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布镇(changbuzhen)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长布原名长蒲,以蒲江河得名。
地理位置长布镇位于五华县西北部,距离县城65千米。东与周江、安流镇相接,西与东源县、龙川交界,南与紫金县相连,北与潭下镇毗邻。镇政府所在地设在红旗村。电话区号,邮政编码。
政区沿革长乐初建即为乡建制,清末设长蒲约,民国改为乡。年与大田合为长布区。年撤销区镇设置,长布分为长布乡、大田乡;年,合并乡,大田乡并入长布乡改为长布公社。年分出大田公社(后改为大田镇)。年11月改设长布区,年11月改设长布镇。年10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大田镇并入长布镇。
政区划分年末,辖石础、蓝塘、长生、长安、琴塘、栋岭、横江、粘坑、金华、北洋、栋新、太平、源潭、梅塘、红旗、嶂下、大客、大径、大坑、福兴、高福、五彩、樟村、青岗、中心25个行政村和长布、大田2个居委会(社区)。
人口面积年末,全镇常住人口有多户7.05万人。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1万亩,其中水(旱)田2.37万亩。
自然条件
长布镇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形属山地盆地区,气候属中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C左右,夏秋湿热多雨,冬季迟寒,春暖较早,有利于植物生长,四季皆宜耕作。矿物资源有锡、钼、钴、钨、铅、锌、铁、稀土、瓷土等,瓷土品味较高。农业主种水稻、番薯、烤烟等,有松、杉、杂木以及丰富的金樱子、毛冬青、金银花、野菊花等野生中草药资源。
经济概况
农业长布镇农业经多次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粮食稳产高产,畜牧业、林业产值逐年提高。商品农业建有果合柿、沙田柚、蜜柚、柑橘等水果基地。经济作物主要有果合柿、茶叶和油茶。特产大田柿花,以果大、核少或无核、质软透明、口味甘甜而闻名,明朝为岭南贡品之一;还有土茯凉茶冲剂,及赤蕨、苦斋、野生香菇和药材“野石花”,这些农产品都畅销市场,供不应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该镇新发展三个农业“千亩基地”:青岗村果合柿种植基地、梅塘村山地养鸡和蜜柚基地、栋新村油茶基地。年,全镇种植烤烟基地亩,收干烟叶18.5万担,年产值万元,被县政府授予“烤烟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镇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1家。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以小水电、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和木器加工为主。其中,木器加工厂和土茯凉茶制品厂,产品畅销县内外。劳务输出为长布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济发展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1亿元,农村年人均收入元。
社会发展
文化镇办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文化活动广场等。建成五华首个“农民体育健身中心”;并建立农家书屋一批。
教育年,全镇有中学3所(完中1所、普通中学2所),小学23所,教职员工人,学生人。
卫生镇内有长布、大田卫生院2所。大田卫生院新住院大楼正在施工中,各村均设有卫生所(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基础设施
交通长布镇是梅州市西出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之一,省道S和S线贯穿境内。所有行政村均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绝大多数村通自来水。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遍及各户。年末,大田至龙川公路的建设基本完成,并重新启动省道华中线大田圩镇过境段的建设工作;在圩镇近6公里的街道上安装有路灯盏;引资近万元建设梅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镇建设新高潮。
邮电境内各村均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
名胜旅游
名胜古迹长布镇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二十世纪30年代起一批革命人士为了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在长布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和战斗堡垒村,长布镇大田有13个村被列为革命老区村庄,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较大的贡献。长布文物古迹有始建于清咸丰八年()的樟村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位于福兴村的凌云书室。长布名胜有石马山风景区和七目嶂生态旅游区。石马山风景区占地32平方公里。石马山为县第三高峰,山下有一条石马涧,四季山泉淙淙不绝;区内景点特别,自然风光秀丽,有“石马嘶风”之誉,属古长乐八景之一,相传苏东坡在惠州任职时曾遨游此山并写有石马诗。七目嶂生态旅游区,是全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之一,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有3万多亩原始次生阔叶林,风光秀丽,景点迷人,区内物种经专家考证有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动物有云豹、雉鸡、穿山甲等,称之为“物种宝库、粤东明珠”。
民情风俗长布是梅州足球运动发源地,清光绪二十七年()长布源坑村中书馆教会牧师即教学生踢足球。长布人向来喜欢唱山歌。唱的是本地歌腔,优美高亢,远近闻名。
编辑:小鹏哥
来源:五华地情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