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古城梅州,素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仅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其中,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称为客家三大菜肴。在梅州不仅可以吃到很多正宗的客家美食,还可以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客家风俗文化。
饮食习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那么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客家,从客家名菜中,感受当地文化。
1.酿豆腐
原名长乐酿豆腐,据说由五华县长乐镇(现华城镇)的一对客家兄妹首创,故而得名。先把水豆腐炸成金黄色,再将猪肉、鱼肉做成的馅儿配入其中,盛在鸡汤瓦煲内闷着,直到香气四溢,便做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酿豆腐。
2.盐焗鸡
是惠州的一道客家名菜,因此菜创于广东东江一带,故而得名。其做法是将熟鸡用沙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而成。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
3.梅菜扣肉
为惠州特色的名菜。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蛰居惠州时,仿杭州的东坡扣肉加入梅菜烹制而成,一时成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苏东坡在惠州期间,还创制了许多名菜,有东坡会群仙(海鲜羹)、西湖听韵(琵琶虾)、惠州西湖醋鱼、东坡西湖莲等,既是美味佳肴,又有文化品味。
4.盆菜
是客家人祭祀时创制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前是各家各户分别做不同的菜,最后一起分装盆内,即为盆菜,等祭祀完毕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这道美味的盆菜。现在则是将鸡肉、鳝鱼、耗、五花肉、木耳、芹菜、冬菇、白萝卜块、油豆腐等各种食材,放在一盆之中烩制而成。尤以深圳下沙村的居民,在祭祀先祖时做的大盆菜最为正宗。深圳的酒楼、餐厅,一般都在冬天推出经过改良后的客家盆菜,并加入了大虾、带子、元贝等名贵海鲜。
下图为深圳下沙村万人同吃大盆菜的场景
5.酿酒鸡
是客家地区用鸡肉、生姜、酿酒(米酒)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美食。味道香嫩可口,还具有保健功效,深受客家人的钟爱。
6.七层饭
七层粄,又叫“水粄(bǎn)”,是客家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过去,每逢传统节日,客家农村几乎家家都会制作七层饭。除了自己食用外,还用来馈赠亲友,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但是惠州客家人别于外地,是将之主要用作“六月六太阳诞”的专祭食品,惠州民间歌谣有唱:“六月六,晒衣服,蒸水粄,驳(点)蜡烛”。那天人们早早将屋内冬衣和被帐拿出户外暴晒,而后蒸好七层水粄,点燃红蜡烛,祭拜太阳。
7.炒芋圆
是梅州的特色小吃。就是把芋头丝、姜丝和花生米混在一起,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吃起来,香脆可口,还带着一股姜的香味。
8.手锤牛肉丸
是潮州最为大众化的一种民间小食,起源于客家。其制作过程非常有趣,用两根特制的铁棒,用双手轮流捶打牛肉,直至打成肉浆,制成肉丸,再用牛骨汤煮熟,从而使牛肉丸具有浓浓的牛肉香味。潮汕地区最为出名的牛肉丸,当属垄美斋制作的极品牛肉丸,素以制作考究、口味地道著称。
9.捆米饭
又名卷米饭。用大米粉制皮,以瘦肉、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做馅儿,煎蒸皆可。
10.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特制的一种饮料。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这种饮料不仅可以解渴,还可充饥。
通过以上的简单了解,你是否从饮食中,对客家人有了初步的理解呢,如果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更深层次的了解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