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匠领新南海技焕新动能”年南海区第十七届校企合作洽谈会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2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代表与50家本土企业代表,面对面洽谈组“CP”,共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探索创新技能人才引育模式。
洽谈会上,南海统计公布了深耕17年的校企合作洽谈会成果,有超5万名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经校企合作平台来南海就业。当前,南海已进入改革创新的窗口期、动能转换的提速期,技能人才成为加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南海区校企洽谈会连续两届邀请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造访南海,以此为“媒”,吸引更多技能人才走进南海、就业南海、建设南海。
持续挖掘资源过半院校新面孔亮相
当日,22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代表从广汕、贵州等地远道而来,其中包括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等知名院校,涵盖软件工程、图像算法工程、网络工程、机械冷加工等数十个热门专业。一名参会的企业代表表示,本届洽谈会邀请的院校很多“听说过但不曾谋面”,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格外对口,让企业充满期待。
据悉,为充分挖掘院校资源,提高校企匹配精准度,南海人社部门根据南海产业结构特点和人才需求,积极走访并定向邀请综合实力强、专业匹配度高的院校参与。经过初轮沟通甄选,合计22所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应邀而来,其中过半是“新朋友”。校企洽谈的朋友圈不断提质扩容,不但为南海人才引育拓展了资源,也为南海发展挖掘新潜力。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李友余表示,接到南海邀约学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目前学校正积极摸索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希望跟产业基础雄厚的南海企业结对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沉浸式“路演”洽谈院校互粉组“CP”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洽谈会特设了趣味十足的心动互粉环节,四家院校和企业先后登台进行“路演”推介。院校从最强专业、人才培育创新机制、校企共育经验等维度展示育才实力,企业则从行业地位、发展战略、人才晋升制度等角度释放吸引信号。台上嘉宾的精彩推介,吸引台下不少代表心动举牌,双方针对关键问题一问一答,并互赠“心意卡”组成校企合作“CP”。五华县技工学校副校长易兴华表示,这种“破冰式”的互动既轻松有趣、又富有仪式感,让初次谋面的双方减少拘束,迅速拉近距离,让洽谈的气氛更加热烈。
而在自由洽谈环节,企业和院校代表手持“心动卡”到展位“毛遂自荐”,当双方“情投意合”,便可互赠“心动卡”进入深度洽谈,对技能人才培育、发展模式等话题进一步交流。东丽膜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代表是第一次参加校企合作洽谈会,其表示,洽谈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希望借此平台,与院校达成稳定的合作,实现人才供需对接,为企业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
打造匠才之城17年引育超5万人才
作为广东产业大区、制造业强区,南海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以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才引育为突破口,不断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动能。目前南海区已建成总量达58万的人才队伍,其中,中外院士及项目3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85人,大城工匠人;打造了一支超45.57万人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军,其中高技能人才7.9万人。
近年来,为适应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南海持续深耕“鲲鹏人才计划”、“校企洽谈会”、人力资源服务月等人才品牌,搭建政、校、企多方合作共赢交流平台,为院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助力企业打通引才“痛点”。
自年举办首届校企合作活动以来,南海已累计促成家企业、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机构和家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促成合作意向逾项、累计提供就业或实习岗位逾4.7万个,引育人才超5万人。
针对人才培育,南海出台了条认定标准,81项人才配套政策,发放高达万元的人才补贴。在技能人才引育方面也有较大倾斜,例如,设置30万元人力资源机构引才奖励;发放每人最高达1万元的就业类补贴和5.8万元创业类补贴;向“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一次性奖励5万元,“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一次性奖励2万元,并允可申请认定为南海区第五类或第六类人才。
南海区人社局表示,南海正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技能人才认定、育匠计划等举措,高标准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从政策扶持、平台培育、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四方面着力,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期待各地优秀青年才俊汇聚南海发展,携手共同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