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迎巨变助力五华这20年,番禺做了这

“广州番禺二十载真情帮扶结硕果,梅州五华数十载感恩奋进抓发展”。走进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的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虾孵化基地,竖立在塘基上的一幅大型标语在蓝天白云下非常醒目,塘里虾苗游弋。自年起,番禺区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对五华县开展帮扶工作,20年间,历经结对帮扶、扶贫开发“双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等全过程不同阶段,使五华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山区变成宜居宜业工匠之乡。

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虾孵化基地

盯紧短板助力激发内生动力

五华县,因人口多、地域大、发展基础薄弱等因素,一直在艰难爬坡越坎奋力追赶,但成效却始终不甚明显。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6.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仅2.98亿元。

番禺区从结对帮扶起,便盯紧五华发展的最大短板,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共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全方位助推五华产业振兴发展。依托五华原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共建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持续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助力打造五华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进器,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广东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是番禺区对口帮扶五华的引进企业

位于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广东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是番禺区对口帮扶五华的引进企业,以制造石英钟机芯以及石英钟为主,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年,经番禺区政府牵线搭桥,该公司落户产业园,通过不断拓展产品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值从年的多万元持续扩大至现在的0多万元,成为番禺、五华两地推进产业共建的标杆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农产品展厅

番禺区全力帮助五华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的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果蔬直供基地,扩大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该配送中心于年8月正式运营,通过链接上游生产基地和下游销售渠道,积极发挥交易集散配送服务功能,每天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梅州农特产品,为梅州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截至年5月底,经过配送中心交易平台成交的食用菌、蔬菜、水果等达15万吨,成交金额13亿元。

“在我看来,我们帮扶五华的最大特色、亮点就是在产业转移园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方面深度谋划,最大程度上帮助五华解决了发展内生动力问题。”番禺区对口支援办常务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春雷说。他曾担任番禺区驻五华县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五华县委常委、副县长多年,对五华有深厚的感情,为五华的发展变化感到欣喜和骄傲。番禺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五华人民的深情厚谊,全心全情支持五华,在产业园共建、招商引资、市政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岐岭镇塔星村等村民盼望了20多年的“幸福路”今年1月贯通

多点帮扶合唱幸福主旋律

“通了,通了!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年1月,五华县岐岭镇塔星村、黄塔村的村民欢天喜地,在番禺区派驻五华县岐岭镇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盼了20多年的一条多米长联通“两镇三村”的道路顺利贯通,解决了附近村民出行的难题。不但大大方便周边村民出行,还提升附近撂荒地、林地的开发价值,带动亩撂荒地的复耕复种,让村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走上富裕之路。

走进五华县技工学校,学生在刚改造完成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专业实训室里学习摄影技术。近年来,番禺区帮扶五华县技工学校深入推进“粤菜(客家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人次,自年以来毕业生超人,就业率接近%,一半以上在县内就业,本地技能人才的培育和缺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五华的土地上,番禺帮扶五华的硕果无处不在。20年来,在番禺区全面帮扶支持下,五华经济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19亿元增加到年的.84亿元,年均增长9.9%;至去年6月30日,五华92个省定贫困村、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其中番禺区帮助35条村户人实现脱贫。

产业为王乡村振兴谱新曲

去年7月初,番禺区选派31名队员、组建6个工作队开展“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与五华县长布、岐岭、华城、转水、梅林、棉洋等6个镇对接,助力五华县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位于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的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虾孵化基地,技术人员驾轻就熟地将网撒到虾塘里再捞出,认真观察并记录虾苗的长势情况。去年春天,经番禺区对口支援办牵线搭桥,在外创业小有成绩的五华县本土乡贤李素偌回乡投资成立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领村民在撂荒土地上掀起“稻虾共作”热潮,助力乡村振兴。

“稻虾共作”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解决新路径,发挥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利用番禺区企业-广州翔世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稻虾共作”技术、罗氏沼虾苗及番禺区农科所优质水稻品种“五香丝苗”,从技术、人才、种业、资金、市场等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支持、全流程帮扶,在五华县建立“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后,在全县进行推广。截至目前,“稻虾共作”种养基地从去年最初的10亩扩大到亩,共建成10个基地,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多亩,今年年底可达亩,每年每亩罗氏沼虾产值元左右,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承包户、村集体、农户三赢良好局面,成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一大亮点。

在五华县梅林镇梅南村小学教学楼楼顶和操场边,锃亮的深蓝色光伏板一字排开,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与周边绿色的山体、白色的民居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经过番禺区派驻五华县梅林镇帮扶工作队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今年5月梅南村光伏发电站项目进入并网发电阶段,该项目将给梅南村集体每年增加6.3万元的收入。梅南村是番禺区派驻五华县6个帮扶工作队积极推进低收入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目前共有8个村KW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可为每个村每年增加5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其他4个村也在稳步推进中。

番禺区派驻五华县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牢固树立“产业为王”理念,把发展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合五华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推动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已帮助当地建成各级各类农业种养基地11个,建成光伏发电项目8个共千瓦,实现村集体、农户增收渠道和产出效益的双增长。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五华大地徐徐展开。

五华县有关领导表示,番禺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抓对口帮扶工作,发挥人才、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和合作交流,全方位助推五华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特别是去年7月番禺区派出6个工作队开展“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自启动第三轮对口帮扶至今,引进签约产业项目44个、总投资达84.83亿元,项目引进数量在广州帮扶梅州各县区中排名第一,有力促进了五华县实体经济发展。

得益于番禺区长期以来不遗余力的无私帮扶和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今年一季度,五华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99亿元、比增3.2%,增速居梅州市第二;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39亿元、比增12.4%、增速居梅州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16亿元、比增13.3%、增速居梅州市第二。今年6月,五华县还举行了实体经济项目签约、动工、投产等“三个一批”活动,总投资额达多亿元、涉及16个项目,五华的发展势头更好、后劲更足。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王汉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fz/15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