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村级服务群众代办业务,是五华县基层治理“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该县自去年下半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不断完善硬件设备和服务群众代办业务制度,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至目前,该县全县个村(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村级服务群众代办业务有序开展,村干部帮群众跑腿办事成常态。安流镇司前社区代办员热情为群众代办业务。
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宽敞的服务大厅、崭新的办公设备、规范的台账记录、清晰的办事流程指南、有序等候的办事群众、滚动播放业务动态的LED显示屏……这是笔者在五华县安流镇司前社区公共服务站看到的一幕。在此之前,办公大楼在年“8·17”特大洪灾中受浸,群众办事得到社区干部家中去。“去年,县上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站,改善了办公条件,同时开展为群众代办业务。”司前社区干部钟红梅介绍说。
去年,五华县把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代办业务列为基层治理“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统筹安排万元,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在整合原有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16个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和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实现各镇各村全覆盖。并将与群众联系较为紧密的68项业务下放到村一级公共服务站,由村代办员收集后送到上级相关部门办理,其中有14项可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办结。同时,该县行政服务中心还通过网络链接到镇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县镇村三级联网,使镇村一级平台具备了网上信息查询、业务办理和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集“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于一体。
为群众代办业务列入考核
日前,笔者在横陂镇红光村办事大厅里见到了村干部魏爱华,他右脚绑着绷带拄着拐杖。“今天轮到我值班,腿脚稍微利索点,就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事可以帮忙的。”当被问及为带伤还要上岗时,魏爱华说道。据了解,红光村自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以来,7个村干部又多了一个共同的身份——代办员,除每周二全体村干部集中办公以外,逢三、六、九圩日则轮流值班,收集好群众要办理的业务,送到镇政府办结后带回给村民。
“我们建立了 和安流镇相比,毗邻的华阳镇则在人员配备和服务质量上下了不少功夫。据该镇党委书记陈春宣介绍,全镇14个村(社区)中都选择一个后备干部做代办员,并结合直联制工作的开展,进村入户把代办业务送到行动不便的群众及孤寡老人家中。“幸亏有村干部上门帮忙,再也不愁入户口的事了。”说起代办员上门帮助解决孙子入户口的事,陂坑村67岁的古喜祥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据古喜祥介绍,儿子外出务工,他自己不仅要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还要照顾好孙子,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办理。今年3月底,代办员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就主动上门收集好资料,解决了他两年多来的烦心事。
据了解,随着镇村一级为群众代办业务的有序开展,五华县正着手制订村级服务群众代办业务绩效考核办法,从制度执行、日常管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评奖的依据。“硬件完善了,制度也要跟上去,有制度保障才能把这项业务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让老百姓得到长久的实惠。”五华县社工委专职副主任曾繁泼说。
(张炳锋廖伟军)
(来源于梅州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