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五华区司法局创新打造矛盾纠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五华区司法局努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自觉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大局,加强诉源治理、深化多元化解、拓展法律服务,通过创新建立的云南省首家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引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行业专家等参与到基层法院诉前委派调解中,探索了高效便捷、成本惠民的有偿调解模式,创新打造了一个矛盾纠纷化解“新阵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

五华区作为昆明市经济活跃的中心城区,民事矛盾纠纷面宽量大。近年来,五华区法院收案数较高,且法院裁判程序严格、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华区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完善诉源治理机制,运用将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延伸到基层一线作为解题思路,找准“群众有需求、法院有压力、法服有力量”的工作结合点,通过在五华区法院设置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努力实现民商事案件及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前应调尽调,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五华区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挂牌以来,共受理五华区人民法院委派案件件,成功调解件,涉案金额1.41亿元。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共受理法院委派案件87件,成功调解58件,涉案金额约.8万元,灵活简易、快捷高效、节约成本,为群众省去诉讼的繁琐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源头上高效化解、防控、处置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辖区、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五华开花结果。

健全工作机制,增强运行质效。制定《五华区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开展调解工作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章立制,确定工作职责和流程。在法院受理民事纠纷前,经当事人同意,将纠纷委派至中心,由中心分配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区司法局与法院建立了完备的诉调对接、执调对接体系,15个快审团队对接指导中心的调解工作。在中心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中心将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把案件由调解平台推送至立案平台,法院将直接立案。调解期限最长为30日,不会出现案件因诉前委派调解而久拖不决的情况。对于已获得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执行部门将启动快速执行通道,对不按协议履行义务的当事人进行强制执行。打造出“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

配优组织力量,提高服务水平。严格遴选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特邀调解员。为确保调解的专业性,中心特邀调解员均由区司法局从自愿报名的基层法律工作者之中选任,通过遴选优质的调解队伍和严格的管理,保证调解公正、高效、有序开展。同时,加大特邀调解员培训力度,充实法律知识、提升调解技巧、规范文书制作,切实提高特邀调解员专业能力素质。

严格工作流程,规范调解程序。整个工作流程细化为调解引导、委派调解、组织调解、调解协议审查、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十多项工作程序,对诉前调解成功的,由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对接区法院快审团队,直接为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并在执行时开通绿色执行通道,优先立案、优先执行。同时,进一步规范调解流程,建立告知引导、调解登记、调解处理、督促履行、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统计报告、工作考评、调解员管理、业务学习等常规工作制度。

突出商事调解,优化营商环境。五华区诉前委派调解中心下设金融纠纷调解室、传统民事纠纷调解室、商事纠纷调解室、保险纠纷调解室、医疗纠纷调解室等十个调解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心突出商事调解职能,推动建立健全商事案件的调解机制,年上半年,中心共调解买卖合同、租赁合同、金融借款合同等商事纠纷72件,占全部调解案件的75%以上,为辖区企业提供了快速、专业、低成本的快速解纷服务,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为辖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来源

区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

胡韦弦

编审

王继红崔志超

终审

洪瑞滨姜媛

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出处!

昆明五华发布(KMwuhuafabu)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qh/17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