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五华县 >> 五华简介 >> 广东地税微刊

广东地税微刊

李祖光省地税局政策法规处牢记使命勇担当情系山区真扶贫三年就这样在弹指间匆匆溜过,但又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转眼间我回省局上班两个多月了,三年扶贫感触良多,无奈一直工作缠身,未能细细回味品尝间中酸甜苦辣。直至最近,省局基层工作处要求我写一篇关于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才从忙乱中稍作停顿,整理思绪。年5月,组织选派我担任省局驻五华县棉洋镇罗城村工作组组长兼村委副书记。三年来,我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基层工作处的直接指导下,累计组织投入帮扶资金万元(省局自筹资金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万元、行业扶贫资金万元),帮助贫困户户人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1万元,同时援建了一批民生、民心项目,出色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省局获评全省扶贫工作优秀单位,我本人获评全省扶贫工作优秀个人,并连续三年荣获“五华县棉洋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四年工作考核获优秀等次、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回顾三年扶贫工作,主要有四点体会:1领导重视,各方支持,凝心聚力筹众智扶贫是一项重要的、光荣的政治任务。三年来,省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重点研究驻村人选,专题研究审定工作方案,专门听取工作汇报,从人力上、财力上、组织上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保障。吴紫骊局长刚到省局履新上任一个月,便带队亲赴罗城村考察指导,访贫问苦,了解民情。当他得知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时,现场拍板资助一批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村小学在全县小学中率先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深受当地群众好评。分管局领导杨楚潮副书记严抓细管,悉心指导,重大项目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并多次到村检查督促落实帮扶项目。省局其他班子成员也非常关心帮扶工作,先后多次到村调研指导,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看望我的生活起居。省局各部门对帮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直属分局、信息中心、机关团委领导还带队到村进校开展助学、慰问及志愿活动。同时,帮扶工作得到了梅州市各级地税部门和五华县、棉洋镇党政部门以及罗城村“两委”的积极配合支持。

▲《绿色家园--长潭镇乡村一隅》刘国峰(梅州市蕉岭县地税局)/摄

三年来,村里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关心,我个人的生活、工作,也时时刻刻让领导挂在心上。到任当天,时任党组书记、局长王南健代表局党组,亲自送我进村;每年春节前夕,局党组都会委派一名局领导专程进村慰问看望我;离任当天,局领导又委托基层工作处、政策法规处两名主要负责人接我离村,这一切,都让我感动不已。我深深地感到,三年帮扶工作凝聚了省局和各方的关怀与心血,汇集了省局和各方的支持与力量。

2克服困难,真情投入,联系群众厚基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驻村之前,我曾设想过很多种困难,但到村之后才发现,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得多。村情方面,罗城村地处五华县南部山区,操客家方言,自然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干部群众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较为普遍。特别是上轮邻村帮扶单位自筹投入资金高达多万元,在罗城村引发强烈攀比心理,本轮帮扶工作压力空前。交通方面,从广州到罗城村全程多公里,车程约5小时,尤其是下高速后,通往村里的主干道途经县城和4个集市,大部分路段只有双向两车道,路况十分复杂,交通事故频发,行车压力很大。个人经历方面,我属于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缺乏基层经验,对农村只有一些表面印象。家庭方面,我小孩刚出生不久,只有六个月大,嗷嗷待哺,少妻幼儿时常成为我心头牵挂。面对困难和压力,我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切实履职尽责。我克服语言障碍,经常走家串户,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困难,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制定落实帮扶项目。对干部群众提出的诉求,耐心解释政策,努力消除分歧,积极争取共识。三年下来,我跑遍了所有贫困户家庭,山头上地垄间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洒下了我的汗水。我的情感的丝丝点点和村民融为一个整体,当他们还住在飘摇的危房时,风雨一来,我寝食难安,当丰收的喜悦挂在他们脸上时,我倍感欣慰。三年来,我驾驶的里程数超过八万公里,每每在高速公路上犯困了,就停到服务区睡一会;饿了,就在服务区吃个快餐或泡面。期间还试过三次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抛锚,站在路边等待救援时的焦虑与不安现在还记忆犹新。三年来,曾经多少回,每次回家,幼小的宝宝见到爸爸,眼神中充满了陌生与胆怯;每次道别,刚感受到父爱温暖的宝宝又哭闹着不让爸爸离去……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对扶贫工作的真情投入,对群众的真情实意,让群众真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我是尽心尽力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3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年来,我坚持以强村富民为首要目标,重点围绕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两大核心任务开展帮扶工作。罗城村山多地少,大部分贫困户依靠传统种养方法维持收入,经济效益低。为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摘掉穷帽子,我与村“两委”研究决定,同步实施家庭分散养殖和合作社规模种植。一方面,投入74万元,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统一购买猪苗、鸡苗等,并配套饲料,全部分发到户,切实提高贫困户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针对罗城村的茶叶、桃驳果远近闻名,有传统优势,但村民种植、销售各自为政,效益不高的现状,专门成立两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发动村民入社,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状况,形成集体经营和规模效应。同时,我主动联系县内一家大型供销社,与合作社、贫困户签订协议,按标准进行订单种植、定向收购,确保种植农作物收成好、卖得掉、价格高。经过帮扶,广大村民生产热情日益高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年底,罗城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多元,比帮扶前年的元增长2.7倍,全部实现脱贫。罗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每年仅靠出租部分山田和自来水经营权获得1万元收入,村级组织运转存在困难。为尽快找到符合村情民意的发展路子,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多次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跋山涉水,现场勘察水力发电、矿石开采、果林种植等情况;经常白天奔走于县、镇各级政府部门之间,晚上赶回村委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商讨对策。一个月下来,尽管人变瘦了,皮肤变黑了,但却收获了喜悦的成果。投入万元,委托县政府统筹安排发展项目,以协议形式确保罗城村从年起连续15年每年获得10万元投资经营收益,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规定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的考核任务。项目落地后,受到村民交口称赞,他们纷纷表示,村集体富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更足了。4聚焦民生,改善民生,以人为本增福祉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罗城村下辖四个自然村,分30个村民小组,共户人,人口多,资源匮乏,民生事业发展滞后。为帮助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我选择村民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一是援建罗城大桥。罗福城桥是村里通往外界的一座主要桥梁,建于年代,多年前开始基础下沉、桥墩倾斜,安全隐患严重,被交通主管部门列为危桥,责令停止使用。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新改建的罗城大桥被迫中途停工,村民不得不提心吊胆继续使用罗福城桥。了解到这一情况,我迅速申请修桥资金80万元,帮助停工近3年之久的罗城大桥完成建设,彻底解决了罗城村主干道交通难问题。新桥落成通车时,整个罗城村都沸腾了,喜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久久不能平息。二是自来水改造。村里的自来水系统建设落后,供水管道多处破裂,部分管道直接露天铺设在污水沟里,严重影响饮水安全。水质常年浑浊,尤其到了雨季,自来水变成黄泥水,村民苦不堪言。我申请资金万元,聘请专业人员设计,对自来水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使全体村民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安全饮水问题。通水当天,村民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三是村道水泥硬底化。河林自然村群八组共28户多人,居住在离主村落2公里外的深山里,平日依靠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出行。一到雨季,这条路就变得泥泞坑洼,无法行车,只能步行,极为不便。村民自嘲这是罗城村的“雨天步(不)行街”。我申请资金60多万元,为这条山路铺上了水泥,结束了“雨天步(不)行街”的历史。新路通车当天,几位村民紧紧握住我的手,眼里噙着泪水,激动地说:“感谢地税局!感谢李书记!感谢你们为罗城村办了一件大好事!”四是危房改造。村里部分群众居住条件很差,比如低保户张且金,左手残废,劳动能力低下,一家三口住在山脚下的一间残旧泥砖屋,墙壁严重开裂,风雨飘摇,特别让人揪心。类似他这种居住条件的村民,全村共有6户。我申请资金18万元,每户资助3万元,帮助他们新建了混凝土房屋。搬进新屋的张且金,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这个残疾人住上了新房子!”。像这些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在我们扶贫工作中不胜枚举。例如,帮助实施村道和机耕道水泥硬底化的长度达7.2公里;在全村主干道旁安装84盏节能路灯,解决夜间出行照明问题;对0米长的废旧水圳进行“三面光”改造,改善多亩农田灌溉用水;为名年满60周岁的贫困老人购买新农保,为全体贫困户成员购买三年新农合,实现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维修改造村小学厕所、宿舍、食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捐赠全新图书余册,定期开展助学奖学奖教活动,受惠学生达人次、教师人次,等等。通过三年帮扶,罗城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和村民变富了,路变好了,桥变通了,水变清了,房子变漂亮了,学习条件变好了,全体村民由衷感到高兴,当地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帮扶工作完成后,五华县委、县政府、罗城村“两委”分别送来感谢信和牌匾,感谢省局真情帮扶;五华县作家协会专门到村采访撰写帮扶纪实;梅州市电视台实地采访报道村容村貌建设情况(全县共2条村获荐采访报道)。成绩只能够代表过去,新的目标就在前方,新的征程等待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我既仰望星空,又俯瞰大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作者:李祖光(省地税局政策法规处)

来源:《广东地方税务》

罗立武茂名市地税局

三载扶贫结出赤子心

三年时光,之于有心人,算是与生活进行的一场中长跑。而对于有幸跟扶贫结缘的罗立武(见上图)来说,则是一个认清自己、塑造自己,找到人生信仰的重要人生阶段。

因为情怀,所以尽心年7月,一接到扶贫任务的罗立武就马上进驻扶贫村——化州市那务镇那冰村,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白天和分管领导冒着烈日下乡,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记得有一对兄弟,都是村里的五保户,由于超出村委前期上报户数的名额,只能合并在一起享受到一份慰问补助,五保户向扶贫组反映了自己的情况。罗立武了解到这件事后,马上向领导申请,及时为他们争取到了多一份的慰问物资。晚上回到单位宿舍,顾不得洗澡,拖着疲惫的身体一头扎进白天下乡收集的资料中,仔细核对姓名和身份证,常常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由于一开始贫困户没能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所以核对工作重复做了几次,生生把他熬出了一对“熊猫眼”。终于把核定工作做好了,一个夏天也过去了。因为责任,所以担当一个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最基本的特质是什么?责任、纪律和能力。责任是被摆着首位的,而认识罗立武的人都知道,他到底有多尽力去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责任,他兢兢业业填写近份的贫困户和贫困村资料簿,并及时录入数据到扶贫相关系统中。因为责任,他会在村民由于风俗习惯迟迟不肯动工危房改造的时候,一天下乡跑十几次贫困户家,直到做好思想工作为止。因为责任,他会为了建起村民的文化中心一口气跑十几个部门办手续,硬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时间内把各项手续办好了。村里有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男主人年老才成家,妻子患有轻微的精神疾病,有三个小孩还在读小学,一家五口住在一间摇摇欲坠的低矮的泥砖房里,就靠着男主人打散工维持生计,还要支付令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的各种生活费。尽管他们的条件不符合五保户,但是实际贫困程度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深深地刺激着罗立武的心。他开始翻阅危房改造申请的相关材料,寻找符合该贫困户相关补助的信息,最后成功为这个家庭申请到危房改造的全额补助。因为使命,所以感恩与其说把扶贫工作当作组织交代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倒不如说是作为一名党员身负的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很难想像,这三年他到底牺牲了多少!结婚没休婚假,过年不回家,三年来毫无周末存在感,白天扶贫,晚上回单位加班,周末继续工作,遇到自然灾害还要奔走第一线??只因为他在履行使命的路上,只因贫困户的感谢一直让他心怀感恩。年8月,罗立武刚参加扶贫不久,就遇到了台风“尤特”来袭,那冰村水库告急!他不顾家人的担心,冒雨踏着泥泞小路第一时间赶往水库现场参与疏导工作,并及时赶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村民家中,通知和协助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正是这种使命感,催促他不曾停下脚步,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情挥洒感情。有努力就有成果,那冰村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有了农贸市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小学维修好了,泥砖房改造了,村道硬底化了,路灯沿路铺好了,自来水入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切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年4月,扶贫工作正式收队。“扶贫双到”开发工作通过了省、市、县层层考核,取得了综合得分为分的优异成绩,茂名市地税局和罗立武分别荣获了省级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的称号。

三年来,罗立武为扶贫付出很多,也正因有这段难得的际遇,他必定学习更多,收获更多!

作者:华相(茂名市地税局)易垲钧(茂名化州市地税局)来源:《广东地方税务》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忽悠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jj/5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