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四个扶贫日,
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在我市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
以往仅靠种粮卖菜的贫困户们,
日子却每天都在发生改变。
到底是什么,
让村民携手脱“贫困帽”,
齐力建美丽乡村?
廖文珍
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身材瘦弱。
她告诉记者,丈夫在佛山做保安,一个月差不多两千元工资。而她则留守在家,种地种菜,独自拉扯两儿一女。
廖文珍说,多年来,因为家庭收入有限,加上还欠债,全家人都借住在亲戚家的老瓦房里,而随着大儿子考入大学,她更是恨不得将一块钱掰成十份来用。
所幸的是,这种日子,从年开始就发生了变化。
年至年的第二轮扶贫,
廖文珍一家纳入了扶贫对象,
年至年,
廖文珍一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在廖文珍一家居住了18年的老房子,记者看到这个房子有些破旧。廖文珍告诉记者,每到有刮风下雨的日子,他们一家人都特别担惊受怕,但是这份担心,从今以后将不再有。
经过政府的帮扶以及自身的努力,今年7月,他们全家人就搬进了新房子,同时廖文珍也在政府的帮扶下,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已经逐渐将贫困抛在身后。
虽然新房子目前只有两个房间,且基本“无装修“,红色墙砖还裸露在外,但廖文珍却笑得特别幸福,她告诉记者,日子肯定会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记者从黄龙村委了解到,该村共有户共人,其中精准扶贫户共74户人,除了部分劳动能力较弱的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外,还有25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到村里新引进的一个果蔬园里上班。
在果蔬基地,一部分“员工”正忙着播种,一部分“员工”正忙着锄地。记者从这些“员工”口中了解到,在果蔬基地里上班,不仅每天能有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离家近,能照顾家庭。
不仅上班有工资,不少有土地的农户,还与村经济联合社签订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集约撂荒土地,做起了“收租婆、收租公”,一年能多赚元。
每一户“小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而村里这个“大家”也是越来越美,作为村里的保洁员,廖文珍深有感触。
用“大变样”来形容黄龙村,一点都不为过。廖文珍告诉记者,以前这片地方,杂草丛生,人影罕见。但看看现在:篮球场、小舞台、健身器材、共享单车、自行车绿道统统都有,一点儿都不比城里的休闲公园差。村民们有空闲时间时,都会到这儿来活动活动。
如今,
黄龙村正不断焕发出生机活力,
相信在各种政策的帮扶下,
村民的努力下,
一定能实现户户增收,
齐齐跨过贫困线的目标!
???????????
“版权归《民生》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民生》
记者:谢思、郑赞
责编:小Y
编审:祖全
审核:赟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