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五华区代区长王秀江做客《春城热线》,回答市民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欢迎您收听新闻综合广播正在直播的第期《春城热线》,我是主持人阿底纳欣。今天做客《春城热线》的嘉宾是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王秀江。
欢迎您做客《春城热线》节目。
王秀江:
纳欣你好,听众朋友、广大网友上午好!很高兴来到昆明广播电视台《春城热线》栏目,与大家进行零距离沟通和交流,对今天大家提出和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在节目之后认真予以办理、落实。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主城各区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五华区虽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为传统主城区,我们知道五华区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攻坚任务繁重,请问五华区将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努力破解这一难题?
答:您说的很对,五华区虽然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个坚持”“六个稳”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兴产业,建产业,全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产业兴则财富足,我们将重点围绕三产提质增量、二产攻坚升级、一产特色扩容的思路,着力深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一是持续推进传统服务业品质提升。推动正义路、南屏街等传统商业街区提档升级,及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二是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金融机构招商引资,积极打造金融商务楼宇。以西北片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为抓手,聚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桃园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打造昆明西北出入口的重要物流枢纽。三是全力打好工业攻坚战。巩固提升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加快推进石盆寺产业园和厂口产业园开发建设,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保健品加工以及总部工业及展示等,形成工业经济新支撑。四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实现亩集中联片农村土地流转,建设凯普、林奇花卉两个精品农业观光展示园区,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响“生态五华绿色农业”品牌。
(二)抓项目、建项目,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项目是经济的细胞,好项目多就意味着经济良性繁荣。五华区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发展的动力。我们将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投产、见效,确保宜家宜居、首创奥莱等28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工。将加强在建个项目的协调服务,狠抓项目进度建设,确保每周都有形象进度。以城市更新改造和大片区开发建设为主战场,深入推进片区连片开发,为项目建设拓展空间和配置资源。将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形成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项目的良性滚动发展格局。
(三)促改革,谋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我们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琐的问题。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切实降低营商成本。推动创新发展。积极打造环高校智力经济圈,努力建设“数字五华”,积极培育扶持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推进云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5亿元。
(四)抓协调,保民生,营造宜居宜业环境。一是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开工建设昌源北路延长线等10条道路,开工建设6座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二是绵绵用力,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数字化城市网格管理机制,完成万平方米违法违规建筑拆除任务。三是锲而不舍,全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蓝天、碧水、净土为目标,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以人为本,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扩容,卫生健康服务事业提效率,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等民生保障工作,积极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问:“西北片区”是五华区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一个区域要发展关键在于聚集人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要完善,那么五华区西北片区如何做到宜居呢?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项目?
答:西北片区是五华区三圈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二环与西北三环之间,是三环内极少的可供连片开发的区域,经过一段时期的深度开发建设,片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和产业不断聚集,一座新城正在聚势崛起。
就交通出行方面来看。截至目前,已有24条市政道路建成并通车,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31.9公里片区路网,还完成了排水管网46公里建设。目前,正在开展昆武高速入城段地面工程等共13条市政道路建设工作,共计11.2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施工。此外,拟建设的昆楚高速复线和昆倘高速公路起点也将与片区内的西北三环连接,近期大家可能已注意到,市住建局已发布公告,启动滇缅大道高架快速路建设工程的造价招标,将再建设一条连接学府路和西北片区的快速干道。第三,北起西北片区陈家营站,向西南方向斜穿昆明市区,南至昆明火车南站,全长43.38公里的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也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西北片区范围内共设陈家营、大河埂、大塘子、小屯立交四个地铁站,以及一个大漾田车辆段。片区预计将实现从点到面的交通辐射和从面到点的交通汇集。
从宜居方面来看。昆明新城吾悦广场已于年底开业,塑造起昆明西北商业“新核心”。个床位规模的云医院,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及五华区司法行政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55亩,规划医院选址新建项目已经正式动工。片区内还规划了省图书馆分馆、区级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五馆”以及体育中心。近年先后新建成公立的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五华实验中学、先锋小学、五华园博幼儿园。目前,正结合片区开发建设,拟新建2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片区公共服务水平将持续提升。
目前,除了以上项目以外,西北片区还有许多项目值得期待,例如,选址于片区王家桥区域的19号地块,用地84亩的全球知名、云南首家的“宜家项目”,已于年取得土地,现正办理开工前期手续,预计今年就将开工建设大型家具家居零售商场。此外,新希望白麓城、碧桂园“玺台”、“万科城”、中海璀璨新城、花鹤岭等项目正抓紧建设。而且,五华科创大厦、鑫韩广场、中铁云时代广场、固地尚城等商业楼宇皆已竣工,正在进行二次招商。相信西北新城将是一个宜居宜业,值得投资兴业的新区。
问:我们注意到五华区建设的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为解决滇池保护治理和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请您给我们大致介绍一下滞蓄防洪工程的理念,以及五华区未来将如何继续开展这一探索实践?
答:好的,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滞蓄防洪工程是借鉴海绵城市理念,既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又兼具面源水环境污染治理功能的综合性市政生态工程。
首先,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来看。长期以来,我们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焦点仅放在市区内排洪能力建设方面,忽略了昆明高原地貌的巨大汇水能力问题。城市防洪既要注重排水管网建设,还要注意迟滞上游来水,为市政排水系统工作赢得时间。为此,我区反复研究片区的雨量、水势、地形及生态状况,结合“海绵城市”关于“渗、滞、蓄、净、用、排”建设理念,通过下泄、中疏、上截、高蓄四大类工程措施,实施了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具体就是在山上:一是因山就势,建设若干沟渠,积极收集山洪;二是因地制宜,建设若干池塘和坝塘,努力蓄存洪水;三是科学合理,建设若干消力池、沉淀池,以及小微拦水堰和分水堰,多措施分水降速和减力沉沙。
以即将竣工的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为例,该工程投资9千余万元,竣工后将发挥近10万立方的蓄水能力。工程在年汛期即发挥了较好的效应,长期困扰龙泉路中段片区的城市淹积水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第二,从生态环保方面来看。工程使得山洪水不再形成地表径流冲击城市表面,将城市内源污染带入河道和市政清水系统,这就能够有效消减进入滇池的各项污染物,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工程除了对山洪发挥“错峰、调峰”等功能外,在必要时还将以清水为盘龙江补水,同时长期储存于山上一些未硬化池塘中的雨水,还将通过泥土,逐步渗漏补充地下水。而大多不外排的储存蓄积的净水,将作为周边景观用水、森林植被灌溉用水,以及森林防火后备水源使用,最大效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区除了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以外,还同步实施了“石盆寺、老青山滞蓄防洪工程”,今年还将启动实施筇竹寺滞蓄防洪工程,五华区将为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谢谢。
问:“补短板、惠民生”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民生保障要求,请问五华区在扩大基础教育资源规模,提质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等民生保障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成效如何?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答:近年随着城市化的拓展,城市的发展速度,人口的聚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五华区作为传统上教育资源较为富集的城区,近年也面临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问题。我们对此努力从优化布局布点、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水平三方面入手,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
一是编制完成了《昆明五华区教育资源布局布点专项规划》,并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市规划局审查,正在申报审批实施。年以来,在区政府有力统筹下,西北片区及北市区新增五华园博幼儿园、先锋小学、红云小学映辉校区,以及长城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既填补了公办幼儿园的空缺,又极大缓解了中小学的招生压力。
二是投资10亿元启动实施武成小学、韶山小学、龙翔小学、昆三十中等14所“十三五”教育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实施莲华小学选址新建项目。完成厂口中学改扩建,虹山小学拆除重建、昆二十四中实验楼、中央民大附中普吉校区特色训练馆等校安工程。完成2.5万平方米的校舍修缮。全面启动11个校点C级不安全校舍拆除重建工程。
三是“三名”工程成效显著。全区11所区属公办中学中,有省一级高中3所、省示范初中1所,其余7所为二级中学。33所区属公办小学中,有省级示范小学学校8所,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6所。14所区属公办幼儿园中11所为省一级园,其中4所为一级一等园。创建省级“学术工作站”2个、省级“名师工作坊”5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坊”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9个、市级“名校长基地”1个。4名校长获得“省名校(园)长”称号。荣获区级及以上各种专业荣誉称号的在职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44.52%。公办园和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8%。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以上,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年全区一级高(完)中高考本科上线率77.19%,一本上线率48.41%。目前,我区正在全力推动昆十四中晋级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现已通过省级评审。
在医疗保障方面,五华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医院皆位于辖区范围,医院相距不远。除此之外,刚才所说的云医院,以及在医院,都将进一步方便全市群众就诊就医。此外,我区还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入手,推进分级诊疗,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努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问:年五华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实施了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工程,完成“两坡一街”整治工程,建成洗马河带状公园。目前,翠湖北路的原省文联和翠湖北门周边区域正在施工,请问这是做什么建设呢?
答:在翠湖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了昆明市城市山水文化的特点,是镶嵌在昆明主城区的一颗“绿宝石”。近年,五华区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分期分步实施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努力让翠湖“‘亮’起来、‘美’起来和‘灵动’起来”。
目前,一期整治提升工作已基本完成,实施了翠湖水体净化治理,实现再生水补给及循环利用,擦亮城市名片;重塑了“两坡一街”(先生坡、沈官坡及景虹街)历史文化街巷风貌,展现出富有历史韵味、独具生活气息的街巷景观;拆除片区临违建筑约1.17万平米,并对翠湖环路不协调的电力、通信设施进行迁改;恢复和建成开放了洗马河水系及带状公园,重现“柳营洗马”历史场景。打通了云南大学与翠湖景观的通透视廊,为重现“小三山一水”景观格局奠定基础。
你刚才提到在建工程是一个区域内的两个不同项目,其整个地块位于翠湖公园北门区域,北邻翠湖北路,南邻翠湖公园北入口,总用地面积约40.8亩,估算总投资14.59亿元。
其中,地块东侧是“观翠广场”项目,用地面积约21.6亩,将在地上进行公益性绿化改造并建设休闲广场,同时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成后将打通云大与翠湖之间的山水联系,恢复山水相连的格局。力争年完成项目建设。
西侧是“翠湖春晓”项目,用地面积约19.2亩,将在地上打造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低楼层、低密度特色街坊、地下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及停车场建设。力争年完成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协调统一翠湖历史文化片区的风貌,提升文化内涵,彰显独特韵味,优化业态布局,释放发展活力,使之成为见人、见物、见事,留人、留形、留魂的特色街区。
来源:无线昆明五华区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薛江涛
责编:黄元杰
编审:王继红
推荐阅读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督导云南省工作动员会在昆召开
五华区委书记陈伟到多个部门调研,强调了这些事!
全省首个!五华区率先实践“吹哨报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