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生起义后,才意识到信任的副师长竟早有

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706972.html

曾泽生将军

在长春起义之前,滇军第60军的军长曾泽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下属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

曾泽生认为,部队更换阵营相对容易,但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的心态却非常困难。

自从第60军进入东北以来,团和营级别的军官大多是因战斗英勇、表现突出而晋升的。

自从进入东北三年以来,60军的作战目标始终是东野。他无法在昨天仍然高呼要与东野决战,而今天就突然宣布起义,这个转变实在是太大了。

要想赢得这些军官的认可,并与他们一起走上起义的道路,确实让曾泽生感到困难重重。

实际上,不仅是这些中下级军官,就连曾泽生本人也正在遭遇类似的困境。

这件事发生在滇军还未从越南回国之前,卢汉考虑到龙云被围困在重庆,因此对60军代理军长万保邦和93军军长卢浚泉传达了消息,希望滇军的两个军队能为龙云的长子龙绳武保留一个军长的职位。

可卢浚泉是卢汉的叔叔,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位置呢?只能由万保邦来做出牺牲了。

这支滇军是由龙云与卢汉两位共同创立的,既然卢家已经建立了一支军队,那么龙家自然也应负责另一支部队。

没想到,这一推荐被蒋氏拒绝,反而将师的师长曾泽生任命为第60军的军长。

因此,若说曾泽生对蒋氏毫无感激之情,那也不完全正确。毕竟,曾泽生曾在黄埔第三期担任过区队长,与蒋氏之间还是有些渊源的。

而且,在60军师起义、暂编21师遭重创的情况下,尤其是在60军主力从吉林撤回长春时损失惨重,丢失了大量装备,蒋介石不仅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反而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将这次撤退称为“陆地上的敦刻尔克”,并亲自写信和给予官职晋升。

曾泽生原本是被冷落的人,一点温暖就让他感动不已。为了表达他的重视,曾泽生还将蒋氏的亲笔信装裱起来,细心珍藏。

因此,当暂编21师的师长陇耀在海龙战斗失利后,多次要求曾泽生与东野进行接触时,曾泽生对此表示相当不满。他直言道:“这边支持,那边支持,我做不来这种事情。”

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前,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放弃长春,将兵力集中到锦州地区,但卫立煌坚决拒绝了这个命令。他的理由是,一旦部队离开防御严密的城市,就容易在野外被东北野战军消灭。他还提到了两个例子,说明了60军暂编21师被歼灭超过人,以及60军从吉林撤退到长春时遭受的严重损失。

蒋氏最终无法说服卫立煌,只好向长春的守军下达了“坚守待援”的指示。

在年9月12日,东野在北宁线发动了攻击,短短一周内,锦州周边的防御点相继沦陷,华北与东北之间的重要交通线路被隔断。

这时,曾泽生终于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固守待援”。蒋氏实际上是在欺骗他,如果锦州失守,整个东北都会被东野控制,他又怎么可能指望能有援军到来呢?

因此,曾泽愤怒地指责蒋氏是个庞大的骗子,并撕掉了他曾经装裱的蒋氏亲笔信。

随着局势的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曾泽生也必须考虑自己以及60军的未来。

在战场上发动起义时,曾泽生面临着两个制约因素:

其一、长春的部署问题

尽管蒋氏在表面上对曾泽生表现得非常友好,但内心深处却始终存有防备之心。

在长春的安排中,60军与新7军相邻,同时在60军的临时编成的21师和师之间,还夹着一个52师。

52师这支部队虽然整体战斗力不算出色,但却是由军统特务在抗战胜利后重新组建而成的。该师被安排在60军的暂编21师和师之间,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第60军进行近距离监视。

如果60军在起义时未能控制住52师,就将遭遇新7军与52师的联合攻击。

其二、内部成员是否能够与自己一同参与起义的事宜。

尽管暂编21师的师长陇耀在海龙战役后不断向曾泽生进行劝说,师的师长白肇学的态度却依然模糊不清。在这两位领导人中,只要有其中一人表示反对,60军的起义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既然曾泽生担任军长,他在60军的影响力是否不够强呢?

严格来说,在军事指挥方面,决策权在曾泽生手中,但谈到60军的人事关系时,曾泽生的影响力就显得有限。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60军的军长是曾泽生,但营以上的军官任免权却掌握在龙云和卢汉手中。暂编21师的师长陇耀是龙云的卫士,有着深厚的忠诚。因此,在60军内部,陇耀实际上是龙云和卢汉的代言人。

每当军官进行任免时,陇耀都会先将名单提交给龙云和卢汉,待他们回复后,陇耀再通知曾泽生执行。因此,在60起义中,如果没有陇耀的支持,或者说没有得到龙云和卢汉的同意,必定无法成功。

自从海龙战役以来,陇耀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或者说他在背后得到了龙云和卢汉的指示。因此,当曾泽生向他和白肇学询问对起义的看法时,陇耀立刻表示自己早已厌倦了蒋军嫡系的排挤,这种不满早已积累,对起义他全力支持。

他的看法是,在起义胜利后,应该将军队移驻云南,以报复五华山的恩怨。

白肇学的态度则显得颇为复杂,他并不反对起义,但他的观点是,部队一旦起义,所有人都应放下武器,回归田园生活。

他的说法是,自己目睹了太多的内斗,内心早已感到无比痛苦。

尽管如此,白肇学最终还是被曾泽生说服,表示支持起义的计划。

如果成功说服了陇耀和白肇学,那么暂编21师和师就可以顺利解决。然而,接下来如何处理52师,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前所述,52师的基础是军统的特工,这类部队通常难以控制。此外,52师的两位师长均为黄埔六期的毕业生,想要说服他们共同起义,难度相当大。

因此,曾泽生决定不提前安排他们的任务,而是在起义开始前再向他们通报。如果他们拒绝参与,则立即将其拘留。接着,以李嵩等人为人质,迫使52师一起行动。

年10月16日晚上,曾泽生在对暂编21师、师以及军部直属队进行起义动员后,致电52师的师长李嵩,要求他带领所属的三个团长于晚上11点到军部召开作战会议。

李嵩不疑有他,痛快答应。

曾泽生命令副官处长张维鹏,在11点过后,立刻逮捕李嵩和三位团长,并要提示副师长欧阳午,李嵩等人的生死掌握在我们手中。

为什么曾泽生如此自信,在扣押李嵩和其他三位团长后,能确保其他军官们听从他的指挥呢?

可以说,这也是当时蒋系军队的一种特征。

在那个时期,即使是黄埔的主力部队,实际上依旧没有彻底摆脱私兵的束缚。一个部队的指挥官常常会把自己的亲信和兄弟安排在队伍中,只要控制住了他们的指挥官,就不会担心其他人不服从。如果有人试图不服从,这就等于将自己的指挥官置于险境,此时,其他忠诚于指挥官的下属会挺身而出,消灭这个不听话的人。

陇耀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后来显示出曾泽生在此事上确实有些鲁莽,副师长欧阳午几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尽管还未到11点,李嵩已经带着三位团长赶到了军部。发现曾泽生不在后,李嵩显得非常不安。

终于在11点钟到达,张维鹏取出曾泽生的指令,要求他和60军的另外两个师一起发动起义。

李嵩当时感到十分恐惧,立刻表示会遵从,并按照张维鹏的指示给副师长欧阳午拨打了电话,请他带着三个副团长前往军部。

欧阳午带着三位副团长来到军部后也感到困惑,但他不敢过多询问。这时,李嵩显得很听话,按照张维鹏的指示对欧阳午进行了说明,其他三位团长也同样进行了处理。

欧阳午表示,他会严格遵循曾泽生的指示,服从指挥,支持这场起义。

在处理完52师后,曾泽生又下令拘留60军的参谋长徐树民。徐树民为军统成员,继续保留他会带来太多不确定性。

即使智者再怎么深思熟虑,难免会有所失误。曾泽生未曾预料到的是,他所信赖的、一直声称支持60军起义的52师副师长欧阳午,竟在回到后立即向郑洞国泄露了消息。

对于60军和曾泽生而言,这一举动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致命打击。

实际上,这位欧阳午担心在起义之后会受到我党的清算。

尽管欧阳午是黄埔第六期的毕业生,但在蒋介石的军队中他的地位并不高,无法与第52师的师长李嵩相提并论。

李嵩是蒋氏的外甥俞济时派系的一员,在俞济时担任58师师长期间便跟随其左右,是一个备受重视的人物。

虽然欧阳午的资历并不逊色于李嵩,但在朝廷中却没有支持者。

通常情况下,越是缺乏什么的人,越会夸耀些什么。当感到无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qh/1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