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五华县华城镇城镇村污水处理站。
记者/钟小丰 通讯员/张炳锋
说起污水处理,以前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的专利,在山区和工业落后地区则没有必要花这份儿“冤枉钱”。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如今在梅州市五华县,人们的观念正在逐渐转变。
五华县是梅州市的人口大县、但同时也是财政小县,年的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为8.16亿元。年,当地政府却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加压,除启动建设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琴江新城污水处理厂之外,还在年投入万元建成县城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后的基础上,投入1.6亿元建设镇级污水处理设施。
日前,笔者走进五华县转水镇污水处理厂,看到椭圆形的人工池塘、红色透水砖铺设的人行道、生机盎然的绿化树木、白墙蓝瓦的独栋建筑,而污水管网、沉淀池等真正唱主角的设施则是尽可能被转入地下,多种树多绿化,少占用地面,同时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全自动控制模式,将运行数据和实时画面传送到县城污水处理厂总控制室远程调控运行。该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立方米,主要收集圩镇周边约3万人口的生活污水。
早在3年前,五华县就在华城、安流、棉洋3个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探索镇级污水处理模式。华城镇设计日处理立方米的处理厂现在持续满额运行。年5月份处理污水3.43万立方米,平均每天立方米,最多的一天是立方米,最少的一天也有立方米。该厂自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有效处理了华东中学、农贸市场和圩镇周边约3万人的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厂的成功运行为当地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年以来,五华立足粤东北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启动建设除县城规划区和华城、安流、棉洋3个镇以外的11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1.6亿元,日处理规模为1.1万吨,配套管网21公里,年新建的11个项目中已经有5个通水试运行,按计划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在低洼处建设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是五华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又一项举措。当前,五华全力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在9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按照人口数量,择机建设日处理能力分别为20立方米、30立方米、50立方米、立方米等4种规格的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在其他个行政村,引入社会资本计划投入约18.6亿元,采用无动力或微动力,以打造小景观、小公园的思路,建成一批绿色、精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至年,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实现全县个村(居)全覆盖。
原文出处/梅州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