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水镇黄龙村美丽乡村何森垚摄
潺潺的溪水边,一条崭新的水泥道蜿蜒而去,路两旁绿树红花,随风摇曳。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妇相互搀扶着散步,拐杖触地的声音和水声组成了美妙的乐曲。路边的田里种满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戴着斗笠的农妇正在松土锄草……
这里是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最近这里的改变让村民们都欣喜不已:环境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通,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带来了致富希望,村民个个都撸起了袖子、铆足了干劲。
其实,不仅是黄龙村,今年以来,五华县委、县政府大胆先行先试,在精心谋划组织实施转水镇“5+2+3”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通过示范带动,推进整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兴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黄龙村村民在超顺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果蔬基地干农活。张炳锋摄
陈群英是黄龙村的村民,最近她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在超顺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果蔬基地打工,“这个基地开园的第二天我就来上班了,一天元,还可以回家照顾家人,一举多得!”在菜地里松土的陈群英笑着说。
她指的“多得”还有一个是土地租金,自从超顺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果蔬基地进驻该村,不少村民都变成了“包租公”“包租婆”,每亩地一年可以得到约元的租金,陈群英就有近2亩地租了出去。
近年来,黄龙村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引进了乡贤企业家张文超在这里投资兴建超顺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果蔬基地,这是黄龙村以品牌果蔬种植和农业观光旅游体验相结合的高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黄龙村带领贫困户脱贫、村民共同致富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也为了发展村经济,我们结合自身的农业发展基础,今年1月引进乡贤企业家张文超,与多户农户签订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集约撂荒田地亩,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黄龙村村支书钟兵说。
据张文超介绍,目前已经完成建设的基地有多亩,预计今年底可完成全部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万元,此外,工业园正在建蔬菜加工厂,日后可以对蔬菜进行深加工,增加蔬菜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通过这个项目,黄龙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以入股分红和家门口务工的形式增加收益,稳步脱贫,同时还解决了村中名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有了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各种资源全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钟兵说。
钟兵所说的观光旅游,黄龙村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观景台、农家乐等各类旅游配套设施初现模型,还有20多名村民被派到梅城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届时将为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门口上班的选择。
除了黄龙村找到了特色产业,转水镇还有新华村宏辉油茶基地、矮车村生长地番薯种植基地、流洞村渔场和土鸡养殖基地、里塘村土鸡养殖和黄牛养殖特色产业等。“我们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帮扶,通过‘政银企农’‘县镇村帮扶单位+企业+基地+贫困户’‘三变’、金融帮扶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发展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产业。”转水镇党委副书记张思雄说。
今年以来,五华县结合转水镇“5+2+3”贫困村的实际条件,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撬动盘活各种资源,创新帮扶方式,带动各村走上特色产业致富路。
强硬件
11月“三清三拆”逾万平方米
转水镇黄龙村的超顺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果蔬基地。张炳锋摄
在黄龙村蔬菜基地旁的小溪边,建了一座漂亮的水上凉亭,一对爷孙正在亭子里观景赏鱼,玩得不亦乐乎。这位爷爷叫钟彩芳,今年70多岁了。他说,每天带着孙子在村里四处转转,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以前从没有想过我们黄龙村会变得这么漂亮,当初村里说需要用地建小公园和村委会,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无偿捐出去给村里做事业!”钟彩芳笑着说,他贡献了1亩多的空地,心里很自豪。
其实在黄龙村,刚开始建基础设施时也遇到过村民不支持的情况,“慢慢做了一些成果出来以后,村民享受到了好处,也就能理解我们了,从不理解到全力支持。”村支书钟兵说,建村委会和公园的13亩地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有十多户村民像钟彩芳一样无偿捐出来。
为了激发全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黄龙村通过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主体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全民开展“三清三拆”和“三化”工作。“主要节点的村道硬底化已经完成,村道绿化、文化公园建设、南塘路口标识牌已完工,污水处理设施开始埋管道,黄龙桥至马河桥3公里道路硬底化准备动工。”钟兵说,截至11月,“三清三拆”总计平方米。
在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散步的钟运辉夫妇,两位老人每天都会拄着拐杖绕着村子散步,“我退休23年了,以前不知道哪里可以散步,就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也不运动,自从村里修了路,建了公园,我每天都牵着老伴来逛逛。”钟运辉笑着说。
从五华县城出发沿着县道X线往益塘水库方向出发,途经矮车河旁,蔬果田地串珠成链,这就是转水镇“益塘流域·十里水乡”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片区。
谁能想到,一年前矮车河沿岸大多还是荒废的河滩地。今年初,转水镇依托上游益塘水库水资源,以矮车河为带,沿河自上而下将益塘、新丰、流洞、矮车、黄龙等村连片进行整治,将河滩地打造成小公园、小广场,以关键节点推进优化提升,成效渐显。
促联动
打造“5+2+3”省级连片示范村
黄龙村“三清三拆”后建起漂亮的小公园。张炳锋摄
在转水镇走访的过程中,记者留意到“5+2+3”这个名称反复出现,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呢?
转水镇党委副书记张思雄解释,“5”指的是輋维、维龙、新丰、益塘、流洞五个第三批省定贫困村,“2”指的是带动矮车和黄龙两个村第二轮的贫困村,“3”则是指新农村建设辐射五星、里塘、旱塘三个村。
据了解,转水镇利用景色秀丽的益塘水库和热矿泥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创业富民有机结合起来,以“5+2+3”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为抓手,聘请棕榈公司围绕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修编了《“5+2+3”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专题召开4场听证会,进一步明确规划思路与定位,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5+2+3”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建设项目进度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矮车村的文化广场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舞台正在装修,特殊学校到矮车圩镇道路两旁绿化提升工作正在进行,公路驿站、村标识牌工作已完工,污水处理池准备开工,财裕官城老祖屋打造和背街小巷打造正在开展;流洞村天桥下绿道建设进入铺砖阶段,光德楼对面河提升级改造工作初步完成,污水处理池选点完毕等待施工,六队小公园、9队和13队桥正在建设;维龙村文化墙建设已完成,学校运动场已经做好,热矿泥小广场项目、龙湖卫生站保养、背街小巷、上江屋道路平整工程正在施工中……
每一个村都有项目正在推进,每一个月都有新的变化,道路绿化、污水处理池、文化墙等,都是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群众的新农村生活指日可待。
此外,转水镇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实施“四改一美化”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五小”场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和便捷安全,全面推进自然村巷道硬化。”张思雄说,目前“5+2+3”省级连片示范村完成村道硬底化13.2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硬底化,县交通局正在规划设计通客车。
对于农村“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问题,该镇给“5+2+3”省级连片示范村一定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垃圾清运工具的购置、保洁员的聘请,目前在建垃圾中转站5个,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日运,按照高效耐用、稳定达标、简便适用原则,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场1个,污水处理池9个,公厕5个。走在黄龙、輋维等村,已经很少见到道路上有垃圾了,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定时定点回收垃圾的习惯。
■对话
五华县委农办主任朱建芳:
建立“奖补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五华县是贫困县,人口大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比其他地区难度系数更大一些,在这方面的工作中,五华县具体做了哪些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呢,就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五华县委农办主任朱建芳。
南方日报:在转水镇黄龙村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新农村建设五华县是建立了“奖补机制”的,请问是怎样的?
朱建芳:我们制定了《五华县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以奖代补实施意见》,对率先全面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等的贫困村,优先安排资金,先启动先补助,不启动不补助。
按每村投入万元,对开展村道、庭院、房前屋后雨污分流沟渠及绿化美化,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改善村容村貌以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给予奖补,其中年按完成投资额的70%给予奖补,年按完成投资额的60%给予奖补。这样一来,村干部、村民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激发了内生动力,人人参与到建设中。
南方日报:五华的贫困面较大,村庄较多且分散,为了更好地在全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五华采取了怎样的方式?
朱建芳: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全面推进。一开始我们选取22个“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帮扶单位挂钩帮扶效果比较好、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率先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行政村,以及“5+2+3”省级(转水镇)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共32个村先行开展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由这些村先做出成果,后面的村看到了好处,也就会跟着一起积极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了。
■记者观察
连片打造让更多群众受益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也是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大省,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慢,社会民生事业滞后,空心村有新村没有新貌,垃圾围村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问题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掣肘。
对于广东来说,梅州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是其中一块短板。而对于梅州来说,五华是贫困地区中的贫困地区,五华的新农村建设所受到的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