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坪社区东邻三家村与洞山村为界、南与沙坝村相望、西与热海社区相连、北与火山社区接壤,距县城约3公里,村域国土面积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95公里。村落南靠青山,东、西、北三面均分布肥沃农田,农耕便捷。村前绮罗河分两岔自东南向西北穿过田坝,村后罗生山梁之西为腾冲机场、山梁东麓有保腾高速公路。全村有长洞、山面、山后、团山、何家寨5个自然村,辖20个村民小组人,村民以汉族为主,有李、杨、许、张、谢、梁、孙、段、寸、何等姓。
村委会驻地海拔米,境内最高海拔为何家寨玉皇阁米,最低海拔为山面自然村米,森林覆盖率44%,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毫米。全村耕地总面积余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林地余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己卯年(公元年)阴历五月初四、初五日考察“腾越中坞”,《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十四》载:“过水应寺,又东二里,两逾南山北下之支,有寺在南峡中北向峙,即天应寺也,其后即罗生主峰,仰之甚峻……其条冈分布……冈东尽处,竹树深密,绿荫袭人,披映心目。其前复起一圆阜,立平畴中,是为团山,与此冈断而复续……复东向循南山半里,其北复起一长阜,如半月横于前,是为长洞山”,文中所记录的地点,即今腾越镇洞坪社区的大致范围。
洞坪社区地理区位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浓厚。村民为中原汉族后裔,千百年来环座罗生山、鱼山山麓而居。汉代以前,洞坪自然村村名依罗生山形称为“罗生山里”,长洞自然村因山形似鱼,村名称“鱼山里”。
明代,长洞改为常洞。清乾隆三十八年称长洞乡,乾隆六十年称长洞为永安乡。道光年间,长洞称长洞屯,洞坪称洞坪屯,为大董练下辖八屯中的两屯。民国十八年(年)县下设5区34乡5镇,长洞属第二区,区公所位于长洞。民国二十八年(年),乡以下设保,长洞为第七保,洞坪社区为第六保。民国二十九年(年)第二区区公所迁建于大董。
年2月21日,洞坪、长洞同属第一区城堡镇第六村即长洞行政村,村公所位于长洞李茂发家。年3月-12月调整行政区划,长洞、洞坪、河外、团山、山后、何家寨六个村为第一区洞山镇下的联合乡。-年,对乡级进行调整,长洞、洞坪属第一区洞山镇下辖的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年转为高级合作社。年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老一区范围(城关、和顺、小西、洞山、打)成立东方红公社,全县以军事编制,长洞村和沙坝村同为一营,洞坪山面、团山、山后、何家寨同为另一营。年,洞山乡改为洞山公社,长洞、洞坪分为鱼山管理区和洞坪管理区。年1月,长洞、洞坪分别改为大队,同属洞山公社。-年,长洞和洞坪称洞坪乡,洞山公社为洞山区。年,洞山区改为洞山乡,长洞和洞坪同属洞坪行政村。年,洞山乡改为洞山镇。年,洞山镇并入腾越镇,洞坪行政村改为洞坪社区。
村落传统民居格局保留了中原民居特点,院落布局多为“曲尺形、一正两厢、四合院、一正两厢带花厅”,外墙采用当地火山石、青砖或土基,内部为木料榫卯结构。飞檐、雕窗、照壁的精雕细刻和青墙灰瓦的朴实色调,是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具体体现。
当阳寺:位于白鹭园,占地㎡,建筑面积㎡,始建于元代,大殿重修于民国二十五年,寺内供奉21尊佛像。主殿由观音殿和土主殿并列组成,殿前三栋厢楼分别连接主殿形成两个天井。主殿地势抬高,使用传统木结构,院落整洁紧凑;侧院较小。
玉宝寺:始建于汉唐,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佛像13尊。主建筑分为三殿,中为观音殿、右为大雄宝殿、左为土主殿。两厢房位于观音殿左右,为僧人起居室。
文宫:始建年代不详,毁于清咸丰年间兵燹,现有文宫正殿附两厢为民国十八年长洞阖村士庶重建。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佛像5尊。
天应寺:即腾越天应古寺,位于洞坪村南面罗生山之半山腰,如《徐霞客游记》云:“过水映寺,又东二里,两逾南山北下之支,有寺在南峡中北向寺,即天应寺也,其后即罗生主峰,仰之甚峻。”乃邑内名刹也。寺院占地面积六亩有余,建筑面积约1.5亩。寺院始建于何时今已无从考据,其寺院名称之由来及清前之历史概况于碑文中可知。
阴石
清康熙三年(年)原明末进士腾人胡璇先生所撰《天应寺碑记》全文云:腾城南十里许,洞坪村南,有古刹焉,其中两石对峙,一则四时浸润,虽旱亦液,一则坚燥,作炎蒸汽,诚所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者。先代遂以“天应”称,然亦仅留其名。至嘉靖间,乡人补葺,复为中兴举。历至崇祯丙戌岁,而古迹又不可问矣。昆池僧本空者,以先机砌土,翔集避地,住锡于斯,时明经段有襄云、庠生许有宗洙,缘为“虎溪社”此中。禅心对月虽透光明,然半趺荆于大圣人前,终何以为长跪请也,遂视一钵一衲为长物。爱合二居士募各乡善信,参差以需静主。且古木人稀,山钟韵远,又所谓“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者也。
阳石
然当兵火时结构,盖亦苦矣,又为后之供养计,恐衣钵无依,复置常往田亩,僧又作开山鼻祖矣。虽然可深异者,有俗僧,有盲僧,皆假如来为一护身榜。本空曰:“不然,西方弟子固为大千一总檀越,然犹龙何像?五千何言?一贯何来?本铎何往?是犹佐梵王而御天立极,故函关老人、尼山父子合为一家,现身说法。”又此山之所以独超众刹者,会统宗也,醒人心也,传千古长夜一灯也。自是祝者,琼芝瑶草应乎坤,景星庆云应乎乾,祥麟威凤应乎物,忠臣孝子应乎人。睹斯山者,当有泠然御风之思,当有北窗高卧之想。余以六十有七之年,抱入林不密之愧,传比丘心,禅三圣学,是不可以无记也。记曰:天不爱道,地不爱宝,笃兹袛园,生生不了。昔以山灵,今以山老,维我同心,世联其好。
玉皇阁:始建于乾隆五十四年(年),乾隆五十九年落成。依山就势,自下而上由山门、观音殿、大殿和老君殿、老姆殿组成。占地㎡、建筑面积㎡,佛像63尊。
许氏宗祠:建于年,位于山面
李氏宗祠
杨氏宗祠
白鹭园:位于团山,每年春夏秋初,成千上万白鹭栖息于竹树深密、松杉葱茏处,如绿海之点点白帆。
历史人物:
寸开泰(-年)--字晓亭,号心丹,清同治二年(年)出生于洞坪,是明清时腾冲6位进士最后一名。光绪三年(年)补博士弟子员;光绪十一年(年),贡生寸开泰被腾越厅同知陈宗海选拔作《腾越厅志》再版校对,经两年成书;年到省城乡试考中恩科举人;年赴京会试,考中乙未科进士,任清廷刑部主事,年加五级授中宪大夫;后因清廉直言,不善逢迎,屡左迁,先后任山东司行走,贵州补用知州,平安知县,云南丽江县教谕。回腾冲后任来凤书院主讲,腾越铁路公司协理,腾越厅议事会议长。宣统三年(年)腾越辛亥起义胜利后,任都督裁判局负责人。民国元年(年)任腾冲第一届议事会议长,年任腾冲县劝学所所长,后任五届联中校长。一身正气,学识渊博,热心史志著述,教绩卓著,对地方教育文化贡献殊多,著有《八十一株梅花馆诗古文词稿》,纂有《龙陵厅志》、《腾越乡土志》、《寸氏族谱》,擅长铭诔诗赋楹联,其中《腾冲龙光台长联》久负盛名。于民国十四年(年)逝世。清政府赠于的“进士弟”匾额收藏于和顺博物馆。
长洞桥房
李沾泽--字雨轩,长洞村人。曾在昆明五华书院读书,后为辛酉(年)拨贡;年省城乡试考中丙子科补行甲子科(年)举人,获清廷赠“文魁”匾额;光绪四年(年)被时任腾越厅同知的陈宗海遴选为修纂《腾越厅志》的四人之一,于光绪九年(年)完成。
赵蓬楼(-?)--名映灜,生于清光绪六年(年),年赴省城昆明乡试,考中庚子科举人;年以“文章第一结上缘”赴京会试,考中清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后钦命签诣任广东勘盐田盐大使农商部顾问,补用场正堂。后弃官从商,于国内及缅甸、新加坡等地经商,回国后曾任腾冲五届联中校长,腾冲县商会会长等职。
清贡生及其他:
李时俊:长洞村人,光绪二十八年,钦命云南禁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林绍年颁任“乡钦实”,赠匾额旗牌。
许氏宗祠
许蒲国:字卫臣,洞坪人,清末任临安县训导八年,民国初年,任腾冲县教育副会长、维西县知事、腾冲商界实业员长、团保总局长、腾冲县第一届议事会副议长,腾冲县立中学创始之一。
许奠国:字重臣,洞坪人。年,和顺乡筹办私立益群中学,校长寸树声邀许奠国协助创办益群中学。年,任洞山华英中学校长。
张映文(张高人):洞坪社区人,国民革命军腾冲独立大队军医,腾冲医师会会督察委员、常委,兼作洞坪乡学校董事会董事长。解放后,组织腾冲县卫协,他是发起人之一。
许晋廷:洞坪人,民国时期任大理商会会长。
云南武备学堂(后为云南讲武堂)--李超成、李荣富,李荣贵、李家俊。
李家昌--字子盛,长洞村人,清末追随孙中山革命,为同盟会会员,襄助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军务,曾任北伐军中校、云南省督军省长唐继尧秘书、民政司署秘书、曲靖县长、大姚县长,云南省第二届、第三届议员(民国6年至14年),腾冲县教育会长、民教馆长、“联中”、“省中”校长,辛亥革命时期曾协助同盟会缅甸仰光党部公举来腾代表铙潜川等人调查腾越辛亥起义首领刘辅国事迹,由其撰写了《刘君弼臣之历史》一文,对刘辅国毁家纾难合力支援、策划、领导辛亥革命的功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抗日战争中,任腾冲维持会副会长。
许诚国--洞坪人,广东韶关讲武堂教官,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北伐,任中校团长之职。
李正仁--长洞村人,抗战时在国民党陆军部供职,参加抗日曾负伤,后在 中央国防部第一厅任职。
黄埔军校学生--据《黄埔军校腾冲籍校友通讯录》记载,原洞坪村中,许卫廷、许际泽、许际才、许本贞、许庆廷、许仁敏、李正智、许仁孝、张家然、许可仲、杨文伟、李正礼、李正智、许仁爱、许可显、寸时镒、许景明、许宪云等18位黄埔分校的爱国青年毕业后全部在抗日各部对日寇作战,在国内各抗日战场英勇抗战、属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敌、在滇西任教官培训地方武装、在护路营保卫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任军医随军救死扶伤、任谍报员冒死深入敌占区刺探敌人情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抗击日寇救民于水火英勇作战、出生入死,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挺身而出、血战到底,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洞坪又被誉为“黄埔村”。
房桥里休闲的村人
古树名木
传统街巷空间
传统民居
喜欢腾冲,就白癜风中药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