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百姓
紫金黄姓的由来及简介
紫金县
紫金黄姓迁入紫金概况
紫金黄姓属华南黄氏循(州)、梅(州)一支。黄姓迁入紫金肇基祖第一是黄海龙。第二是黄海豹之子黄实吉、黄贞吉兄弟。第三是黄海虎十世裔孙黄景庄。据年统计,紫金县黄姓有8万多人,居全县第一。
(一)黄海龙世系
黄海龙,又名伯,号良佐,黄氏第一百三十八代裔孙。原籍江西瑞金葛江。南宋绍兴五年(年)进士,累官五城兵马都监。淳熙十五年(年)告老还乡,率五子与眷属始迁循州岐岭,发展于琴江中镇(今紫金县敬梓镇)。生5子:黄涣、黄亨、黄利、黄贵、黄恩,15孙,后裔先后由紫金创居他乡,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贵州、云南、四川、福建、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后裔有多万人口。
1、长子黄涣字有吉,南宋绍兴三十年(年)进士,授兵部参军迪功郎,后肇基杭州为一世祖。生二子:长子黄河,字文宪,黄河生二子:长黄南通,裔居惠州芦岚、黄村等地,次黄南其,裔居广西、潼南,复兴,马元等地。次子黄清,字文志,南宋淳熙十四年(年)进士,授御史大夫。黄清生二子:长黄南山,字金堂,裔居深圳福田、上沙、南头、香港等地及海外。次黄南祥,字默堂,嘉定十六年(年)进士,裔居深圳、下沙、上梅林、南头、上合、惠州、香港及海外。
2、次子黄亨字能吉,入乡试,封员外散骑侍郎,后肇居罗坝为一世祖。生二子:长子黄浩,字文浩,南宋淳熙五年(年)进士,授莆田知县、漳州同知。黄浩生子黄南烨,开禧元年(年)进士,授广东佥事。裔居汕尾、陆丰、海丰等地及海外。次子黄滔,字文澄,庆元三年(年)进士,授邠州司马;黄滔生子黄南晖,裔居新丰、龙门、韶关、博罗等地及海外。
3、三子黄利字华吉,入乡试,诰封光禄大夫。居循州琴江(紫金敬梓),称肇基紫金一世祖,生二子:长子黄灏,字起所,南宋嘉定元年(年)进士,授广南西路都转运使(二品)。黄灏生四子:长黄南用,裔居紫金各乡镇,广州、惠州、惠来、龙川、海丰、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及海外。次黄南明,裔居紫金各乡镇,海陆丰、广州、东莞、大埔、惠东、惠州、博罗、广西、台湾、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及海外。三黄南振,裔居紫金各乡镇,惠东、惠州、番禺、龙川、和平、连平、潮州、广西、四川等地及海外。四黄南兰,裔居紫金、东莞、海丰、湖南、四川等地及海外。次子黄泽,字趁所,嘉定元年(年)武进士,授镇国大将军。黄泽生子黄南兴,授忠武将军,裔居丰顺、平远、大埔、普宁、广西贺州等地。
4、四子黄贵字富吉,南宋乾道五年(年)武进士,授福建招讨使辅国大将军,后肇基江西为一世祖。生四子:长子黄宝,字金德,嘉定元年(年)进士,授化州主簿。黄宝生二子:长黄月明,裔居广西桥塘垌、南通垌、六万垌、牡丹垌、大水口村。次黄月亮,裔居广西太塘、百合男、平山坡、秧地坡、浦北大成等地。二子黄宣,字金政,黄宣生子黄月焰,南宋淳祐七年(年)武进士,授怀化大将军。黄月焰生三子:长黄胜奇,裔居广西忻城、上林八寨都、广东等地;次黄胜钦,裔居广西都安等地;三黄胜三,裔居揭西五云、陆河上护、博罗公庄、惠州,紫金县城九田、龙窝等地。三子黄宜,字金忠,黄宜生子黄月耀,裔居广西等地。四子黄宾,字金清,嘉定七年(年)武进土,授壮武将军。黄宾生子黄月华,裔居广西等地。
5、五子黄恩字直吉,南宋淳熙五年(年)进士,授中大夫,后肇基江西兴国为一世祖。生五子:长子黄若卢,嘉定十三年(年)进士,授泉州同知,裔居江西永丰、泰和、南昌等地。次子黄若虚,绍定二年(年)进士,授朝清大夫。黄若虚生子黄月良,景定三年(年)进士,授通州同知,裔居惠来县周田、普宁、潮州等地。三子黄若处,生二子:长黄福,处士,裔居江西兴国南桥、台湾等地;次黄祯,授韶关守御,裔居韶关等地。四子黄若虑,南宋绍定五年(年)进士,授宁远将军,裔居五华、潮州、江西、福建等地。五子黄若虞,南宋嘉熙二年(年)进士,授音州知州,裔居韶关、湖南、湖北等地。
(二)黄海虎世系
黄僚字海虎(海龙之弟,海豹之兄),南宋绍兴十二年(年)进士,授谏议大夫、琼州知州,告老还乡,在梅州城五马坊创立基业。其十世孙黄景庄于明洪武十三年(年),由东莞县七都一图迁归善县古名都上石社上石屯(今紫金县蓝塘石城)开基,裔居蓝塘、凤安等地。黄秀甫于明末,由兴宁迁入紫金上义,裔居上义、好义等地;黄曰宗于明末,由兴宁迁入紫金义容,裔居义容、古竹等地;黄兆祥于明末,由兴宁罗坝迁入紫金柏埔,裔居柏埔等地;黄志昌于明末,由兴宁迁入紫金龙窝,裔居龙窝牌楼、高坑等地。黄国仰于清代,由梅州迁入紫金中澄(今乌石镇中澄村),裔居澄輋、中澄、中坑等地。黄宏俊于明末清初,由梅州迁入紫金冯坑(今敬梓冯坑村),裔居冯坑、县城、直径等地。
(三)黄海豹世系
黄价字海豹(海龙、海虎之弟),南宋绍兴十八年(年)进士,授郢州通判。其子黄实吉、黄贞吉于南宋嘉泰四年(年),由郢州迁入循州琴江都(今紫金县敬梓镇),后迁黄塘腊石、东莞。黄海豹的十五个孙之后裔,在明末至清末分居粤、桂、皖、川及海外。
郡望、堂号、家风与家训
(一)郡望
“江夏”出自江夏安陆一带(今湖北)。黄氏发祥地是河南光州(始封黄国地),但战国时,黄国被楚所灭,黄氏族人被迫远迁各地。后来迁入江夏安陆一带(今湖北)的一支发展为家族中影响最大,分布最广,故又称“江夏”为黄氏发祥地。以后,黄氏后裔以兴起最著名,且长期被当作郡望的“江夏”为统一郡望,而流传下来。
(二)堂号
“江夏堂”出自黄氏显贵家族居江夏郡,及黄氏子孙为追溯共同郡望和黄姓发祥地“江夏”而来。其次是古代的24个大孝子中的东汉尚书令黄香,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褒扬之意。黄氏堂号较多,紫金有“百官堂”、“忠孝堂”等,而“江夏堂”被作为总堂号为族人广泛流传。
(三)家风
“千顷家风”出自东汉汝南黄宪,字叔度。年方十四岁,风度翩翩,高才雅博,豁达能言,人称为“颜回”。初举孝廉,名闻遐迩,一时名士争相和他交友。那时有颍阳博学名贤荀淑,汉大尉陈蕃,儒者宗师、大鸿胪周举,汝南名儒郭泰等人称叔度之才“汪汪洋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来天下号称叔度曰:“征君”。黄宪为人的宽大胸怀代表了黄氏历代名贤与整个家族的才华风格和忠孝思想,后人取“汪汪洋千顷波”的赞词提炼为“千顷家风”。
“忠孝传家”黄氏从夏朝黄姓第六代黄寿高至南宋黄海龙、黄海虎、黄海豹的直系代中,有任四品以上文武官84代(人),为辅佐历代朝廷的忠臣;从汉代至明代的大孝子,有黄香、黄舒、黄昇、黄庭坚、黄概、黄让(永安县人)、黄启愚(永安县人)、黄启鲁(永安县人)等30多人。黄氏世代均忠孝相传,被誉为“忠孝传家”。后来,黄姓“忠孝堂”、“忠孝家风”皆出于此。
(四)家训
1、家训十六条
一、忠君上。二、孝双亲。三、笃友爱。四、重祠墓。五、敬尊长。六、肃家门。七、谨嫁娶。八、亲族属。九、睦里党。十、训诵读。十一、崇勤俭。十二、遵训迪。十三、慎交游。十四、戒兴讼。十五、戒奸淫。十六、戒赌博。
2、家训五言(选)
一、堙祀宜崇也。二、服制宜明也。三、宗朋宜笃也。四、义训宜端也。五、家乘宜言也。
祠堂、堂联与牌坊
(一)祠堂
紫金县内的黄海龙裔祠堂有64座(其中敬梓中正11座,龙窝16座),黄海虎裔祖祠有6座。均是清代建筑。
1、黄海龙将军祠
该祠位于敬梓镇中联村,始建于南宋淳祐四年(年)。采用《宋代营造法式》构建,具有典型的客家建筑融合设计特点。占地面积平方米,主、副建筑平方米,三进基制两进构造,主体建筑均为硬山顶,硬门搁标式构架,砖木结构,六厅两室,10(石)柱抬梁,门外石桅双立,里外石雕、木刻、灰塑、壁画,精巧细致,色彩鲜明。该祠称“风箱形炉钵穴”,至今还流传在海内外。是河源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南宋古建筑祠堂,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
黄海龙将军祠
祠门联:
颍川传治绩;东岭秀人文。
门楼联:
名宦乡贤家庙;忠臣孝子祠门。
祠门墙联:
祖庙重修,正本清源将军府;
家风大衍,开来继往爱国人。
祠门墙角边联:
作忠孝,振文明,代代英贤先启後;
履廉节,兴骏业,世世楷模子传孙。
正殿顶梁联:
此间为山水灵枢,前朝云嶂,后倚锦屏,左环笏石,右绕琴江,溯先人,肯构肯堂,奠鸿基於五百余载;
吾族本声华著姓,才储东观,治炳西京,第接南宫,恩承北阙,念累代,是行是训,诒燕翼於亿万斯年。
正殿副梁联:
海晏河清,仰吾祖,报国安民,勋标宋室,誉满列朝,仁智信义,炳炳麟麟,大衍郢州汪洋派;
龙腾虎跃,溯先贤,兴族传家,名存史册,枝繁全球,诗书礼乐,绳绳蛰蛰,长开江夏富贵花。
正殿门联:
爱国忠君,一片丹心扶宋室;
敬宗睦族,千秋道义肃琴江。
前厅内廊柱(朝井联):
百战功臣,饮马琴江,山水犹存英雄志;
一朝义士,丰碑中正,日月长照将军灵。
前厅内廊柱(相朝联):
圣谕贤铭,忠孝第一家声远;
文揆武奋,书剑三千世泽长。
前厅匾:千顷家风
前厅正面联:
是训是行,报国文章忠与孝;
有典有则,传家经史诗兼礼。
前厅第一联:
尊祖敬宗,尚九州文明礼乐;
光前裕后,序一堂忠孝源流。
前第二厅正中联:
江夏著贤声,古冠今隆光史册;
永安源哲裔,前驱后涌炳中华。
前厅第三联:
忠绳祖武,峭龙一脉垂统绪;
孝序人伦,闽粤万世起英豪。
2、龙虎豹祠(黄海龙、黄海虎、黄海豹兄弟)共有2座,分别座落在紫金县城下厚街和黄塘镇腊石。
3、龙虎祠(黄海龙、黄海虎兄弟)共有2座,分别座落在乌石镇乌石埔和敬梓镇冯坑,现保留完好。
4、忠孝干城(黄让、黄启愚、黄启鲁父子“一门三孝”纪念祠)位于敬梓镇中联村。
祠联:
倡议建城,要得民安须寇熄;复仇护国,乃知子孝即臣忠;
冒刃全亲,三孝芳声凌日月;建城平寇,孤忠血气壮山河。
5、敬梓黄金积祠
顶梁联:
金星位极五行,喜此间,鼎定庚申,岁逢甲子,应气运旺三元,卜世卜年长富贵;
积德祥系方寸,溯乃祖,家传孝友,姓著郢州,愿渊源绵六籍,俾昌俾炽庆荣华。
6、敬梓黄春祠
顶梁联:
西北水绕前,看前面流徽源远;
东南山拥后,觉后头地步更高。
7、敬梓黄润翰祠
顶梁联:
翰苑仕相承,忆昔,公侯将帅辈出,显赫威严昭祖德;
公门儒续上,看今,博硕学士泉涌,高深才智启孙能。
8、敬梓黄彦祠
顶梁联:
彦为廊庙美称,溯我祖,名登天府,身列膠庠,绍箕绍裘,永保衣冠荣帝胄;
公乃世人钦仰,愿后辈,代产贤良,家传孝友,序昭序穆,长承俎豆荐宗坊。
9、水墩水口黄伯璋祠
顶梁联:
果种岭头,当年基厚根深,栩栩发新荄,已羡千秋叶茂;
泉分水口,尔日波澄源远,涓涓通旧脉,复看万派流长。
10、乌石璜坑罗坊祠
祠门联:
祠座甲山开甲地,堂朝官嶂出官员。
顶梁联:
光先业,罗坊祠,此日雕梁靡侈,画栋非奢,踵事增华,庶式廓鸿图,大振文明新气象;
仰前徽,江夏源,当年孝友无双,治平第一,宏谟述训,知谋诏燕冀,长昭烈祖旧家声。
11、乌石璜坑黄曰全祠
顶梁联:
祖烈庆恒明,想当年,彤庭贡策,白屋藏金,佩实衔华,历稷长垂新统绪;
宗祠隆复建,看此地,官嶂横屏,罗坊后枕,钟灵毓秀,千秋永展大经伦。
副梁:
祖在明代发祥,寿富功名高国邑;
祠继罗坊启宇,冠寰礼乐荟人文。
12、苏区黄布黄钦祠
顶梁联:
簪笏继家风,念先人,书传东观,治炳西都,膏沃恩浓,千顷堂开延祖德;
岳河钟淑气,羡此地,秀拱南山,光临北极,声宏实大,万年蕃衍播寰区。
13、龙窝嶂下“百官堂”祠
正梁联:
簪笏继家声,念先人,孝传江夏,政著颍川,椒衍瓜绵,世泽流芳千顷第;
山河钟淑气,羡此地,日丽鳌峰,云横龙嶂,珠辉玉润,英才济美百官堂。
14、临江塘排江祖头黄氏宗祠
顶梁联:
三百年籍占永邑,村体平湖,源远流长,二次分枝来至此;
十一世迁自花坑,居冯岗子,承祧启祠,两房聚族在于斯。
15、古竹黄岭火黄氏宗祠
顶梁联:
骏烈启家声,喜当年,治著西京,书传东观,政辅唐君,功昭宋室,炳炳麟麟,簪笏雍容垂百世;
鸿规光祖德,羡此地,波翻两水,秀毓群峰,瑞呈岭顶,祥起鸡岗,绳绳蛰蛰,英才济美誉千秋。
16、龙窝牌楼黄志昌祠
中堂联:
迹发梅州,梅花馥郁荣千树;
乔迁琴水,琴韵悠扬配五声。
顶梁联:
脉源江夏,派衍颍川,业著梅州,乔迁琴水,想先代,源流远大,荡荡平平,窃喜宗潢遗世泽;
霞蔚鳌峰,云蒸龙嶂,泉观虎饮,竹听凤鸣,看今日,寝庙辉煌,堂堂正正,应知后裔集洪庥。
17、龙窝牌楼黄家祠
顶梁联:
渴虎变奇文,想当年,书传东观,治著西京,实大声宏,千顷渊源跨壮阔;
饮泉思旧脉,羡此地,瑞献鳌峰,祥开龙嶂,灵钟秀毓,四房枝派庆蕃昌。
18、蓝塘石城黄鹿苹祠
门联:
东观家风惟孝友;颍川治迹著循良。
顶梁联:
枝分东莞,叶茂花繁,人文蔚起,捷步青云扬孝友;
祠建邝塘,龙盘凤舞,山水清晖,灵钟俊裔满神州。
(二)牌坊
1、“一门三孝坊”
该坊位于永安县(今紫金县)城东门。旌表孝子敬梓镇中联村人黄让、黄启愚、黄启鲁父子(海龙裔)。
2、百岁坊
该坊位于龙窝嶂下村。旌表龙窝嶂下黄永溱百岁寿星(海龙裔)。
3、节孝坊
该坊位于龙窝牌楼村。旌表龙窝牌楼黄温氏(海虎裔)。现保存完好,是河源市受保护的古建筑之一。
★紫金黄氏人物简介★
(一)海龙裔
黄海龙(~年),又名伯,号良佐。原籍江西瑞金葛江。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年),登南宋绍兴五年(年)进士。累官五城兵马都监。后因上谏贬为广东校尉,远戌循州。黄海龙率部兴农工,建学院,拓商路。南宋乾道八年(年),海寇侵琼(州)陷广州,黄海龙率部会琼、潮三师讨伐,灭余寇于广南西路之梧州。孝宗皇帝赞黄海龙“辅国良佐”,召返京都,官复中奉大夫。淳熙七年(年),黄海龙又受命领广东校尉讨伐荼寇,灭荼寇于河源、循州。旨召还京官复五城兵马都监原职。淳熙九年(年)七一诞辰,圣主御书“忠孝廉节”匾赐之。淳熙十五年(年)黄海龙告老还乡,率五子与眷属始迁循州岐岭(今五华县),发展于琴江中镇(今紫金敬梓)。黄海龙卒后始葬齐昌,明代迁葬琴江中镇羊头埔。其孙黄起所于淳祐四年(年),经朝廷批准建祠于琴江中镇羊头埔(今敬梓中联村)。
黄涣字有吉,南宋兵部参军迪功郎。籍属循州黄氏。黄海龙长子。登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年)进士,授按察司佥事。赋性仁智,刚直不阿,同僚称谓“雄才大略,鼎足义士”。后因谏,贬江西赣州通判,综理事务,州县大治,政声远扬。庆元五年(年),旨召回朝复原官,佐兵治绩益著。黄涣于嘉定三年(年)卒于官,御葬京师。事载府、县志。
黄利字华吉,敬梓中联人,南宋光禄大夫。紫金黄氏肇基一世祖。黄海龙之季男。墓葬郢州(今湖北江陵北)。
黄灏字文铎,又字起所,敬梓中联人,南宋广南西路都转运使,黄利之长子。登南宋嘉定元年(年)进士。授静江府理参军,擢钦州知军事。嘉定十年(年)擢广南西路都转运使(二品)。黄灏勤于政事,存心公恕,朝廷以“风教大治”褒扬。葬循州琴江中镇(今敬梓镇中联村)。
黄泽字趁所。敬梓中联人,南宋嘉定元年(年)周师锐榜武进士,镇国大将军。
黄南用敬梓中联人,朝奉郎。
黄南明敬梓中联人,承直郎。
黄南振敬梓中联人,都统。
黄南兰敬梓中联人,都统。
黄建龙窝嶂下(今乌石璜坑)人,明宣德十年(年)举人,广西省岑溪县教谕。
黄廷瑞乌石璜坑人,湖广都司。
黄曰全乌石璜坑人,广东按察使司。
黄迁龙窝嶂下人,明嘉靖四十五年(年)岁贡,福建诏安县教谕。隆庆二年(年)至京疏乞讨“贼”请置永安县。有《赋嶂下八景诗》传世。
黄宗显龙窝嶂下人,广东水军提督。
黄让敬梓中联人,明隆庆四年(年)永安筑城,任巡工至城成。万历年间,率两子协助“剿贼”,子战死。明万历三十六年(年)诏旌乡里,树坊于县城东门,曰“一门三孝”。
黄镛敬梓中联人。明永乐九年(年)举人,江西星子县知县。
黄若云敬梓中联人,江西南昌府教谕。
黄若霓敬梓中联人,广西灌阳县知县。
黄俊敬梓中联人,惠州碣石总兵。
黄鼎臣附城黄花村人,明成化十四年(年)进士,江西新建县知县。
黄鼎敬梓中联人,迪功郎。
黄俊敬梓中联人,惠州府碣石总兵。
黄汝树龙窝嶂下人,翰林侍诏。
黄丹阁苏区黄布人,奉政大夫加军功六级。
黄尚达龙窝黄田人,民国36年任国民党紫金县党部书记长,民国38年任紫金县长。
黄木翔乌石璜坑人,原印度尼西亚卫生厅长。
黄六辉龙窝嶂下人,新加坡惠州同乡会永远会长。
黄皇宗龙窝嶂下人,知名学者,世界汉语教学协会常务理事。
黄继友古竹下垌人,曾任深圳市委常委、深圳警备区政委。
黄耀先龙窝罗洞人,曾任中国电子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
黄煜祯中坝松梓人,曾任紫金县委书记,河源市副市长、市长,河源市政协主席。
黄远程中坝松梓人,曾任连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黄冠球水墩水口人,曾任中国电子进出口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
黄竞基龙窝镇龙窝村人,曾任紫金县县长、县委书记、深圳市农业局副局长,深圳市气象局局长。
黄赞基龙窝镇龙窝村人,曾任惠东县委副书记,惠州市委副秘书长。
黄锦华龙窝嶂下人,曾任汕头市委常委、公安局长。
黄诚才龙窝嶂下人,曾任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中心、国际处处长。
黄继腾古竹下垌人,曾任深圳《特区报》社纪委书记。
黄百龙水墩水口人,曾任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
黄文奎黄塘人,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
黄增灼龙窝嶂下人,曾任河源市规划局局长。
黄作霖敬梓田头人,曾任紫金县委常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廖火龙窝双下人,曾任紫金县副县长,紫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黄振中柏埔福田人,曾任深圳市农业发展总公司总经理。
黄庆渥苏区黄布人,曾任中国银行广东省银行人事处长。
黄冠青苏区黄布人,曾任河源市国土局局长。
黄乃兴龙窝嶂下人,曾任河源市公安局政治处主任。
黄玉莲龙窝彭坊人,曾任紫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百良苏区黄布人,曾任紫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骧基乌石横坑人,曾任紫金县政协副主席。
(二)黄海虎裔
黄淑和龙窝牌楼人,曾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纪委委员。
黄民强临江斩坑人,曾任河源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黄启崇龙窝高坑人,曾任河源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黄赞强柏埔福田人,曾任深圳市工商局局长。
黄耀南好义鹿塘人,曾任深圳市对台办主任。
黄耀东好义鹿塘人,曾任广州市航运局党委书记。
黄淑贤龙窝牌楼人,曾任深圳市罗湖区社保局局长。
黄康庆龙窝牌楼人,曾任深圳市龙岗区建委副主任。
黄守丁龙窝牌楼人,惠州市计委主任。
黄茂生好义鹿塘人,曾任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黄继祥义容黄屋坝人,曾任紫金县副县长。
黄仕添上义三村人,曾任紫金县副县长。
黄雨祥蓝塘石城人,曾任贵州供销总社董事长、总经理。
黄群昌蓝塘石城人,曾任清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
黄贵兴蓝塘人,曾任深圳邮电局党委书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