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6日,应广东省农村电商协会五华县中小企业局邀请,第一次来到梅州市五华县。来五华前,特意做了点功课,了解一下五华的地理历史。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个地方官上任之前,必备二本工具书: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二是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二顾的书,可以说是互联网之前的“百度”与“谷歌”。
五华历史:崇文宣武
从历史上看,五华原名叫“长乐”,是秦朝第一个“南下干部”赵佗下放锻炼的地方,后来赵佗南粤称王,建长乐行宫于华城镇。民国时,孙中山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一国三长乐”的情况,县名字相同,会有弊端。最后,孙中山批示:“广东长乐改五花县与广州的花县有相似,古人曰:花者华也,叫她五华县好了。”从此长乐改为五华。这年是一九一四年。
上个世纪30年代,社会上有一句流行语: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球王”李惠堂就是五华长布镇元坑村人。梅州本地还流传这样的区域民谣:没有梅县人写不赢,没有兴宁人讲不赢,没有五华人打不赢。因为五华自古是石匠之乡,素有“五华阿哥——硬打硬”之说。厚重的历史送给五华人四顶“帽子”: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
“乡贤”田家炳:感动中国
当晚,五华县中小企业局、五华县电商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刘汉南主任带我们一行人去农家乐晚餐,路过五华县田家炳高级中学。据介绍,田家炳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实业家和慈善家。年生,广东梅州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老先生年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门捐办公益事业。田老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的学校,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把自己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低价出卖,至今,他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大学93所、中学所、小学41所、专业学校及幼稚园19所、乡村学校图书室余间。全国34省市区,都有田家炳学院或田家炳中学。田老先生可以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回报社会,让大众都生活得好。如果像田家炳这样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再多一些,那么,中国扶贫事业,中国人奔小康的步子就会走得更快、更好、更强!
扶贫“组合拳”:三招二势
当晚,还遇到了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讲师团团长李粹文、广东电省电商协会副秘书长黄桦等二队人马,专程到五华调研,为五华扶贫工作支招加码。饭桌上,刘主任讲了一个关于“打包”的故事:客家人做喜事,家里老人不方便出门,孝心的媳妇,每吃到好吃的东西,就留一份打包回家给婆婆。再次印证了大国工匠罗东元老师的理论——娶客家媳妇,等于投了一份社保。刘主任说,本来他都要退休了,回家抱孙子,但是领导谈话,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还要培养接班人,再坚持一下。
年,中央吹响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集结号,先后出台了农村电商10大影响力政策:政策一《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政策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政策三《关于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的通知》;政策四《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政策五《“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政策六《关于推进“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的指导意见》;政策七《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政策八《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九《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十《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
五华县抢抓政策机遇,干了一件大事。据五华县县委常、统战部部长张爱芳介绍,年由五华县政府主导,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五华明达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五华电商产业示范园,投资万元,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五华电商大厦和物流配送仓库。年五华电商产业示范园已申报市级电商示范基地、广东省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引进入驻企业和服务机构65家,电子商务形成在线交易额超2亿元,其中年1.12亿元,促成线下交易2亿元,推动土特产交易万斤,其中上行交易达70多万斤,大大拓宽了五华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充发挥了龙头带动的示范效应。据悉,五华县是“农村淘宝”服务站总量华南第一名和广东省村淘交易额第一、“双11”总GMV广东第二名。
张爱芳部长认为,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品牌化是时代潮流,五华县必须通过外通内联、借势借力,增强五华创新能力,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区,带动更多的农企、农户、农产品一起,让五华的品牌走出去,让更多的资源走进来。通过产业帮扶新模式,电商领航新平台,整合更多资源,精准发力,从县域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及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探索出一套完善、成熟、可执行、可复制的特色农业整体解决方案,走出市场促品牌,品牌促发展,发展促脱贫的精准扶贫新路子,实现五华特色产业的发展升级,并将这一模式复制开来,带动更多地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
五华县拥有广东最多的省级相对贫困村,93个,梅州市一半的相对贫困人口都是来自五华;同时,五华也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大县,金柚、柿子、酿豆腐、荔枝、山茶、腐竹、板栗、红薯等特色农产品丰富。
五华作为梅州市贫困面最大的县,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华县制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调动各方力量,把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覆盖范围,提高低保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积极探索多元化解决精准脱贫的方式方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经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时,采取加强领导加强责任落实,加强示范带动,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加强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出了一套脱贫攻坚“组合拳”:一是产业筑基,做强产业支撑。二是电商领航,搭建腾飞的“跳板”。三是培训赋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四是拥抱互联网+生态圈大趋势,五是深耕特色、绿色产业链。
生长地:一个互联网+红薯的故事
10月27日,五华县16个镇、多位农村电商的负责人听取了五位老师有关农村电商培训课。广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妮敏分享了她来五华创办高山红薯产业园的故事。今年3月份,广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扶贫办的指导下,最终选址在五华县投资红薯产业园项目。如今,生长地已经在五华县潭下、双华、转水3个镇的11个村种植0多亩。红薯的种植效果非常好,8月份已经上市一批,今年的总产量预计达万斤,按当前市场价,总销售额可达0万元。
苏总介绍,当下五华正处于农村电商的战略机遇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二是精准扶贫。在产业园建设上,生长地借势当前的互联网+农业,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严格按照“良地、良种、良法”产品原则,自建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参与,以标准化、规模化创建红薯种植专业镇,打造安全、健康、美味的高端红薯品牌,占领高端市场。同时,借助农村电商发展机遇,整合国家、省市电商资源,发展从种植、加工、仓储、包装到物流、销售的完善流通体系,以红薯为切入,整合更多优质资源,助力创建“五华优品”农产品公共品牌。同时积极结合精准扶贫,搭建产地到市场“绿色消费直通车“,引导农产品上行、消费下行,直接把生态送进城,把财富送进村。未来几年,生长地将启动“红薯相关休闲食品“的精深加工,与科研高校合作,共建以红薯为主的健康食品加工基地,进而实现红薯产业化发展。
五华脱贫哲学:“两座山”理论
过去,对贫困地区有一个代名词“老少边穷”;但从辨证的角度看,“山清水秀空气好”。习总书记有一个“两座山”的理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简单说,就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要坚决停下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必须行动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赶紧实现起来!
中国梦,就是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将贫困送进博物馆。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斯待更多像田家炳、像苏妮敏这样的“乡贤”、“能人”到五华“落户”,在“一个能人,一笔资金,一个基地,一个项目,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模范带动上发挥更大作用,让五华、梅州、广东、中国再也没有贫困人口了,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撰稿/农村电商“独角兽”汇通达高级顾问赵为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