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梅林与龙村传统温情与现代发展的圆舞

在五华16个乡镇里,有一个小镇的名字特别诗意:梅林。相传在明朝初期,此处有杨梅成林,梅林之名因此而来。这两个优美的中国汉字极容易让人想起李白的那首《醉兴》:静卧松竹梅林,天地藉为衾枕。在诗人的辞眼里,这梅林又是何等的豪放恣意。

而其实,五华的梅林镇还是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始建于清朝的梅冈寺,是当年玉华县农民自卫军的训练基地,琴口村的庵子塘,是中共五华县委诞生地,而在优行径村的“金山翠秀”,则是著名革命家古大存的故居。

这是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三堂两横式客家民居,门前古树参天,我们在厅堂里,看到陈列着古大存石雕像,还有与其相关的革命活动文物。古大存于生出生于“金山翠秀”的左横屋,年春天,20岁的五年优行径村子弟古大存成为梅州中学的学生,不久后便成为学生运动积极分子,4年后考入广东法政专门学习,不断吸收马列主义思想,年,在黄国梁的介绍下,古大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便成为革命组织东征军的一员,彼时他是朝气蓬勃的战地政治宣传员。

年7月,古大存被中共广东区委派回家乡五华县组织群众武装,领导农民运动,司月成立党的特别支部,任军事干事,从此开始了他在东江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生涯。古大存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组织广大农民在五华全境建立农会,组建农民自卫军,开展“二五”减租和反地主豪绅强勒收租斗争。一时间,五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禁止米谷出境”、智擒张谷山、活捉李寿眉、打击张九华、“年关大暴动”等故事,至今还在五华大地广为传扬。

此后,古大存在五年、东江地区长期开展革命活动,领导东江人民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是创建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保持东江红旗始终不倒,他是东江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年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因其敢讲真话实话,被毛泽东同志赞作“带刺的红玫瑰”。这里是一位“硬打硬”五华阿哥的代表,古大存征战南北,妻子徐妙娇、弟弟古永铢及侄儿侄媳等十人都先后为革命捐躯,被誉为“一门忠烈”。

我想,五华人以古大存为骄傲,自然与他的硬气刚正的革命精神有关,这位戎马一生的革命志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到广东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等职,却在年的广东反地方主义斗争时受到错误处分,年被下放到增城县任县委书记。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的年,古大存终于得以平反,只是,彼时他已因病去世17年了。

抚今追昔格外令人唏嘘,“金山翠秀”的门前,是五华优行径村刚刚收割的金黄稻田,这秋天的景致越美,便会教人越是容易感慨。这一夭,我们从县城经由梅林镇,穿过五华一幅又一幅青秀旖旎的山水田园画卷,在龙村镇一路随意地晃荡。

之前我将“龙村”听成了“农村”,还想了下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地名,却原来,这是一个因镇府所在龙村圩而得镇名的小镇,从清朝起龙村圩便巳是热闹繁华的集市。

说起来,龙村镇好玩可看的地方真不少,最南端的盛产云雾好茶的龙狮殿自然俣护区,便是因宋帝昺逃难曾留宿于龙狮殿而得名。清嘉应州“四大才子”之一的温训读书著书的“梧溪山房”“登云山房”,更有“邹潜斋公祠”以及睦贤水库、登畲峰等,都是龙村镇值得探访的山水与人文。而龙村镇黄狮村,近日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动静,那就是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宣告开工建设。关于这个项目,我们在一篇年9月发布的广东梅州媒体的报道里看到过如下介绍:

梅蓄项目是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项目、广东省低碳能源经济发展项目,是梅州市落实“三大抓手”的重大工程。项目从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发改委、南方电网的重视支持下,在历届梅州市委、市政府和五华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努力下,克服了专题报审多、时间跨度长的困睢,“十年磨一剑”,于今年7月29日获省发改委核准,终于动工建设。今年9月份,五华县向梅蓄项目部移交了第一期建设用地。目前,移民安置区建设以及后期用地征地拆迁正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和监理单位已全部进场。

既然有“龙”,自然水少不了,这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所以立项于此,想必也是因为龙村镇黄狮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个总投资亿元的大项目,确实是能够大力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

一件大事。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先生更是明确指出,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梅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对于稳増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而这如此庞大又激情的电站项目落户五华龙村,对龙村人至对整个五华人来说,都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我们当然又有了新的期待,或许来来待这个伟大的项目建成后,还能够为古老的客家五华添加更多的现代工业观光的旅游资源。此刻,我

们的眼前是一片%永如唐诗的客家田园风光,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当然应该成为传统客家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传统的五华有着无数的美好传说,尤其那座位于龙村镇宫前村的有

着“九天十八井”美誉的邹潜斋公祠。阜就有五华朋友告诉过我们这座

客家围屋的神奇之处,那就是“瓦不落叶,蛛不结网,钉不生锈”。我们立刻便好奇起来,决定一定要去看看。

待来到邹潜斋公祠门口,我特地观望了四周,发现围屋周边翠竹森

森,想着,怎么可能会“瓦不落叶”啊。可事实就是这般神奇,我们走人厅堂,细看这座建于近年前的古建筑,屏风檐桷完好,雕梁画栋精巧,还有那么复杂的梁木结构,可是真的见不若半点蛛网,再翘足看前厅的屋顶,婆娑竹林下果然没有半片落叶,邹家后人在一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一路惊叹,又指着粱柱问,说,这屋里的铁钉从朱生锈过。这当然是谁都解释不了的奇妙,想起长布镇老禾仓的“新凤楼”里从来不见蚊虫,当下便也略略释然。大自然里有多少事情无法用常识去理解或解释,我们就当作这是五华留给我们的悬念,美好得可以一直怀想。

邹潜斋是明嘉靖年间被封为“义寿相”冠戴一品的富豪,这座以他命名的公祠,也叫“寿相第朴”当地人说起潜斋公来,神情是眉悠色舞的,说当年潜斋公虽巨富却有仁德,时常接济穷苦人家。而这有“九天十八井”之称的豪宅,当年却是超出了民间富豪建屋的标准,朝廷因此派了官兵来捉拿他问罪。不想那位朝廷命官少时曾被潜斋公接济,于是连夜赶来相告,潜斋公遂连夜组织家仆将家宅拆掉了一大半。待翌日官兵前来,潜斋公气定神闲地接待了他们,眼吞并未有传说中的“九天十八井”,官兵们遂悻悻离开。因此上,当地人会神气地告诉每一个慕名而来的外乡人:原本这座“寿相第”可不止现在这样的规模,那里,那里,还有那里,都曾经是潜斋公建的房子。

我们当然很是心驰神往了一阵,又笑着说,看来还是得多行善积德,关键时刻方能化险为夷呢。这一天啊,我们只想更随性地游走,比如看到路边一个“烂泥里”的路牌,便立刻新生好奇,身边的五华朋友大笑起来,说,这附近还有一个地方叫“狗肚里”。

于是我们便拐进了“烂泥里”的山路,无意间撞进了正在建设的龙村营田农业旅游生态园。那可真是一片深山里的桃花源,一面碧湖在日

光下干净又澄澈,园里遍植油茶,湖岸边居然有一树正在开花的果树,这可是秋天11月昵,大家猜测这可能是樱花,也可能是桃花。主人家看我们远路而来,笑着招呼进屋喝茶,我却又被屋前晒了满地的油茶果吸引着,跑去拿着竹耙帮忙给油茶果子们好好地翻了一个身。待走进屋,却见主人已经在茶桌边摆满了各种茶点水果,我们也不客气,就像此前在任何一间客家老宅里一样,跟人家大聊这“烂泥里”的好风景。主人一高兴,就又出门去,待再次出现,怀里兜了一大捧百香果。这是我极爱的一种水果,后来去到肯尼亚,听当地人都在说“激情果”,看来看去才终于弄明白了,肯尼亚“激情果”原来就是我们的百香果,广东人还特别不浪漫地取其果汁金黄又称作“鸡蛋果”。

这是秋天一个l$田匕正好的午后,主人将百香果一切为二,递一支小

勺过来,又指着一瓶蜂蜜说,要是觉得酸,可以淋一点蜜糖吃。这样的吃法果真酸甜浓香,比起东非的“激情果”果汁不知要好吃多少倍。后来啊,我们还去周边的山林间漫行,呼吸着清新有甜味的空气,仰头看各种说不出名字的参天大树,又在一处更高的山坡上,看到一株结满了果子的野柿······特别喜欢这样漫无目的却又可能有意外惊喜的行走,尤其是在这个雨了好几天的艳阳天,被温柔的暖意团团包围将,我们的心啊,都恨不能留在这片“烂泥里”

后来,后来我们还无意中在路边看到一座华彩耀金的祠堂,于是赶紧停车,一边还在猜测着,这会是谁家的宗祠啊,竟然如此堂皇夺目。待走到正在晒谷的祠堂门前,我们看到了大门上的“温氏宗祠”的金字匾额,门旁是一副恢宏大气的楹联“三彦家声,六龙世泽”。想到著名的“五叶神”老板便是温姓龙村镇人,我们又不由得在心里说了一声:难怪!

是的,我们在客家地区看过那么多祖庙宗祠,这“温氏宗祠”确是最富丽精美的一座,单是祠堂的外墙便有极精细讲究的石雕,整个祠堂里无论雕梁还是画栋,无论彩绘的骏马图还是龙凤呈祥图,无一不表现出温氏后人的显赫发达。这是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如若一堂后人潦倒些,祠堂便可能年久失修一派颓势,如若一堂后人香火兴旺发达,祭拜祖先的祠堂自然会焕然一新。只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这龙村镇玉磨村的温氏宗祠,竟然修建得这般华彩飞扬。

相传这温氏宗祠为五世祖志聪公建于明宣德六年(年),志聪公安当地邹氏女为妻,后生六子,当家族兴旺发达后,志聪公的儿子们分别去外地居住,玉磨村的温家祖屋后来便为志聪公祠,成为温家人祭拜祖先的精神家园。只是这近年前的古老建筑其实早已不存。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间精巧别致又美轮美奂的祠堂,自然是近年来由温氏后人重建。祠堂里有两位老人带着4岁的孙儿在准备午饭,见我们走进祠堂,老人微笑相迎,活泼可爱的小温却拉着我的手在祠堂中堂陈列的祖先牌位前,认真地告诉我,这都是我们温家人的祖先,你要拜拜。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只得老实相告:可是我不姓温啊。小温还是满面认真:不姓温也可以拜·····

这便是客家人宗祠文化的魅力吧,它让客家人自小便知道自己的出处,未来无论走到何方,都永远能记得故乡的方向。小温在正告我“不姓温也可以拜”之后,再次显露顽皮的男童本色,与我在祠堂里玩起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待我们告别,他在奶奶的怀里一再朝我大声喊:以后你要再来玩啊·····

那一天,客家男孩小温稚气真诚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川,很久以后,我竟然一直都会想起他的红扑扑的小脸,想起他的严肃认真与天真可爱,我竟是也相当认真地对自己说:下一次再去五华,一定要去力村镇玉磨村温氏宗祠看看。如果真的再遇到小温,我想我们一定会拉卓手,当然我还会认真地告诉他:让我们做个好朋友吧。

来源:行知五华

编辑:李可丽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云南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jj/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