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城历史较为久远,西汉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于此。宋天禧二年()称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建置长乐县,始为长乐县治。民国3年()长乐县更名五华县,长乐镇随之易名华城镇。
地理位置华城镇位于五华县北部,地处潭下河、五华河、乌陂河汇合处,距县城27千米。国道和广梅汕铁路穿镇而过,为梅州市出入广州、深圳的交通要冲。东北与兴宁市交界,东南与转水镇毗邻,西南与潭下镇接壤,西与岐岭镇相接,北与龙川县相连。镇政府设在东山坳。电话区号,邮政编码。
政区沿革华城始建于宋天禧二年(),为五华县治有年,是五华最古老的城镇。-年为区建制。年改乡,年成立华城公社。年分出新桥公社(后改镇),年分为华城、兴林、河子口3个公社;年3社合并为华城区。年11月撤区设华城镇。年11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新桥镇并入华城镇。
行政区划年末,华城镇辖董源、河子口、河亨、铁炉、葵富、满堂、红星、南方、黄金、黄埔、高华、湖田、西林、兴一、兴中、新兴、高竹、万子、观源、齐乐、城东、维新、城镇、维西、新一、新二、新建、新四、新五、华安、民主、塔岗、洋田、新亨34个行政村和东区、西区、新桥3个居委会(社区)。
人口面积年末,全镇有常住人口多户11.65万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多人。辖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39万亩,其中水田4.57万亩。
自然条件华城镇四周环山,地形属山地盆地,气候属中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春暖较早,夏秋湿热多雨,冬寒较迟,气候宜人,利于植物生长,四季皆宜耕作。
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主产稻谷、番薯,盛产荔枝、洋桃、西瓜、龙眼等。其中小教堂细核荔枝,久负盛名。
物产资源丰富,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钼矿、钨矿、稀土矿、瓷土矿等矿藏,同时拥有地热矿等潜在绿色开发项目资源。
教育发展华城镇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教育发达。全镇有高完中1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和初级中学4所、完小7所,20个教学点,民办文武学校1所。位于紫金山南麓的百年老校五华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桃李满天下,历年高考均为国家输送大批人材。年,该镇被省评为“广东省文明镇”。年被省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五华县五华中学
▲五华县华东中学
▲五华县华西中学
▲五华县新新中学
医疗发展全镇有华城、新桥两个卫生院,56间卫生站以及众多私人门诊所站构成了华城镇群众医疗卫生的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华城中心卫生院拟将西湖酒店改造为新院址
名胜旅游华城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塔岗狮雄山西汉长乐行宫建筑故址,董源唐代陶窑遗址,明长乐学宫、狮雄山塔,黄埔清武状元李威光故居等,极具考古价值。
▲长乐行宫建筑遗址(广东八大大遗址之一)
▲长乐学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清武状元李威光故居
▲黄埔清武状元李威光像
▲曾家祠
古长乐八景中华城独占四景,华城四景之美,景中意寓文化底蕴深厚,景中怀揣情感,长乐悠悠,诗情画意,彰显古镇华城人文与景致的完美融合。
民俗活动华城民俗活动丰富,有着众多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醮会、传统竹马舞、中秋赛灯、“三月三”庙会、老子庙会等,有完整的一套礼仪制度。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新桥被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竹马之乡”称号。
▲竹马舞
▲三月三庙会
华城美食据说梅州客家酿豆腐,是由五华长乐镇(现华城镇)的一对兄妹首创,故客家酿豆腐原名也叫做长乐酿豆腐。
新桥腐竹历史悠久,产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新桥、地理位置极佳,山清水秀。腐竹质纯、无杂、味鲜、久煮不烂。
在华城过年做腐卷也是不可少的,并不是单纯取意,而是这道菜手工虽繁,可真的是很好吃,既取意又好吃。
其它景色▲华城火车站
▲华城汽车站
便民电话五华最新宣传片显示:五华在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结合县情,提出把发展的聚焦点和发力点集中在“一核两区三组团”建设上,北部组团重点打造以冠华传导、环兴电力为龙头的华城电线电缆产业园,把华城镇建成“县域副中心”。
综合客家五华、五华宣传、网络
元气眞酒
五华老字号
五华人自己的养生好酒
五华公众网更多五华最新资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