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梅州市委书记李嘉在广东五华商会成立之时对五华阿哥硬打硬精神的阐述更是精彩绝伦
五华人“硬打硬”的含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性。人们对五华人民性的表述,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硬打硬”。“五华阿哥打硬”,表象上说的是五华人的传统手艺——打石头,打石头有两层含义:一是开采石头,二是在石头上雕刻和把石头制作成实物。打石头就是用坚硬的工具对付坚硬的石头,这也象征五华人的性格——“硬打硬”。因此,人们习惯以“打石头”——“硬打硬”来比喻五华人的性格。
“硬打硬”的含义很丰富:“硬打硬”体现的是奋发图强、勇于进取的含义。如果把“硬”字组成一些词,就会明白“硬”字的深刻含义,如硬骨头、过得硬、硬功夫、硬气等,硬,体现了五华人的血性,体现了五华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勇于进取的英雄气概。“硬打硬”中前一个“硬”代表人的精神,后一个“硬”代表困难,即人在困难面前能以硬制硬,能使出硬劲。
“硬打硬”不仅指五华人性格硬直,还指的是一种骨气,一种精神。“硬打硬”不只是敢打、敢闯,还体现了五华人“为人以正、为事以敬、为国以忠”的精神,包含了正义、刚强、不折不挠,包含了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包含了做人讲义气以及崇文尚武的精神。
“硬打硬”是五华人的品质,也是梅州人的精神。客家人都不是软脚蟹,都具有“硬打硬”的精神。叶剑英元帅有诗云:“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诗充分显示了叶剑英对待困难的硬劲,体现了五华人乃至客家人的民性——凡事乐观向上,不畏困难。
五华人“硬打硬”的形成
1、长期从事艰苦劳动,形成实打实的性格。五华地处山区,山地面积大,石头、矿产资源丰富。五华人为了生存,只得披荆斩棘,向山开发,向水谋生,主要从事开山、打石、打铁、撑船、挖矿等工种。而这些工种都得出力流汗,是硬功夫,是实打实的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长期的艰苦劳动,造就了五华人实打实的性格。
2、客家崇文尚武的传统,形成了五华人勇敢拼搏的性格。五华人尚武精神为梅州地区之冠。据历史记载: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五华出了三个武举人:李南馨、李威光、魏大斌,三人后来参加殿试,李南馨、魏大斌成了武进士,李威光被乾隆钦点为武状元。据记载,全县有23名武进士、名武举人。民国时期,五华的“武运”转到脚上,出了个“亚洲球王”李惠堂,他在各类比赛中破门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各种奖章近百枚,给客家人挣了大面子,也给当时积弱积贫、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争了光。
3、石雕等传统工艺,造就了五华人“硬打硬”的民性。“五华阿哥硬打硬”,一块块顽石在五华硬汉的手中,变成了充满生机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五华石匠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建筑力作和石雕珍品广布海内外,除了桥梁外,较大规模的建筑有广州石室、深圳白芒海关石屋、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为联邦德国建筑的花岗岩石室等。此外,广州解放纪念像石雕、五羊石雕、向秀丽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雕像、南越王墓门前石雕群、珠海渔女雕像、广州烈士陵园叶剑英元帅像、北京烈士纪念碑石雕、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等较著名的石雕珍品,均为五华石匠的代表作。
来首五华人硬打硬歌
如今五华人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五华家乡的建设也越来越给力,五华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定将会绽放出它的应有的光芒。
五华,雄起!
五华人,转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