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史七七事变的背面我们应该记得这些五

八年抗战,中华儿女浴血疆场,五华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将士,其中五华籍的共有61位抗日将领。让大家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相信历史也必将永远铭记他们!(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李友梅(-),陆军少将,号竹三,五华人。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随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

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军一师四团团长。8月,率部由驻地徐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出发前,曾以诗咏志:“右肩有担当,国耻不可忘;誓把满腔血,遍洒太平洋。”9月5日,率部在刘行、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痛击日军。9月18日晚,在罗店与日军再次展开争夺战。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家乡人民为他建一座亭台,以志纪念。追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

曾国华(-),开国中将,五华县岐岭镇人。年离家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曾国华任八路军师旅团二营营长,参加平型关战役,战后,二营五连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锦旗一面。之后历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教导第二旅旅长、八路军滨海军区代理参谋长、山东教导团团长。建国后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缪培南(-),国民党粤系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字经成,号育群,五华县周江镇人。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初任陆军第一师排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六十五军军长,年7月5日任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兼东江指挥所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军师团投降。

魏崇良(-),空军二级上将,又名建鹤,别号雄球,五华县锡坑镇人。中山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六期、笕桥中央航校第一期毕业,英国皇家空军学校肄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空军第二路司令部少校作战参谋,中校作战科长,第一路上校副司令,第二勤务大队长。年到台湾,任空军供应司令,年授空军少将。年任空军政战部主任,授空军中将。年任“副总参谋长”,次年授空军二级上将。

曾友仁(-),陆军中将,五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中央陆军大学毕业。国军一五八师师长、六十五军副军长。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中将主任。

张宗良(-),陆军中将,五华人。黄埔军校第七期炮科,南京陆军大学特五期毕业。年任第九十九师副师长,梅揭师管区少将司令,虎门要塞司令。年任国防部第四厅副厅长,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年9月授予陆军少将,年到台湾,任台湾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当选国大代表,年以陆军中将退役。

邹洪(-),陆军上将,名若虚,原名德宝,台湾新竹芎林乡鹿寮坑人,祖籍五华华阳,其高祖父于道光年间迁居至台湾。曾在日本读书,后随长兄邹芗溪潜赴大陆上海就读。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肆业,与陈诚、罗卓英同学。

年起历任团长、师长、蒋介石南昌行营陆军整理处处长兼办公室主任、粤汉铁路警备司令、广东省保安处处长、新编第二军军长、第三十五集团副总司令、粤桂边区总指挥等职。年对日作战指挥四邑江会之役、六月潮汕之役。年奉令驰援长沙,击溃日寇。年4月16日以劳瘁致疾,葬于粤北阳山县城郊。年3月蒋介石于新竹中山公园(今为新市动物园)饬建“邹洪上将纪念碑”。

邹震岳(-),陆军中将,字耿和,五华县华阳镇华阳村人,南方邹应龙家族之应龙公第25世裔孙,德宏系后裔。黄埔军校毕业、陆军大学十一期毕业、国防研究院一期毕业,历任国军排、连、团长,少将师参谋长,快速纵队(中央直属装甲部队)少将指挥官,陆军九十七军副军长兼三十三师师长,广州港口司令部中将司令等。

郑明新(-),陆军少将,号燕庭,五华华城镇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曾任第25师73旅团团长,年参加长城抗战,年在陕甘堵截红军。

抗战爆发后曾参加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年任国民革命军第52军第2师少将参谋长,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参谋长,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52军师师长,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52军副军长兼师师长。年2月25日在辽宁营口被暂58师王家善起义部队扣押。

张国良(?-?),少将,五华安流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南京孝陵卫国立政治大学训练部少将大队长。

张斯任(?-),少将,五华华城维西村河坑里人。抗战前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六十二军少将政治部主任、副师长等职。

张辅邦(-),陆军少将,号卫苍,五华人。上海三育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年10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交警第一支队司令,湘黔桂边区剿匪司令,军事委员会交通警察总队总队长。

曾伯瑶(-),少将,五华水寨七一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参加过北伐。抗战期间曾任第四战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广东绥靖公署少将高参等职。

曾天节(-),少将,五华华城维西村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广州四一五事变前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5月,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指派,回五华县,任共青团五华县委书记,协助古大存领导五华的农民革命运动,8月,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后来脱党,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历任参谋、队长、主任、少将高参等职。他治军有方,号称“铁人”,在广东国民党中颇有威信。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曾天节与中共党组织及共产党人古大存等有过接触和交往。年担任国民党甲种部队广东省保安第十三团少将团长,手中掌兵人;该团全副美式装备,属甲种精良装备。年5月,举行粤东起义,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厅长,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

曾友仁(-),陆军中将,五华岐岭双头柯梅人。广东陆军学校毕业,参加过东征北伐。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教导师独立一旅少将旅长。年授陆军少将。年春任第四战区司令部办公厅中将主任。年7月授陆军中将。

曾磊(-),五华长布人。广东警官学校第六期、德国慕尼黑警察学校毕业。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教官、警训处长,军事委员会防空总监部上校科长,中央训练团高级警训班第四期训导处长,年返粤,任广东保安司令部上校科长、少将警务处长兼特勤团长。

曾超球(?-?),五华人,年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曾国怀(?-?),五华长布人,曾担任国民党广州警备少将司令。

曾杰(?-?),五华人,年1月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

孔繁昆(-?),陆军少将,五华华城人,国民党军装甲旅少将旅长。

廖骐(-),陆军少将,字逸尘,五华长布栋岭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第五期军官研究班毕业。历任广东保安第四旅连、营长,第四路军警卫处中校督察,广东省保安处视察官,广东第二区保安司令部参谋主任,广东保安第十五大队、第二十大队上校大队长,保安第四团、第十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暂编第七师第一旅三团团长,保安第五团团长,第七战区挺进第十纵队少将副司令、代司令,第七战区司令部少将高参。

廖淑伦(-),少将,五华双华大径村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年任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防务经费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年任桂林行营上校处长兼秘书主任,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副军长、驻广州接运处少将处长。

缪任梁(-),少将,五华周江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首届参议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秘书、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海南特区警备司令部少将军法处长。

缪哲良(-),少将,五华周江人。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伦敦大学铁道交通管理系毕业。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视察、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交通处少将处长、联合后勤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部运输处少将处长。

汤毅生(-),中将,字绍禹,五华安流吉水村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参加过北伐。

曾任第19路军第60师旅5团2营营长,年1月参加淞沪抗战,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第1军60师5团团长,年任新编第2师少将副师长兼3团团长,年任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教导1团团长。

年任第4战区韶关编练处专员,后任广东省财政厅税警总团团长兼第7战区便衣队督导组张及司令部参谋处督导组长、高级参谋,年春任中央财政部税警第4总团总团长,并兼任广东省缉私处处长,年夏任中美合作所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副主任,年3月任交通警察第6总队总队长,年12月任交通警察指挥部中将司令,年6月25日在河北昌黎被俘。年6月在镇反中被处决。

古怀(-?),少将,五华梅林镇优行村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国民党军某部少将师长。

古鼎华(-?),少将,五华华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功升旅长。年2月8日任广东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年12月6日任暂编第二军副军长,年12月5日授少将军衔。年5月30日任第九战区暂编第二军军长,年任粤桂边区副总指挥、总指挥,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高参。

古焕谟(-),少将,五华安流学园村人,中山大学文科结业、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研究班第一期毕业。曾任粤军区特别党部少将书记长、广东潮阳县县长、山东省第二绥靖区行政督察专员、少将书记官。

古欣铭(?-?),五华华阳人,国民革命军少将。

古肇英(-),少将,五华安流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抗战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军一五五师少将师长。

黄志良(-),少将,五华郭田龙潭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抗战胜利后任荣一师师长。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兵团中将副司令兼第九军军长。

李振中(-),少将,五华水寨人,广州燕塘军校骑兵科毕业。抗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某部营长、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少将旅长、副师长、代师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随军起义。

李大超(-),少将,五华锡坑镇湖塘村人。北京大学毕业。年毕业后,在北平从事国民党秘密宣传工作。年国民党改组后成为北京国民党党部委员。孙中山北上时,他负责护卫和接待工作。两年后返南方,在汕头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一军担任政治工作。他奉命赴闽西策动曹万顺、杜起云部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李大超任该军第二师党代表及政治部主任。后任新编第一军顾问、福建兵工厂少将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不久,调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委员兼宣传部长、福建《民国日报》社社长。年李大超北调胶东,出任四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后改任烟台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年市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处长,次年秋,调任广东交通电政管理局局长,任期7年。

李国俊(-),少将,字炎东,五华锡坑镇东升村人。广东大学预科、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日本警官大学第十六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一期毕业,复兴社骨干。抗战爆发后,组编广东警察总队,任总队长。年任韶关警备副司令。年9月授陆军少将,任第七战区司令部调查室主任。年任第七战区政治部副主任。年任广东全省知识青年从军征募委员会总干事。年9月任广州市警察局长兼广州警备副司令。

李宏达(-1),中将,字作述,五华周江黄布村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印度兰加美军将官战术研究班第四期毕业。年8月任一五七师少将参谋长。年冬奉调国民革命军第62军少将参谋长,后调任62军师少将副师长。年5月调任一五七师少将师长。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2军副军长、代理军长职务,升任中将军长。

李天香(-),少将,五华安流人。韶州讲武堂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高参室参议,第十二集团军高参。年3月授陆军少将,年7月退役。

李兴民(-),少将,五华水寨大布村人。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回国后,正值国内抗战时期,他以抗战救国为己任,投身军旅,任国民革命军某部少校政治指导员,随军征战。抗战胜利后,调任上海师训团少将总教官。

蔡春元(-),五华横陂小都贵人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少将营长,年在香港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东江人民革命军支队司令。

邓洪(?-?),五华华城银桂村人,国民革命军少将军医。

钟兴(?-?),中将,五华华城铁炉坝村人,国民革命军中将军医。

甘志良(?-?),五华华阳镇太坪村人,字树椿,黄埔军校毕业,国民革命军少将。

魏大杰(-),少将,五华横陂镇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师特务营长,第一五六旅补充团中校团长、上校参谋主任,第一六七旅少将旅长。年任第九战区暂编第四十师少将师长,第十九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年任新编第三军参谋长,第九战区司令部军务处长。年后任广东省干训团总队长,国防部少将部员。

魏觐光(-?),少将,五华横陂镇夏阜村人,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辎重兵部队少将,年授陆军少将军衔。

魏国谟(-),少将,别号鼎汉,五华横陂镇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中央训练团第二十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广东省军管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兵役干训班主任,普丰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年后任惠龙师管区副司令。年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干训班少将教务组长,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参议。

魏汉华(-5),少将,别字焕均,五华横陂镇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兵役班第二期、中央训练团兵役班第一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广东五华团管区司令。年任惠龙师管区副司令。年任普丰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年后任茂名团管区司令。

魏汉乔(-),少将,字汉翘。五华横陂镇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中央训练团高级教育班、陆军大学特别第六期将官班毕业。历任广东省保安第三旅参谋主任,保安第十一团上校团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编译处少将专员,军令部第九处副处长,国防部情报署专员。

魏济中(-),少将,五华横陂镇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将官班和兵役研究班毕业。抗战爆发后,任黄浦江防司令,广东省国民军训第六区团长,广东第五区和第七区保安副司令,第四战区第九集团军左江防守司令,潮汕守备区少将副指挥官,(潮阳)(澄海)(饶平)守备区少将指挥官。年任潮惠普守备区少将指挥官,兼揭阳城防司令。年任闽粤赣边总部少将参议。年任五华、兴宁、揭阳、丰顺、梅县五县联防主任。

魏鉴贤(-),少将,五华横陂镇人。第四军军官讲习所肄业、陆军大学特六期毕业。年参加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抗战爆发后,任师上校参谋长,第四战区第二十三兵站少将副监,第七战区军需副监,湖南省公路局长。年11月授陆军少将。年5月与李洁之等在粤东起义。

魏中天(-),少将,五华横陂镇人。年10月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毕业,后回乡参加农民运动,任赤卫队小队长。之后读过上海艺术大学,参加“闽变”倒蒋活动,曾赴日本留学,当过大学教授,去新疆从事新文学运动。抗战期间,在国民革命军任少将办公厅主任。后在香港创办中国文化馆任馆长,主编《我的母亲》丛刊。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黄埔同学会理事,省政协委员,中美文化协会顾问。

魏源容(-),海军少将,五华横陂镇夏阜村人,抗战时任海军中山舰舰长。

温轰(-0),陆军少将,号震天,五华转水三源洞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曾任广东省保安第5团上校团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部参谋处上校参谋,第二00师步兵副指挥官,青年军第二0九师参谋长。

年任第军少将参谋长,年冬任第64军少将参谋长,0年4月23日清晨,在国共海南琼山地区战役中阵亡。

徐志端(-),少将,五华华城人,年毕业于北京军医学校,年后任国医院医务主任,军政部第二十一、第五、医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军医署少将专员,年辞职。

张应增(-?),少将,五华安流程窝里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副师长、国民党第9兵团(鲁道源兵团)少将总务处处长等职。

郑燕飞(-),少将,又名远飞,五华周江蓝坑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珞珈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毕业。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十六师辎重营连长、营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九师中校团附,广东省保安第二十八大队上校大队长,保安司令部调查室主任兼党部执行委员,韶关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第四军第五十九师参谋处长、代理副师长,闽粤赣边区总指挥部少将高参。

钟定天(-),少将。名鑫盛,字人可,五华岐岭王化村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62军师旅团团长,年5月任第63军师团团长,年1月任第12集团军独立第9旅副旅长,抗战胜利后任第7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少将处长,年任广东绥靖公署第2处处长,年2月任广东省龙门县县长,11月任第65军师师长,年12月25日在成都通电起义。后任解放军第31师副师长。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曾任解放军西南军区第2步兵学校军事研究室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

钟世谦(-),少将。号益涵,五华周江冰坎村人。是粤军元老缪培南将军夫人的本家侄子,曾两次奉命请缪培南出山做事。中央军校第7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64军师团上校团长,年任整编第64师旅副旅长,年冬任第64军师少将师长,11月20日在淮海战役中投诚。

陈世光(-?),少将,五华油田镇磜新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军政处少将处长。

张俊珠(?-?),五华安流镇半田村人,广州燕塘军校第七期毕业,曾任马祖要塞少将司令。

赖慧鹏(-),少将,五华大都镇大和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科毕业。抗战爆发后,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第二组组张等职,年12月率部起义。

张应安(-?),少将,五华文葵镇五联村人,曾任国民党军管区少将保安处长,年授陆军少将军衔。

廖献周(-),少将,五华桥江镇塘纯村人,曾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年率部起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hj/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