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转水镇黄龙村
产业支撑有力量乡村振兴有希望
近两年来,黄龙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和农业基础,积极探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本报记者日前深入黄龙村田间地头,通过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以亮点扫描、对话村支书、村民心声、记者手记等板块,全方位记录黄龙村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以期为梅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样本。
每天上午9时,31岁的村民钟运珍打理好家务后便到村口的美食城上班。离家10分钟路程、每天上班8小时、每月工资多元,这样的工作,钟运珍在一年前“根本没想过”。更令村民们自豪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黄龙村的风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县城很多人都说这里漂亮!”钟运珍说。
环境越来越美,道路越来越宽敞,蔬果基地带来了奔康致富的希望。对比一年多前,黄龙村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近日,梅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走进黄龙村,追寻该村乡村振兴的“足迹”。
产业先行
果蔬基地开拓致富路
在黄龙村,不久前刚正式开园的广东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黄龙基地)“红”遍了线上线下——村民成了免费“宣传员”,主动邀请自家亲朋好友来体验游玩,拍的照片也刷了不少梅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