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上世纪30年代,昆明。有一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乞丐,拄着木棍,混在难民中进了城...他头发已经结块,风尘仆仆,就像一个刚挖出的芋头…更奇怪的,是他紧紧抱着一个咸菜坛子...在一所大学门口,他遇上了刚出门的校长梅贻琦。乞丐拉着梅贻琦的手,说:梅先生,我终于到了…梅贻琦看了半天,才看出,这个人竟然是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赵忠尧。而他怀里的咸菜坛子放着一个铅管,是中国当时唯一的50毫克镭…原来,北平沦陷,赵忠尧趁着夜色潜入日本人占领的清华大学,偷走了镭…为了躲避追捕,装成乞丐,千里走单骑,把中国核物理的重要家当,带到昆明...此时,放射性极强的镭,已经灼伤了他的胸膛…年11月,华北沦陷。中国优秀的三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开决定南迁,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存在不过8年的“最穷大学”,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多名学生里,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位两院院士及多位人文大师…欧美教育人士称:世界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昆明。有一部国产纪录片,把镜头对准了这所传奇大学:《西南联大》陈寅恪的眼自年梅贻琦掌校以来,清华气象焕然一新,有识之士纷纷慕名而来,大师云集,熠熠生辉。这一时期,清华的教授人数,大大超过讲师和助教,作为学术界的顶尖人物,陈寅恪享受着特殊贡献者的薪资待遇。到年上半年,他的月薪已有元,为清华教授中月薪最高者。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一元钱可以买8斤猪肉,在正阳楼吃两只上等的“高粱红”肥大螃蟹。八元可月租有20间大房子的四合院,二十元可开销一个四口之家一月伙食,五百元可购置一辆小轿车。此时,陈寅恪实属富豪。“年7月6日,星期二,晴,晚7点至8点。偕陈寅恪散步,坐体育馆后球场,观晚霞,至美。”——吴宓日记年7月以前,陈寅恪的日常,岁月静好。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一天之后天津沦陷,南开大学在日军轰炸中沦为废墟,战争,就这样突然来了。年9月,陈寅恪失去了父亲,听闻日军占领了北平,85岁的老父陈三立大放悲声,苍天何以如此对待中国也,从此拒绝服药进食,以死明志。现在,陈寅恪面临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将决定,他是否失去自己的右眼。要免于日本人的拉拢和胁迫,必须尽快离开北平,偏偏在这时,右眼视网膜剥落,医生叮嘱必须立刻入院手术,不可延误。陈寅恪考虑到当时接受手术治疗,右眼视力恢复虽有希望,但需时日长久,而更需要的是,他绝不肯在沦陷区教书。通过与妻子严肃交谈,反复商量,他做出了慎重而艰难的决定。放弃手术治疗眼疾,准备迅速赶往清华大学内迁之校址,在父亲刚满“七七”尚未出殡时,他隐瞒了教授身份,携妻带女,离开北平,决心用唯一的左眼继续工作。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亦开始恶化的陈寅恪,坚持准点到校上课,空袭警报响起时,常常带着凳子,在住所前的大土坑里躲避。昆明多雨,坑里经常水深盈尺,他常常坐在水里,等待警报解除……闻一多的茶年,武汉。因为抗战局势,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决定搬往昆明。出发前,闻一多抽空回了一趟武汉老家。老友邀请他留在武汉,到教育部任职,他婉辞了。老婆气炸了:为什么不留下来?兵荒马乱!我们好不容易才能团聚…当时家里4个孩子,最大的10岁,老婆责怪得不是没有道理。闻一多只能喃喃的说:学校太困难了,太困难了…临走前,他叫醒两个儿子,说:我走了,将来,云南见吧。话还没说完,眼泪先掉了下来。从小在城市生活,出国留学的“假洋鬼子”,在国难之际,走过湘西村庄,走过长江河滩,走过贵州大山…一路上,他唱着那首《桑塔露西亚》:看晚星多明亮,闪耀着金光。海面上微风吹,碧波在荡漾…多里路走下来,鞋底薄了,胡须长了,皮肤黑了,心眼也敞亮了…有人说:这是闻一多走出殉道之旅的第一步。到了昆明,房租贵,置办家具花了一大笔钱,闻一多很快用完了手头的存款。加上通货膨胀,堂堂的大教授,月薪不过等于战前的九块八毛...他给妻子写信说:快一个月了,我没吃过茶,每天喝白开水。今天到了陈梦家那去,他把不要的茶叶给我,哈,我总算是开荤了…华罗庚的房子西南联大刚建校时,没宿舍,没教学楼,没办公室…除了人,什么都没有。如何安置老师呢?学校出钱租一个院子,上下楼各住几户人家。那一年,华罗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一家六口没个落脚地。仗义的闻一多说:不如来跟我挤挤?住了进去,华罗庚愁了:闻家人也不少,两家十几口人,挤在10多平米的小厢房,靠个布帘隔开,晚上打个喷嚏都能把隔壁吵醒...后来,他在昆明城外20里,找了个便宜住处。就是在猪圈牛圈顶上有个堆草料的棚子。全家人吃饭睡觉都在里头。晚上,一个香烟罐子上放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就算是灯。有时候,楼下的牛挨着墙擦痒痒,那就惨了,整个棚子地动山摇、危楼愈倒,猪叫牛叫乱成一团…人在楼上,跟喝了酒一样,站都站不直。华罗庚自嘲道:别人说我是清高教授,唉…都不见哪里清高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费孝通的书稿云南,昆明。五华山上,明晃晃挂起了三个红球。意思为:紧急警报。广播里又一次响起了尖锐的长鸣,刺着每个人的耳膜。老百姓们一边收拾着家里的金银细软,一边啐了一句:小日本,又要搞空袭了,烦人!据统计,战争期间,日军战机先后次空袭云南,最多的一天,出动27架飞机轰炸昆明。西南联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一家,习惯了每天要跑警报。有时候他会带上一本书,在躲在防空洞里看...年10月13日,西南联大遭遇了最严重的一次空袭,整个师范学院被夷为平地。而费孝通的家被炸毁。四小时前,好好的一个院子,成了一片废墟。前后房子都倒了,满院颓垣断壁,破烂的书报、玻璃…埋在一寸厚的灰尘下。费太太哭了,费孝通却笑了,因为他在废墟里,找到了正在翻译的《人文类型》手稿。他顾不上掸去上面的灰尘,紧紧揽进怀里…李政道的求学生活年,上海沦陷。15岁的富家少爷李政道,沦落成身无分文的小难童,靠打扫茶馆吃剩饭,艰难求学度日。幸好,四年后,他进入西南联大学习物理。当时,西南联大的条件,并不比逃难的生活好。宿舍,是建在坟地里的茅草屋,小,挤,乱,脏…一间宿舍40个人,上下铺,两个床紧靠在一起,翻个身,旁边的人都会被摇醒...食堂的饭,被戏称“八宝饭”。是哪八宝呢?除了红米、稗子、谷子、麸皮,还有石头子、老鼠屎…即使是这样,也要抢着才能吃饱。因此,西南联大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们,便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盛饭形式——“飞碗”:先盛半碗,迅速吃完后立马再盛一碗,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吃到更多的饭。最可怕的是,臭虫还特多,咬到人夜不能寝、浑身都痒。最后连女生都习惯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人与臭虫和平共处…但是,此时的西南联大,堪称当时世界最好的学校之一。中文有闻一多、朱自清…哲学有冯友兰、金岳霖…社会学有费孝通,历史有吴晗,数学有华罗庚,物理化学的有吴大猷、赵忠尧…有一门课叫《欧洲名著选读》,9个教授轮番上课:钱钟书、吴宓、莫泮芹、吴可读、叶公超…据说,因为老师太牛了,很多学生穿越整个昆明城,去其他学院蹭课。年,李政道这个物理天才少年,通过教授推荐,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年,他和同是西南联大出身的杨振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部《西南联大》共5集,每集50分钟。目前豆瓣评分9.3,还在上涨。有网友评论说:民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不管是任教大师,还是跋山涉水的学生,都是在艰难时局下大放异彩的璀璨群星!当时的西南联大,哪有什么像样的教室,坟地里盖的平房,铁皮做的顶,泥巴垒的墙,窗户是拿纸糊的…遇到下雨,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叮当叮当,嗓门不够大的老师,上不了课。有一次,教授陈岱孙实在没办法,在黑板上写下来:下课赏雨。满屋子的青年才俊,坐在木椅子上,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风雨声…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们和这座烽火下的学校一起,在历史的洪流中挺直脊梁,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家国情怀。西南联大的校歌里,有这样一句: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这群将个人理想与家国理想融为一体的人,有对学术研究非功利性的热爱,有对学生天性的尊重,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至于连痛苦不堪的迁校路程,都被看作是接触真实世界的教育。评价中国文人,离不开“风骨”这个词,将“风骨”一词分开,就是“风度”和“骨气”。风度,源于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天下为公的坚守。(引用自: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炮火中的西南联大,颠沛流离的文人大师们,他们的身体力行,让亿万中国人看到了“风骨”二字的真意...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西南联大渐渐远去,但它的传奇故事,将以图文、影像、口口相传的方式,永远留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qh/1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