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吾立圩到隆坪圩

从吾立圩到隆坪圩

“圩”的含义,在中国南方,指农村集市,是附近村落的农民、手工业者及小商贩买卖交换的场所。到乡村集市去买卖物品,称之为赶集或赶墟。

在集市上,人们交换物品、互通信息,因此圩场便成了地方的经济中心和信息中心,也往往是基层政府的所在地。

隆坪圩俯瞰图

在隆坪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先有吾立圩,后有隆坪圩”。也就是说,吾立圩的设立比隆坪更早。

吾立又称“五里”,据乾隆《兴国县志》,“五里”是指从秦娥山下的观音垇至吾立有五华里路程。

为豪坑,山多峻绝,渐至鳌源教富矣。其端正而圆秀者为君子岭,遥睇高峰耸起白云时往还者为秦娥仙峰,下岭为观音垇,五里至吾立、里富,三里至龙坪上乐村,而刘姓之新建节坊在焉。群山屯聚,土人呼为黄蜂山,朝阳庵居其上。

——乾隆《兴国县志》卷三

吾立村民郭玉招(83岁)

现在,吾立的人还常说到“圩坪”这个地方。“圩坪”位于万寿宫、戏台与立福庙之间,据说这里曾是吾立圩的中心。古吾立圩,有两条石头铺的街道,宽约三四米,街道两侧为有撑亭的店铺,撑亭是便于躲避风雨及太阳的走廊,亭里的石板台阶和长条木板可供人休憩。店正面为木板墙,谓之店板,营业时拆下,打烊时又封上。

现在的老人还见过吾立圩残存的零星店面,虽然没有人见过它们营业,但从招牌上看多为茶馆酒店。店门口挂着土招牌,木头上写着店名,亦或是在刷白的墙壁上写店号的,上面写着“住宿”等服务内容。在万寿宫旁边,立福庙后面,有一个前些年被拆掉的店面,叫“跃龙号”,听老人说,那里做饼卖,他们又叫那里为“饼店下”。解放初期,吾立圩还有两三家商店,那时的饼店下就已经没有卖饼了。

吾立万寿宫戏台前的圩坪遗迹

吾立圩究竟建于何时?没有人能确切的说得出来。在《兴国县地名志》“吾立”地名词条中是这样说的:

吾立圩清康熙年间杜氏由安远县迁此。以精通武艺而自立设圩,为武立圩的谐音。

杜光煜

吾祖杜公光煜,字明淑,生于清顺治十二年乙未岁(年),在康熙年间娶妻钟氏,夫妻俩德厚志高,同心共意从安远奔徙兴国本清德吾立,创基立业,置田买岭,大展鸿图,二十九岁癸亥年(年)生子,连养有七,同在康熙年间创建祠堂。

——吾立杜氏宗祠建祠简序

吾立杜氏光煜堂

杜光煜从安远的禾丰三堡(现在天星镇大丰村)来到吾立的时候,兴国刚经历了明转清的朝代更迭,巨大的战争创伤导致兴国十室九空,孤魂遍野,满地蓬蒿。比杜光煜更早来的还有钟、古二姓(老人们根据地名“钟古湾”推断),与他同期或后来陆续来了涂、李、文、萧等各姓氏,吾立的人烟又多起来了。

到乾隆初年,吾立成了人口稠密的村落。

乾隆初年,隆坪境内的村庄

咸潭、冷坑、龙下、龙坪、上乐、旗岭、吴迳、吾立、合龙、蔴坑、敖园

——乾隆《兴国县志》卷三

吾立村民

杜光煜一连生子七人,子孙满堂,人丁繁盛,是吾立的第一大姓,再加上杜氏族人崇尚武艺,威震一方。大概在这时候,杜光煜设立了吾立圩。

现在的杜氏后裔聊起时常说,过去,吾立杜氏打手很能干,武功高强,十六岁以上的人驮不起条子的,连做公堂都没有份。

杜思汉(80岁)

可是,乾隆十五年(年)编的《兴国县志》的地图中,兴国县有龙江头、茶源坑、营前、赤墈(江背洞)、方太、高兴、半迳等七个墟镇,吾立并没有列入其中。

乾隆兴国县地图(部分)

至同治十一年(年)《兴国县志》地图载,兴国有崇贤、方太、高兴、龙坪、枫边、石印、城冈、莲塘、古龙冈、江口、龙冈头、茶口、东村、幛幕山、营前、江背洞、梅窖等十七个墟。“龙坪”即“隆坪”,吾立圩也还是没有列入其中。

同治兴国县地图

有关隆坪圩的设立,可以从浯溪刘氏四修族谱找到很确切的文字记载。

《正倬公传》

刘公正倬名文谟,字显达,原族浯溪。生长隆平,上洛人也…岳大人生平素行可悉数焉。大人昆仲五,行居四。…原配谢孺人,生诸舅五,女一。…例授明经。…隆平(即隆坪)周围数十里许,乡民杂处,苦于交易,艰于往返难于至县,大人捐己地以开市,更定常期,一旬维三,每月有九,使远近皆得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既不至坐困,亦无事增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靡不交相称道,脍炙人口,其利于乡村也,不诚公且溥哉。书曰,懋迁有无,化居易日。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追,各得其所,胥是道也。

——嘉庆七年(年)壬戌仲冬月,邑庠生钟蓝秀撰

刘建桥翻阅族谱

正倬,是正传(刘子星,见《隆坪刘子星与姨婆阶》)的弟弟。在当时,隆坪周围几十里都没有圩场,村民要到县城去交易,很不方便。刘正倬便捐献土地建立市场,并规定十日三圩,一月九圩。

正倬

正倬,宣祯四子,名文谟,字显达。贡生。生于康熙丙戌四十五年(年),殁于清乾隆乙未四十年(年)。娶城冈背谢达华公女,夫妇合葬隆坪上乐。继娶坝南陈氏,葬隆坪兴隆墟背窝尾。子五。女一,适城北内邑庠生钟蓝秀。

——见浯溪刘氏四修族谱

浯溪刘氏四修族谱

结合正倬的生殁情况及乾隆《兴国县志》可以推断,隆坪圩应该是在乾隆十五年(年)至乾隆四十年(年)之间设立的,此时刘正倬五六十岁了。

从刘氏族谱还可以知道,当时的隆坪圩叫做“兴隆圩”。

吾立立福庙

《正倬公传》“隆平(即隆坪)周围数十里许,乡民杂处,苦于交易艰于往返难于至县”,是不是当时还没有吾立圩?还是钟蓝秀为了突出其岳父刘正倬的功绩而有意这样写呢?

因为缺乏相关的文献资料,吾立圩的设立难于推断确切年代。

钟时敏(84岁)

从传说及古碑记载,吾立最鼎盛的时候应该在嘉庆(年左右)至光绪二十六年(年),吾立十多个姓氏团结一致,为吾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于河高地俾,道光丙戌(年),众民将立福庙从吾立水口迁至吾立圩;道光七年(年),于吾立圩重建万寿宫;同治丙寅年(年),再次重修立福庙。

每年八月真君生日,吾立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吾立圩热闹非凡。

在解放前,八月庙会,坊神庙打保奏,别处坊神庙会来万寿宫加职。加职队伍庞大,马轿连成长龙,有百来人,几十匹马。小孩骑马,老人坐轿,还有仪仗队在前面开路,放山炮,铜锣喧天,鼓乐齐鸣,浩浩荡荡。整个吾立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旗帜飘扬。

道光七年(年)某一天,江背水沟子铜铺店里来了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自称是吾立圩的人。只见他清风道骨,仙逸飘飘,定下一口大香炉。香炉铸好后,铺主便向老人要钱,老人说:“你将香炉搬到吾立圩后,就说找一位姓许的人,他自然会付钱给你的。”第二天,铺主请人扛着铸好的铜香炉来到吾立,正逢万寿宫重建竣工,整缘酒,他问问四处,均不见有许姓之人。休息之时,铺主来到万寿宫内在真君面前虔诚参拜。抬头一看,那天到店铺的老人不就是眼前的许逊,许真君吗?店主掀开真君的长袍,果然有几个银锭。自此,吾立圩更是声名远扬,前来万寿宫求签拜神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万寿宫签上还写着吾立永春圩,“永春圩”就是吾立圩的古称。

吾立村牌楼

吾立万寿宫

根据吾立杜氏说,吾立圩大概在清末民国初年衰落了。

传说,清末民国初,隆坪圩管理者为了收割更多财富,凡是赶隆坪圩的,就是挑大粪的也要收落地税。因此,很多人就到吾立赶集。隆坪的人就在路口设卡,不准外面的人进吾立。即使如此,吾立圩仍然更烊,隆坪圩依旧空荡荡的。

隆坪圩理事人就暗暗雇佣一些流氓乞丐,弄些狗粪牛屎洒在吾立大街上。数次后,吾立杜氏失手打死了一个叫花子。隆坪刘氏出面了,叫人抬着乞丐尸体,要到吾立圩上验尸。

吾立杜氏听闻,敲通锣鼓,将信息传递出去,瞬间,杜屋人蜂拥而至,几千刀棍拦在圩口。

杜、刘两派人马僵持不下,惊动县衙。经县府调停,杜、刘双方达成谅解。可县官当时断了,说,吾立不准开圩,隆坪不准抽落地税,保留隆坪圩。就这样,吾立圩被官断掉了。

老辈们说:“在吾立口上验的尸。自那县官踏了一脚在吾立村水口后,吾立就开始衰落。”

立福庙古石碑

隆坪刘氏也说,吾立圩是被隆坪刘氏拉出来的。而这个人就是刘传煌。

传煌,家怀长子,字星明,号凤翔,名飞腾。太学生。生于清同治癸酉十二年(年)。续娶山龙谢传魁女。

据说,传煌夫人谢氏,均村山龙人,干事果断麻利,人称“麻利太婆”。

当时作为一堡中心的隆坪圩,竟然不如吾立。且两圩场之间仅仅相距三华里,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隆坪刘氏派人到吾立圩赶人,效果不佳。麻利太婆见状,带着一群妇人到吾立,圩圩将打屠(屠夫,卖猪肉的)等人尽数赶到隆坪,这样,吾立圩便慢慢的淡了下来。

刘传煌出生于年,续娶均村“麻利太婆”谢夫人时应该在三十岁以后,那已经是清末民国初年了,这样,与吾立杜氏传说的年代也吻合。

民国时期地图上标有“五里圩”

也有人说:

过去建圩要在圩坪中间埋铜锣或兜锣(小锣),谓之圩胆。

吾立埋的是兜锣,不够大气。

吾立都是小姓,杂姓,十多姓,没有大姓的支持,故吾立圩不能长久。而隆坪有钟、刘两大姓。隆坪圩位置原来属于姓刘的,他们建圩得到了木梓垇钟姓的支持,就逐渐做大,并将吾立圩淘汰了。

上洛古庙

当然,建圩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但也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区位因素。

隆坪位于多条河流的汇合处,现在上洛古庙附近,被称为三江口,在清朝末年,小板船和木筏可从高兴逆流上溯到此。

隆坪还是多条石路汇集之地,是个小小的交通中转地。

隆坪网脚之广,是吾立无法匹比的。

因此,作为仅仅相隔两三华里路的两个圩场,吾立被隆坪合并也就成了必然。

此后,隆坪圩作为地方乡镇中心的所在地,圩场位置再也没有变过。

隆坪真君庙旁河流上的“门槛石”

传说过去的小船越过门槛石到达三江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隆坪圩有2条街,全圩占地平方米,建筑占地平方米,居民多人(非农业多人)。农历一、四、八为圩期。

年6月起,隆坪圩期改为农历双日,一直延续至今。

隆坪圩全景图

主要参考资料

乾隆《兴国县志》

同治《兴国县志》

《兴国县志》,87版

《兴国县地名志》

浯溪刘氏四修族谱

1

《隆坪系列》精彩推荐

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原文

隆坪刘子星与姨婆阶

隆坪美机坠毁事件

红军主力在隆坪

鳌源区苏维埃政府

隆坪背石水库

隆坪暴动

张尚瑗游秦娥山

隆坪—木客之乡

隆坪木梓垇

兰溪陈氏

秦娥山

彭宗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jq/1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