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会员抽奖来啦,老板电器厨房五件套、苹果手机自拍杆等等,祝您好运哦!参与方式:平台右下角菜单:宝贝计划--抽奖页面。
------------------
“你们叫梅州,是不是到处都是梅花?”
“你们为什么叫兴宁、五华、丰顺、大埔……?”
“你们那都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啊?”
梅州名字的来由是历史上两次为“梅王”封地的缘故。由于分封“梅王”,故本地境内“梅溪”、“梅口镇”、“梅州”等名字才得以相继出现。据史书所载,南汉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年),升程乡为敬州,仍领程乡一县。至乾和十三年(年)遂又改称为梅州。此后历宋、元、明、清、民国、建国一千多年,期间,梅州一名虽有反复,但最终还是固定下来,沿用至今。而梅州城治,也相沿为历朝历代的州、路、府、专署、地市的治所,成为粤东梅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管辖五县一市两区。
梅江区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梅州市的“首善之区”。
美食代表:盐焗鸡、炸南瓜丝、炸香芋丝、捶圆等
好玩的地方:人境庐、千佛塔、大觉寺、东山书院、中国客家博物馆、百岁山公园等
梅县区,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梅县市建制撤消,原梅县市的行政区分设为梅县和县级梅江区,梅江区由原梅县市城区和城郊5个乡镇组建而成,为梅州市直辖县级区。
年10月,梅州市撤销梅县,从此结束县治,设立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与梅县区同属梅州市区。
美食代表:梅菜扣肉、五香干卤鸭、醋溜鱼、腌面、清汤双丸、开锅肉丸、娘酒鸡、萝卜丸、姜糟焖狗爪豆等
好玩的地方:灵光寺,叶剑英元帅故居,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湖旅游渡假村、龙岩寺等
兴宁市,古代属龙川县地。东晋置兴宁县,以境内宁江而得名,一说县内兴旺无内患而得名。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地区性重贸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称。年撤县设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至今。
美食代表:酿苦瓜、红焖猪肉、挥丸等
好玩的地方:合水水库、神光山、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宝山、铁山嶂、狮子岩、汤湖温泉、兴宁学宫等
丰顺县,始建于清乾隆二年(年)。当时,两广总督鄂尔达巡查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通判府(在今丰良镇)后,上表具奏户部,应请丰政一都,并割嘉应、大埔、揭阳各附近田粮户口,于通判府城处所开设县治。乾隆三年,准析海阳丰政都一、二、三图,揭阳县蓝田都九图、十图,大埔县清远都白芒社和嘉应州程乡县万安都的径心、环清、建桥三堡等田粮户设置新县。钦定县名丰顺。县署驻丰政都汤田(今丰良镇)。“丰顺”之名应该还寓意着“物丰人顺”。
美食代表:捆粄、姜糖、浮油豆干等
好玩的地方:龙归瀑布、龙鲸河漂流、粤东第一峰、温泉、白水寨等
大埔县,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清乾隆四年()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二十年(),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
美食代表:笋粄、老鼠粄、香豆干等
好玩的地方:花萼楼、三河坝、西岩山、泰安楼、坪山梯田、百侯镇、丰溪森林渡假村等
五华县,据史书记载: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奉旨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为了朝拜汉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为长乐台。以后以人口繁衍,设为长乐镇。在北宋熙宁四年置县时,因县治所在取名为长乐县。
孙中山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一国三长乐的情况,县名字相同,会有弊端。因此,孙中山决定:县名相同者,按历史时间长者保留。经国民政府官员查询,县名相同者进行历史时间比较论证,广东省长乐县名历史时间使用短几年。孙中山指示尊重历史事实,广东长乐另赐县名。即派国民政府官员来广东长乐调查核实。在长乐镇县府驻地(今华城镇)会同当地官员一起研赐县名字,经磋商按地形地貌起赐县名字,走上华山峰(今华城镇内)望远山脚下有一串珠弓状形的五座小山丘形,像“五朵金花”。由地理条件反射下产生灵感,一致认为,就叫她五花县好了。
最后,国民政府官员回府向孙中山汇报初起赐县名字。孙中山批示:广东长乐改五花县与广州的花县有相似,按古人日:花者华也,叫她五华县好了。从此长乐改为五华。这年是一九一四年。
美食代表:酿豆腐、肉丸、鱼生等
好玩的地方:七目嶂、汤湖热矿泥山庄、益塘水库等
蕉岭县,蕉岭建县以来,曾有过镇平、蕉岭两个县名,另有蕉阳、桂岭之别称。镇平,明崇祯六年()建县初,赐名镇平。称镇平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为镇压升平之意。此说认为,县境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边区,崇山峻岭,向为盗贼盘踞。明代经官兵多次镇压平乱,设县时命名镇平县,盖以纪叙平土寇后置县,以示镇压升平之意。第二种说法认为,昔县衙两侧有“镇抚”、“粘疆”横眉,“镇抚”者,是“镇抚而平”之意,“粘疆”者,指原为平远地,析程乡县地益之。两广总督熊文灿在《建城疏》中说:......石窟、平远两地相距二百余里,遥治为难。......建县在石窟,则平远之盗弭;而割松源、蓝坊诸处属之,则程乡之盗亦弭,一举两得,翕然称便,新县拟名镇平......这种说法认为,建县为塞乱源,是镇抚而平’,之意。蕉岭,中华民国成立后,于民国3年()将镇平县改名蕉岭县,因河南省先有同名县,为避免县名雷同而改。据《辞源》蕉岭条记:“城跨蕉岭之上,县以岭名。”这就是说,蕉岭县名的由来,是因城北那座小山岗称为“蕉岭”。那座小山岗为何称蕉岭?相传古时这一带多植蕉树,蕉林密布而得名。
清时,蕉岭又名桂岭。郝通志记:桂岭在城内北隅,旧名蕉岭。清乾隆四十五年(),知县周克达建书院于镇山之麓,名称桂岭书院。后人因称镇山为桂岭。据《石窟一征》记:邑号蕉岭书院,独名曰桂岭。按《参鸾录》‘桂林有八桂堂,未至八桂,二三里间有小坡横道,高丈余,上有石碑曰桂岭。’今以此为名,盖以书院据岭之阳,坡厄起伏,隐然如八桂之桂岭,且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为多士颂也。
清时又有“蕉阳”之称。清乾隆四十五年(),嘉应州守赵康在《移建桂岭书院碑记》中说:......戊戌冬,余奉命来嘉,蕉阳隶嘉属。是年,县令周克达在碑记中亦说:己亥秋九月,署蕉阳。《镇平县志》记:县城建于桂岭之阳,即古怀仁里。可见,清乾隆年间就有蕉阳之称。民国10年()设蕉阳镇。阳,山之南,水之北也。蕉阳,是指其位置在蕉岭山的南面。局部称县治所在地蕉城镇为蕉阳,泛指蕉岭县,故又有“蕉阳十二乡”之说。先人为诗为文,习惯以县治所在地的山川名胜为县名别取雅号。“桂岭”、“蕉阳”之说实属此类。诗文流传久了,群众也就接受了。
美食代表:三及第等
好玩的地方:长潭风光、丘逢甲故居、皇佑奇峰、石寨土楼等
平远县,因其界于武平、安远之间,故名“平远”,亦含平定远方之义,隶属江西赣州府。《读史方舆纪要》卷:“县以接壤于武平、安远,因名。”
嘉靖四十三年(年),改隶广东潮州府,县治仍设豪居都。
崇祯七年(年)增置镇平县(今蕉岭县)。
清雍正十一年(年),程乡县升格为嘉应州,平远改隶之。
年后,先后隶属潮循道、东区绥靖公署、第六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年5月后先后隶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专区。
1年,大信乡划归兴宁县辖;
6年1月,梅县石扇乡黄竹坪村划入平远热柘乡辖,此后县属地域未变。
2年5月,平远并入蕉岭县,县治设蕉城镇。
4年,平远与蕉岭分治,平远县治由仁居(原豪居)迁大柘镇。
9年,平远县并入兴宁县,县治设兴城镇。
年恢复平远县。
年隶属梅州市。
美食代表:梅菜干、柿饼、萝卜苗、慈橙等
好玩的地方:五指石风景区、相思谷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