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随着城市急速膨胀,城市环境日趋恶劣,“绿色”资源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渴望和追求。公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挖掘景观特色资源,发挥公园的生态效益?什么样的公园环境是对游人具有吸引力的?设计师又如何做出能够满足人的行为需求的生态公园?
梅州市五华县琴江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时间:.03--.12项目规模:34.6万平方米项目委托:梅州市人民政府景观设计:棕榈设计有限公司项目施工: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在踏查场地现状、调研周边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场地地形与河道水位变化,以人的活动需求、景观需求和空间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运用“城市意象、空间共享、竖向层次、生态防洪”等策略,构建多层次复合的弹性景观系统,在建造生态防洪护堤的同时,融合石雕、足球、戏剧等地方文化与生活习俗,营造可供市民户外休闲体验、社会交往及运动健身的活动场所,打造展示五华县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户外厅堂,尝试建立关于人与自然(雨洪水)“空间共享“的城市滨水绿地模型。项目概况五华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的西南部,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琴江公园位于五华滨江中路东侧,水寨大桥与华兴大桥之间的琴江河段,毗邻县政府和县城主要的商业中心,是当地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基地周边景观资源丰富,既包括水寨烈士纪念碑、寨顶老街等文物人文景观区,也有人民公园等公共绿地,同时还包括待建的市民广场。上游上坝电站因发电和排洪的需要调节琴江水位,会对琴江公园的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场地现状运动场地过大,但使用率较低,大面积的开阔硬质场地,降低了绿化率,不利于公园景观环境营造。上游水电站的水位使琴江公园长期受洪涝问题影响。现状竖向高差较大的毛石挡墙,占据较大景观面,迫切需要进行转化处理。设计构思0
1
服务人群分析
结合周边规划分析及现场调查,琴江公园游览人群将以以下类型为主:1.周边居住人群;2.运动健身人群;3.周边商业及工作人群;4.周边学校师生群体;5.外来旅游视察人群。
0
2
项目目标
0
3
设计策略
1、城市地标策略:琴江公园毗邻县政府,位于县城景观的核心区域,有利于发挥地标性空间作用,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2、竖向层次策略:顺应琴江水位调节问题的影响,对亲水空间进行层次划分,使之在不同水位状态下均能保持完整的亲水游览空间。3、空间共享策略:整合现状场地,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设置运动场地、健身设施、游戏区、集散地等功能场所,营造丰富的体验参与式市民共享空间。4、生态防洪策略:以乡土耐湿植物为载体,以植物护堤为手段,降低洪水造成的破坏,最大化实现生态防洪的标。总体设计▲总平面图汇五华文化之精,聚五华奋起之情,弄潮于琴江之上,振兴起五华之心。设计以“五华心,琴江潮”为理念,在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优化布局,根据水位划分不同层次的亲水空间,同时合理设置功能场所,营造丰富的体验参与式市民共享空间。▲鸟瞰图▲景观分区图,场地两岸各设置一条绿道作为主要的游览步道,串联场地的三个景观主节点及多个景观辅节点,形成“一江两带三核多节点”的景观格局。竖向设计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于面对巨大的高差变化,如何有效的组织流线活动?利用阶梯式广场设计和坡道处理,在解决必要的交通组织基础上,形成错落有致的层次空间,增加场地的体验性及趣味性。根据常年水位变化,设计不同高程的游园步道。在水位变化的过程中,依旧能够保持景观的整体性。利用阶梯与坡道的结合处理,实现无障碍的公园游步道系统设置,充分发挥场地高差优势,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序列。详细设计侨乡文化区五华的侨乡文化十分浓厚,全县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设计用隐喻、保留有价值的遗留物等方式有效保持可识别性和场地记忆。健身活动区五华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体育健身文化盛行。设计整合现状场地,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设置运动场地、健身设施、游戏区、集散地等功能场所,营造丰富的体验参与式市民共享空间。工匠文化区五华县有石匠、铁匠、木匠、雕刻匠、泥水匠10多万人。五华石业工艺饮誉海内外,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五华石工的杰作。绿道区段五华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将木偶戏、采茶戏、舞狮、竹马舞、花灯等民间艺术融入景观小品设计中,增加场所的文化底蕴。
实景照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