一个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
准备好托盘天平、滴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实验用品,学生先把粗盐按比例溶入水中,接着经过过滤,把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学生们成功分离了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叶飞告诉学生,在溶解时,搅拌能加快溶解;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加热蒸发时,要不停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等。
达城中学教研组长、化学教师王云春除了教导初三年级学生一起做实验外,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展。
“经过化学实验后,提纯出来的盐能吃吗?”王云春询问学生,如果不能的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原来,初三的化学实验只是把粗盐里的不溶性杂质分离出来,但盐里还有可溶性杂质,这涉及到高中的化学知识。
王云春介绍,针对粗盐提纯的化学知识,初三学生只需要掌握粗盐里不溶杂质的去除,高中学生则要掌握可溶杂质的去除。
高中课堂上,昆二十八中化学教师李佳忆复习初中的粗盐提纯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和化学试剂的滴加,将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转化成沉淀或气体,脱离粗盐溶液体系,达到除杂的目的。
为吸引学生的兴趣,李佳忆播放了一段古法制作食盐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古人的思路与方法,对粗盐进行除杂。李佳忆说,这节课就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通过特定的顺序,逐步去除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最终获得精盐固体。
与李佳忆不同,昆八中化学教师张庆伟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海水中的盐是如何变成餐桌上的食盐。
课堂上,张庆伟把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联系在一起,由简单到复杂,既把初中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相衔接,又为高中化学知识穿针引线,让学生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建立了酸和碱的微观概念。
“本节课注重初高衔接,从知识衔接到思维能力的衔接,重点在除杂试剂选择、加入试剂的量及顺序等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张庆伟说。
物理:不做无用“功”整体教学目标: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
初三年级阶段掌握“功”的概念
高一年级阶段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评委:
李天凤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授
李莉华
龙泉学区理事长、昆八中校长
韩利
长城中学校长
谭武昌
达城中学校长
李宏
昆明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昆八中教师
梁维明
昆二中物理教研组长
起重机吊起货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华山中学物理教师杞晓香让学生们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根据功的概念,物体要做功,首先要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次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样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杞晓香说,初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基础,对功和能的概念已经有初步学习。因此,课堂上通过生活中一些例子,让学生回顾功的概念,并简单引入高中所要学的正功和负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同杞晓香一样,达城中学物理教师韩伟也把功的概念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更好了解。
某同学参加大扫除,负责提水。提水沿楼梯到3楼,或提水沿走廊到教室门口,这位同学做功了吗?
韩伟认为,生活生产中到处体现了功的问题,但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同时,一些学生无法判断这个力是否做功。
在课堂上,通过功能关系的研究,让学生把动力做功与阻力做功相互转换,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探究。
相比初中而言,高中要求学生把功的能量进行量化。
在课堂上,昆八中物理教师刘晓对初中机械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并提出新的情景:当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样,应当如何计算功。
刘晓介绍,本节课要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讲功这一概念,在初中的基础上一步步进阶,温故知新。学段在变,知识生成的主线不会变,高中功的概念是在初中基础上生成的,其本质没有区别,因而可以用初中的思想方法来寻找高中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思路。
运动员从高山上由静止滑下,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重力重力势能、动能及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如何?长城中学物理教师谢斌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高一学生已经有初中物理和能的初步概念,通过功能关系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功和能知识加以整合并应用,让他们理解功是能量的转化量度,并应用功能关系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目的所在。”谢斌说。
专家观点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教授李天凤龙泉学区各学段的同课异构展示是“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其意义在于更新观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同课异构展示课上,教师们突出了“异”,每堂课构思、设计不同,各有体现,这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昆二十八中校长陶红学习是终身的。龙泉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衔接同课异构课程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在课堂上,教师们通过教学设计,让初高中的知识点得以衔接起来,相信这对初中、高中教师会有所启发,从而促进他们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
长城中学校长韩利龙泉学区融合教育资源,通过课题引领加强了学校的课程建设。
在初高衔接同课异构展示中,初中学段教师突破了教学“天花板”,了解了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高中教师则起到引领作用,带动了初中的教学研究,两者相辅相成。
达城中学校长谭武昌学段融通和衔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龙泉学区各学段衔接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迈出了这一步。
在初高衔接中,同样的知识,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看到是不一样的风景。然而,只有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教师们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和内涵,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新闻多一点:基于五华区的区域特点和区域特色发展、优质资源扩充与成果推广、学段发展与一体化教育深化的基本构想,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经过充分的调研、沟通,决定全面推进五华区学区发展战略,龙泉学区就是其中之一。
五华龙泉学区由昆明八中牵头,包括昆明八中、昆明长城中学、昆二十八中等3所完中,昆二中、华山中学、达城中学等3所初中校,武成小学、春城小学、红旗小学、韶山小学、红云小学、江岸小学、长春小学等9所小学,昆明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江滨幼儿园、五华二幼、五华教工二幼等4所幼儿园。
龙泉学区校园数量多,学生年龄跨度大(从3岁到18岁),学段跨度长(从幼儿园到高中),为科学推进学区建设,学区确定了“以课题研究为导引”,从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培训两方面入手促进学校、学区的内涵发展。
内容来源:昆明教育编辑:蒋瑄审核:姚佳岑终审:高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