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国有大大小小几千个城市,其中不乏精彩纷呈的各类名城。大多数城市之所以有名,不外乎几个原因。或者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或者是地理位置独特,雄居大江大山之侧,占尽地利;或者是人文荟萃,英雄、圣人、伟人辈出,从而青史留名;或者是盛产独特的物品,以物扬名。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大串如珍珠般闪烁的名字: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武汉、广州、延安、景德镇等等。
在这些星光灿烂的名字背后,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正如同神秘的人体一样,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城市密码。
深圳就是一个宝地——它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处,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北枕梧桐山、羊台山,这样的格局,使它充满灵气。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现象,我再从风水的角度来论证一下。按照风水的说法,深圳龙脉中的祖龙,从东北方向而来,也就是广东罗浮山余脉梧桐山、羊台山、七娘山;而西南的蛇口为水口,香港大屿山是砂案,形成艮山坤向、北山南水的格局;再加上这个圈内海湾众多,岛屿棋布,远远望去,就像灵龟下海,又好像金盘养鱼,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风水。
现在,就看看梅州,是否拥有“千年大计”的发展宏图?
在梅州历史上的州官中,他是最为家喻户晓的一人。吊诡的是,在民间传说中却以负面的形象示人!这位州官就是清乾隆年间的嘉应州知州王者辅。
然而留存至今的宦迹又在提示:他不太像是一位“满肚子坏水”的堪舆师。民间传说却对他丝毫不留情面,将他描绘成为心术不端、专门搞坏梅州风水的州官。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据不完全统计,民间流传他的“劣迹”有如下几桩:
1、在梅城江北南门建八角亭,在北门外东厢建塔,破坏梅城的龟形风水格局;
2、在梅县南口建石塔,制约“猛虎跳墙”风水,压制当地出人才;
3、在梅县大坪破坏当地生龙口;
4、在今天梅江区城北镇群益村,故意改变五峰庵寺庙的大门方位,导致当地寺庙群香火衰落;
5、在今梅江区长沙建罗衣塔,克制罗衣一带的风水。
历史与传说竟然存在那么大的反差?由于梅州地方史志对于王者辅的记载寥寥,只是指出他是安徽天长县人,廪生出身,这给予民间传说大量滋生的土壤。
风水术是我国古代一门博大庞杂的理论,这种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很盛行。风水文化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历史悠久,它是客家传统文化之一。
风水术是随着客家先民迁入赣闽边区的。客家先民们远离了中原战火,来到地处僻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林菁深密,野象横行,鳄鱼肆虐,瘴气熏人,虫蛇出没的闽粤赣山区生活。
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除了需要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外,还得有一些适应环境的办法,其中定居下来就是一个首要问题。
可是闽粤赣山区地形复杂,溪河遍布,且多蛇兽侵袭,选择一块好的地方来建房安家,显然比中原平地复杂得多。因为风水术中的阳宅理论的宗旨就是追求房宅建筑选址的方位布局与周围环境大自然的协调统一,以保证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平和,所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当时风水先生中有不少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他们有文化和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懂得天文地理,使用指南针、善于观察地貌、水质优劣。因而在当时风水术在客家先民们的定居生活和以后开发山区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讫求平安,福荫后代的潜移意识之下,北方的风水文化便在客家新区生根、发芽、结果。这也是中原文化为主体向南扩散的必然结果。
梅州密码之“风水宝地”
梅州城市密码之梅江:
北面水源:梅州市五华县华阳镇的北琴江
南面水源:河源市紫金县洋头镇的公村河
二水在五华县琴口村相汇,以南往北,流到五华县市区,再流到梅州市区。
在流往五华市区的此段流,旧称梅江,现称琴江
在此二水相汇处,曾出“古大存”,抗日期间为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建国后,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
梅江梅县曾出:开国元帅“叶剑英”
梅江在梅州市梅汇区转,西往东流方向,流向大埔县三河镇。
梅州城市密码之“阴那山”《飞龙观天下》上品风水局:“石锁在东门在西,水流铜关石艮开,更有乾峰应曜起,三元不败是朝向,面朝三河一品贵,阴阴沉沉在那山”此地在阴那山第三节龙处,坐西向卯兼辛乙,辛酉分金,遁卦。坐度为二六五度半至二七四度半。令星会合坐山,双星会坐,艮方为生气,巽方可用城门诀,在穴右午,丁方有双重秀峰,有护身小溪,主一六会合,左后乾方有高大榜山应峰,过龙谓九紫龙重重配一白水也,科甲应贵于九运与一运,穴后枕三台,前有日月案,案外有九重石锁铜关三重日月捍门,龙带天池过脉,脱煞甚清,有天乙太乙护龙,穴场两侧陕耳峰带一品之侍卫,极贵之地,八运地花巳开,有缘福主积五代阴德者可得之。
梅州城市密码之莲花山山脉-梅州市丰顺县砂田镇,结有一品风水宝地《铜鼓报喜》:“铜鼓声声报春晓,凤凰山上鸟归巢,韩江水边七星案,玉带水环腰最聚财,脚踏五桥天地开”
丰顺县龙岗镇南坑面向梅江结有两穴,《仙人仰掌》一品镇国公宝地,坐乾向巽,收韩江水为罗带,穴顶有天池水过脉。《仙人垂掌》一品镇国夫人宝地,堂前万山献瑞,收梅韩两江之水,乃风水上一品之地。
北汇福建的订江、东汇谭河、西汇梅江,三江汇合为韩江,三河镇石锁铜关四重水口关,上游结有一风水大地穴《三星拱照》可至二品
梅州密码之:“围龙屋”风水
梅州地区的梅江区、白宫、松口、南口等各个地方的围龙屋形态都大体一致,房屋的内部结构是:从晒谷坪(禾坪)到上堂连同左右两厢房间共同构成一个方形或长方形。晒谷坪前面有一口半圆形的池塘(龙池),上堂后有一半圆形的围屋,它们与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构成一个椭圆形状。从高空俯瞰,其外部形态以外墙的“龙体”和屋顶的“龙脊”共同组成“围龙”形的整体,封闭性很强。客家人多数聚族而居。这样的建筑形式有利于内部的协调统一和防御功能,而在如此井然有序、高度统一的理性控制下,也必然会形成内向性和储蓄性的品格,实际上也是客家人寻求封闭独立和防御外界干扰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如梅州梅县松口铜琶村有一座名扬中外的围龙屋“世德堂”,背傍龙山,面依松源河,被当地认为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世德堂”(此屋建于明朝末年,是梅州著名的围龙屋,今仍存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传说当年此屋的开基祖李直简建造屋时,特请来江西有名的风水先生前来勘探察屋宅,此屋的风水极佳(风水称为“回龙顾子”)。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李直简的后裔繁渊万人以上,人才辈出。此屋已被风水先生们公认为是当地的一个风水宝地。
我们在考察“世德堂”时发现此屋依山旁水,地处梅江交通便利,选址布局都符合风水术中阳宅理论的要求。此屋是殿堂式的结构,屋内采光、通风、园林绿化的配置和现代人的环境美学的理论吻合。此屋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清兵入关,北京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李直简的叔父李二何,带着年方16岁的皇太子朱慈烺,从京城逃难到松口,曾住在世德堂。李直简的后裔居住在近河靠山,水陆交通发达的松口盆地。李家不但有千亩良田作“公尝田”供子孙轮耕,还经营盐业、磁器、木材生意。旧时的松口水运发达商贾云集,有松口不认州之说。松口港是广东省内陆河的第二大港口。李家的商船,顺水运的是磁器、砖瓦、木材、山区的土特产等运到潮汕地区,逆水时运载的是盐和海产品等上松口。因为李氏后裔们的生活有保障,还注重教育。用宗族公尝的钱办学校,旧时凡是考上大学的人,由公尝提供学费完成学业。因为李氏家族有崇文尚学和客家人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所以李直简的后裔文人多,当官的多,成了松口地区的旺族。
从这些实例可以说明:李氏家族因为有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取得了地利,又重视教育,所以李氏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总之,“风水论”初衷者是帮助人们合理选造屋场,实现“风水宜人,协调共生”的良好愿望。
梅州密码之“风水塔”
据《梅县松口镇志》记载:元魁塔始建于明万历47年(年),建成于明崇祯2年(年),为明末翰林李二何(李士淳)所倡建。当年李二何深感松口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所谓“文峰”,即是毛笔形状的山峰,堪舆师的说法:“文峰”凸显的地方,就能多出科举人才。文峰欠佳,就要补救,唯一的办法就是建造一座笔形的巨塔。因此,李二何发出倡议,募捐建造九层八角巨塔,这个倡议得到许多乡绅的响应,纷纷捐钱捐物,巨塔用10年时间建成,即二何高中进士的第二年落成,故命塔名“元魁”。此后松口成为一个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人文秀区。
此塔还有个传说:梅江流至元魁塔下面的篷辣滩,此处崇山峻岭,水急潭深,多有覆舟翻船之事,在此筑塔可惩治水妖保障往来船只的安全。
应用《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建塔可为当地增设人造风景区,改变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满足于人们的心理需求。文峰塔和客家人祖屋前的功名楣杆(旧时凡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翰林或七品官以上可在自己祖屋前竖立楣杆,因学位、官位不等规格也不同)相似,可以激励文人们的进取心。从而也说明了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来满足个人需求,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以此激发人的生机,经过自己努力帮助事业的成功。
旧时客家地区的人们,迷信鬼神信风水。城镇乡村各地普建神庙,甚至有些地方的神庙比学堂还多,乡村里到处都有什么公王、沙官、井头伯公、树头伯公等。信奉风水术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每逢婚丧喜事,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察地利,择良辰吉日,自古至今长盛不衰。
客家地区的人们,常为了求一个好屋址或墓穴,不惜长期供养堪舆师,以丰美酒食招待。这为风水先生招摇撞骗创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些不懂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风水先生,靠背诵几句“地理口诀”欺骗那些真诚地希望得到适宜修养生息之地的人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认识那些打着“客家风水”旗号扰乱社会的歪风邪气,比如:把风水术当作争夺生存资源、争夺经济利益,挑动宗族群体争斗,打击有人企图利用人们崇拜祖先,以建造祖先陵墓作舆论,挑拨宗族与宗族之间的冲突、争斗,为害社会等等不良行径。
综合:李春泰、梁德新、江金波、刘奕宏、曾祥裕、曾海亮等文章及研究成果,特此致谢!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信息欢迎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