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深度探索云南近期,徐强教授精心讲授的《云南历史文化名城赏析》课程,让众多学员深感震撼。他们纷纷赞叹:原来,云南不仅代表着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更藏着一座如昆明般的瑰宝之城。漫步在这座城市的街巷间,仿佛置身于一个隐形的宝地。每一步都踏着花香,每一转身都遇见灯火辉煌。在古道的转角处,偶遇小酒馆,品味着那百花生地的芬芳。这样的昆明,美得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传承。昆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备受瞩目。与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洛阳等古都同批次入选,昆明城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滇池流域是昆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的人类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建城史也已超过年。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得昆明成为了历史上的水城。在唐代,南诏王阁罗凤看中了昆明三面环水的险要地势,于是营建了拓东城,为昆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的昆明,东临盘龙江,西南两面被滇池环绕,形成了典型的水城格局。游历中国17年的马可波罗曾到访昆明,在他的记录中,昆明是一个物产丰富、人民殷实的壮丽大城。
明代扫元平定云南后,沐英家族世袭爵位留守云南,经过八年的堪舆和四年的营造,建成了著名的昆明龟城。这座城市以龟为象征,依地势而建,开六门为龟足,南门临滇池为龟首,北门接蛇山为龟尾,形成了独特的中原城镇建设格局。
如今,在昆明市中心最显眼的位置,镌刻着一幅清末昆明故城的地图和一段题记。题记明确指出,昆明故城始建于元代,定型于明代,城形似龟。这种独特的城市建设风格,不仅彰显了昆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探寻昆明故城的韵味,我们以五华山为起点,沿着正义路这一昔日城中轴线前行。正义路自五华山延伸至城南的丽正门,其两侧与中轴相通的街道纵横交错,连接着东西各门,共同构成了一个“主”字形的街道布局,寓意着“永为主人”的深远含义。在城内,我们目睹了众多衙门、官邸、祠庙和学堂,而民户则相对较少。这里曾是三坊十八铺的繁华之地,其中“坊”指的是街区,“铺”则作为驿站使用。城外则呈现出一派水网密布、田园风光的水乡景致。昆明城的这种独特设计和精巧布局,不仅彰显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让人为之骄傲。
尽管如今明清时期宏大的砖石城垣、雄伟的城门楼宇以及精美的城市纪念性建筑和繁华的街市景观多数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昆明故城所留下的丰富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却依旧历历在目。这些珍贵的记忆和遗产已经深深融入了云南的山水之中,为云南的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赋予了孙髯翁《大观楼长联》恢弘的气势和意气风发的历史叙述,更为阮元、杨慎、师范等名士留下了传世之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边陲之地的昆明城,历经千余年风雨依旧保持着其淳朴本色。时光荏苒,但昆明人那份质朴无华、守土有责的精神却始终如一。从近代的护国起义到现代的昆明起义,昆明人都展现出了深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这种好风水不仅滋养了这座城市,更塑造了昆明人的性格。《品读云南》系列课程,带你领略边陲之地的多彩风情。通过不同的视角,你将目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沧桑与现代风采。在这片充满韵味的土地上,边陲之地的泉石激韵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同时,你也能感受到云南人民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豪情壮志,以及他们为实现中国梦云南篇章所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展望未来,云南人怀揣着殷殷期盼,期待着这片土地能够胜过江南,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