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八贤
年,大埔县银江镇籍旅港实业家姚美良兄弟捐资万元兴建梅州大会堂,将梅州七县一区选定的近代八位先贤,雕铸铜像立于其中。
宋湘(—),字焕襄,梅县白渡镇人,37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嘉庆年间任翰林院编修,后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清廷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云南曲靖府、广南府、永昌府知府,四川及贵州乡试主考官等职,为官清廉,主持公道,深受民众拥戴。他才华横溢,诗作甚丰,且精书法,为清代著名书画家、学者,享有“广东才子”之美名。
丁日昌(—),字禹生,又字雨生,号持静,丰顺县汤坑镇人。年出任江西万安县知县,后任苏淞太道、江西布政史、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并受清廷钦赏总督衔、节制沿海7省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年7月辞官引退,返回家乡,著书立说,为我国近代开明的政治活动家和清末洋务运动的实干家。
张弼士(—),别名振勋,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人,16岁赴南洋,从事椰子、咖啡、橡胶、锡矿等的开发经营,后成为“南洋首富”,业绩辉煌,商官兼备,曾出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粤汉佛山二铁路总办、督办铁路大臣等职,民国时期任南洋宣抚使、中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要职。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等企业,为名扬四海的爱国华侨实业家。
黄遵宪(—),字公度,梅县东区(今梅江区)人,29岁中举人,后任清廷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湖南署理按察使等职。驻外期间,在沟通中日文化交流、抵制美国排华、保护华侨权益、创立南洋护照制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回国后大力宣扬维新变法,为清末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姚德胜(—),字竣修,平远县大柘镇人,旅居马来西亚,开采锡矿一举成为富商。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筹汇7万银元,荣获孙中山颁发的“一等嘉禾勋章”。后回国定居,多次捐巨资在故乡兴办教育、水利、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杰出的爱国爱乡侨领和慈善家。
丘逢甲(—),字仙根,号仓海,祖籍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出生于台湾苗栗县。年赴京考试中进士,任清廷工部主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即辞官返台,首倡自救,督办团练,任义军副统领,率义军坚持抗日,卫国护台,威震敌胆。后返乡办学,主讲韩山书院、东山书院、景韩书院,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教育司长等职,一生创作诗歌数千首,是晚清时期的爱国先驱、抗日志士、杰出的教育家和诗人。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五华县锡坑乡人。17岁时因球技过人入选香港南华体育会足球队,年起多次出征南洋参加远东运动会、亚洲运动会等足球赛,屡建奇功,名扬四海,后任上海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国家足球队教练、亚洲足球协会会长、国际足球总会副会长等职,被称为“亚洲球王”。
罗香林(—),字元一,号乙堂,兴宁县(今兴宁市)宁新镇人。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史学系,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教授,中山图书馆馆长,广东文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府委员等职。年7月迁居香港,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职务。他一生治学严谨,所著《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等42种书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著名史学家、客家史研究的权威人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发布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