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尚基难忘广州民俗班

卓尚基,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民俗学会会员,广东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文化干部退休,著有《长乐风情》,《华城风采》,主编《华城地方志》(初稿)。居华城。

难忘广州民俗班

卓尚基/文图

那是年暑期,我突然接到梅州地区(市)文化处陈美豪科长通知,指名要我(阿卓)到广州参加广东省首届民俗学培训班。

来到广州省委党校,只见每个地区(市)派一名市县民俗爱好者到校,唯独梅州派我最基层乡镇文化干部去学习,陈科长在我出发前叮嘱:阿卓,这次到省学习要认真点,回来还要将"要点"传播到梅州基层,因为你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对民俗研究有兴趣。带着″任务″我决不能辜负领导一片爱心。

啊…开班时全场鼓掌哗然…省文化厅副厅长郑泽才宣称:今天,24个地级市各选派一人参训开学,我不敢断言"这样的民间文学民俗学培训班,在广东历史上不曾有过,建国后是首次。″随后由《中国民俗学》主编乌丙安(辽宁大学)教授和唐呐副教授授课(实时)半个月。尤其乌教授上课时,全班学员聚精会神,他从全国56个民族的定调(如北方牧民的吊调,到新疆西北地区的平调),讲得会声会色,条理清新,抑扬顿座;然后谈到色彩民俗:世界与中国黄土高原为中心,中华与"黄帝、黄色"温暖色为中心,为尊为长,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赤),后为玄武(黑)。为此有了古语云:见朱者赤,见墨者黑(如图示)。当乌教授讲到兴头时,说唱跳笑,手舞足蹈,全员响起阵阵掌声,真不愧为国级民俗大师。

据省厅专家刘耀棠在总结结业会上说:这次讲习培训班,时间不长,课时不少,其中民俗学十段36个课时,总计67个课时,接近大学研究生一学期的专业授课,是省民俗学科的骨干班、专家班,也是在名教授指下的高水准、高层次的研修班。结束前每名学员联系本地实际,各写二篇结业论文,经乌教授点评后,择优四篇在《广东群众文化》88第14~15期发表,其中本人题为《五华塔山醮信仰习俗》论文有幸被选登(如图)。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鼓舞着我对民俗学的研究。

由于乌大师教诲:民俗学是人类研究民族最具有生命力的学问。当年手头搜集整理了一批原始釆访资料,然后分别在年编写铅印了具有客家地方特色的《华城风釆》《长乐风情》.年撰写《乐洞村乡俗调查报告》万言字,由嘉应大学客研所编入《梅州地区庙会与宗族》在香港印发全球,受到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博士赞许。和年增加了五华县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別再版10万字的《长乐风情》共1万冊。深受海内外客家读者欢迎。年我写的《基层站与社团互为作用》论文,赴北京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大赛,获全国比赛二等奖;年个人简历(事迹)入选《中国专家人才庫》(世纪珍藏版)等。

广东首届民俗班,不但培养了一批南粤民俗专家学者,更为我本人提供了人生民研平台,为挖掘传承客家民俗文化夯实了基础。虽然三十年过去了,但乌教授的言传身教、课堂举指,仍然历历在目,铭记在心,永不忘怀。

卓尚基往期文章欣赏

卓尚基原创:罕见的五华水寨石大桥

卓尚基原创:记不清父亲模样

卓尚基原创:六十六学吾足

卓尚基原创:慈善之家“清华楼”

卓尚基:五华中秋赛灯歌

卓尚基:明朝至今文明村

客家山歌:红色村庄兴华城

卓尚基:母亲伟大爱无疆

卓尚基:重阳湘西仰帅乡

卓尚基:湘西苗寨凤凰城

卓尚基:湘西奇观在险峰

张家界观黄龙洞(客家山歌)

卓尚基:美丽乡村新华城

卓尚基:《同学录》的故事

韶山行——怀念领袖久天长

卓尚基:清溪驿站"庵"与酒

皇帝"八夜"到清溪‖卓尚基

卓尚基:年关客俗谚拾趣

卓尚基:狮雄古塔的传说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炼

总编:木子(枫叶丹)

编辑:阿静雪儿河汉女

宣传:黄龙大漠烟云老道士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qq.







































白癜风预防
小腿白癜风泡洗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fz/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