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安流镇加大投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
街道变干净了河水变清了群众点赞了
镇域内各主干道沿途随处堆放的垃圾变成有序摆放的垃圾桶,圩镇商家店铺随手丢弃垃圾甚至倒进河里到现在自备塑料桶盛放垃圾等待环卫工人上门收集,群众怨声载道到现在拍手称快处处点赞,这是五华县安流镇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前后的变化。
日清垃圾40吨
安流是五华县南部中心镇,由原来的安流镇、文葵镇和大都镇三镇合并而成,总人口16万多人,商业繁荣人流密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但由于市政服务配套不足等原因得不到及时清运,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3月份以来,该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过境公路和圩镇垃圾收集清运为突破口,投入多万元,聘请了35名环卫工人,购置了2部垃圾压缩车、40部三轮垃圾收集车、1部轮式钩机、个垃圾桶及环卫保洁用品一批,全力推进生活垃圾专项整治。
据安流镇环卫所所长陈俊安介绍,人员和设备到位以后,首先是对过境公路沿途积存的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然后制定日常清运计划,动员群众下午6点以后定点投放垃圾,环卫工人从下午4点至晚上8点到各自责任区自行清扫收集,第二天凌晨3点至8点全镇的垃圾进行集中压缩运送至填埋场。“每天清运垃圾40多吨,每个月的支出接近15万元,比以前翻了一倍。”陈俊安介绍说,这么大的投入换来了全新的面貌,走在大街上心情都比以前舒畅。“变化真的很大,这钱出得值啊。”在安流圩卖家俬的张龙新深有感触地说。
大都河变干净了
河堤上绿树成荫,河水倒影着蓝天白云,两名群众在河边静静地垂钓,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美景图(如图),也是大都河经过垃圾卫生专项整治后的新姿。孰知,这里曾经是令人诟病的“垃圾河”。“以前生活垃圾都倒进河里,现在有人收集好多了。”在大都桥头开店的廖先生如是说。据了解,大都河以及大都圩镇垃圾收集是此次专项整治的一个重点,专门抽调3名环卫工人和一部车负责收集大都片区的生活垃圾,运送到22公里以外的镇填埋场,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是来盛放垃圾的,等待环卫工人来收集,大家都不会把垃圾倒进河里了。”在大都圩镇开餐饮店的赖阿姨指着店门口摆放的塑料桶告诉笔者说。
随着大都河及大都圩镇环境的日益改善,群众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周边村也纷纷加入到环境卫生整治的行动中。据大都社区支部书记廖旭谊介绍,大都片区的大都社区、上布、丰联、联和、胜利、大同村六村联动,人人参与,向群众每人每月收取1元钱垃圾收集费,得到了90%以上村民的支持。当前,该镇其他各村(社区)的垃圾收集也全面启动。(张炳锋李小琴)
叫醒县城黎明擦亮县城街道的环卫工人每天弯腰数万次,只为县民有一个干净的环境。天未亮就得出门。马路就是他工作的舞台。
当旭日还未升起,喧闹的县城还在温暖的梦乡甜蜜酣睡,您的身影已经拂过大街小巷,用勤劳开启县城的黎明,多少个辛劳奉献的日日夜夜,为县城的整洁贡献着心血,挥舞着手中的扫帚,擦亮县城的街道。
◆◆◆◆◆
◆◆◆◆◆
从早晨四点钟到下午六点,环卫工人从负责路段工作着,夏天酷暑冒烈日,冬日严寒,年青人不愿意干,这工作既不体面,又脏、累、赚钱少。
◆◆◆◆◆
◆◆◆◆◆
◆◆◆◆◆
◆◆◆◆◆
穿梭在车辆之间,一次又一次弯腰捡起人们或有意或无意丢弃的垃圾。他们在路面上捡的不是垃圾,是在替不自觉的人完成心灵的净化。
吃完零食随手把包装袋一丢,动作如此潇洒;打开车窗,把撕得粉碎的纸抛到窗外,碎纸随风飘落,这都是垃圾的生产者。总有一个人,来到人人绕着走的臭烘烘的垃圾堆旁,弯下腰,还大家一个美好的环境。
◆◆◆◆◆
◆◆◆◆◆
◆◆◆◆◆
一年四季天未亮上班,拿着不高的薪酬,干着县城里最脏的活。走在街道上,每经过一个路口都会看到穿着深绿色工作服的人,他们面朝县城的马路,眼睛巡视着公路的每个角落,只为让县城更干净,让大家生活得更舒服。
◆◆◆◆◆
◆◆◆◆◆
◆◆◆◆◆
弯腰捡起垃圾,还原县城的美丽。
他们弯下腰,是最美的音符。
◆◆◆◆◆
◆◆◆◆◆
◆◆◆◆◆
为他们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