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梅州的景点,在梅州市五华县最南端与河源市紫金县、汕尾市陆河县交界处,有一个美丽又神奇的地方,北回归线刚好经过那里,那就是龙狮殿。
龙狮殿距五华县城90多公里,海拔多米,四面高山环绕,地势险要,一年四季,云蒸雾绕,给龙狮殿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地名由来龙狮殿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龙狮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呢!相传南宋末年,即公元年,末代皇帝赵昺在元兵的追赶下,怆惶南逃。一日逃到五华南部的一个地方,这里四面高山环抱,花果飘香。宋帝昺和大臣们看到此处四周山高路陡,中间几百亩盆地,觉得此处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足于御敌,于是萌发在此建殿的念头。同时,看到当地百姓夜里用槙竹照明(此槙竹有油质,生可点燃),便问:“这为何竹?”百姓答曰:“光明竹。”宋帝昺听罢,认为是吉祥之兆,便决定在此建都,开始叠宫殿墙基。
一天夜里,宋帝昺忽然听到一种野兽嚎叫,觉得十分惊奇。天亮后便问当地百姓:“昨夜什么动物嚎叫?”百姓答:“这是黄猄的叫声。”宋帝昺和大臣们听了大吃一惊。因为,客家话“黄猄”与“王惊”谐音,他们认为“王惊之地,兆意不祥,此地不可久留。”当天入夜,天下大雨,宋帝昺心神不宁,便点燃槇竹火把,冒雨怆惶南逃。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宋帝昺在此筑宫建都之事,把该地称为“龙狮殿”。清代长乐(今五华)县著名诗人温训有诗记述:“铁嶂蓄阴冥,龙狮扣殿扃。居人排虎栅,牧笠听牛铃。海气无边阔,云容不继青。当年文信国,奔逼此曾经。”
南宋末代皇帝的神奇传说给龙狮殿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由于龙狮殿是个偏僻的地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作为劳教场。龙狮殿资源丰富,曾经有过多名工人在此开采锡矿。
离龙狮殿不远,有个龙村镇硿下自然村,是五华最南端(与河源紫金县交界)的一个偏远、外人罕至的小村庄,蕴育了大片石臼群。
在硿下河的河床岩石上,逆河而上多米,大大小小石臼有上百个,大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少量为穿石形状,最深为3米,最浅约5厘米,最大直径3米,最小如碗口大小,形如葫芦、日月、心形等,远观有的像鹰嘴、人头等。河水流过石臼,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景象万千。远观这片群石,沟沟壑壑,堪称奇景。更重要的是,硿下村石臼,有些需要经过几十万年或上百万年的河水冲刷或翻滚磨蚀才能形成,非常难得。
如果你也想避开人海,
享受一份清净,
领略神秘风情与自然景观,
不妨抓住周末,
来龙狮殿看一看吧!
(图片来源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