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不远游,顶着当空烈日,扛起相机,戴一顶遮阳帽,说走就走一头扎进了大眉山。
大眉山属玳瑁山脉,落于五华岐岭、双头,与龙川交界。这里有一段关于古驿道的神秘的远古传说。
在村民的引导下,从大眉山山脚皇华村出发,踏过一段田埂路,一块“古驿道由此进”的指示牌,把你引进了年15处南粤古驿道之一——大眉山古驿道。(注:南粤古驿道是指秦始皇出兵统一岭南至民国初年间广东省辖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运用传统技艺修造的交通道路体系,泛指南粤地区的所有古道,包括陆路、水路和驿道、民道。)
虽是烈日当空,密林深处遮天蔽日难见阳光,微凉的山风吹来,吹落额头汗珠滴滴。踏在厚厚的枯叶上,莎莎的回响声响彻耳旁。拿一把树枝,慢慢扫开厚厚的枯枝落叶,是一级级长满青苔的石阶,呈Z字形一直往山顶延伸。
约莫1里路的脚程来到一处开阔地,依然树高林密。空地处一块“钦差歇息处”的标识,使人满身的疲劳顿然消失,随之肃然起敬。走过路过切莫错过,赶紧打开自拍模式,当一回“钦差大臣”。
山依然很陡,石阶一直通往密林深处。在一段较为平坦处,虽未见连续石阶,婆娑的古树,也撒下满地的金黄,但却掩饰不了古驿道的路模,依然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繁忙的交通景象。而此时,更有一种置身于古装大剧拍摄场景的时空倒流。
也许是密林深处含氧量高,刚刚登山时气喘吁吁的不适,在不知不觉中已然不觉。经过一段V字形连续约米的石阶,便踏入龙川地界。一块“两县官员交接圣旨处”的标识,似乎告诉人们这里曾是机关重地,亦是远古传说的关键所在。
《五华县志》记载:银矿产岐岭玳瑁山,清初开采后,为乡民控告,禁止开采。康熙间,奉旨封禁。
(此图岐岭镇提供)
在“两县官员交接圣旨处”往前约10米处,竖着一块长满青苔的指路石碑,石碑上依稀可见“双头、凹利圩、洋湖肚”阴刻字样。往右拐入,继续前行约1小时,一个废弃矿井的井口裸露在眼前。据当地村民说,这就是“为乡民控告,禁止开采。康熙间,奉旨封禁。”的远古流传。“私挖滥采,致水土流失祸及村庄农田,民不聊生。长乐、龙川两县令体桖民情,奏请朝廷封山。”大眉山古驿道就是为了钦差大臣赴实地考察、传递封山圣旨而铺筑。
无人机云端俯视,玳瑁山山脉延绵数里,经过数百年的休养生息,早已焕发勃勃生机,参天古木遮天蔽日,七彩山花点缀摇曳多姿,潺潺流水亦讲述着绿水青山的不朽传奇。
图文来源:五华要闻
点击“阅读原文”找工作,找对象马上找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