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层面出台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其高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用改革的办法加快振兴梅州足球事业,梅州足球同样也要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梅州足球该往哪走?梅州的足球“硬件”是否允许人人有球踢?在学校里踢球的“娃娃”们是否能享受“快乐足球”?
前国家队主教练朱广沪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如何重振足球之乡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抓住国家战略机遇,重视青训和基层教练培养。
更有梅州资深足球界人士呼吁从足球之乡走出去的足球界人士和企业家“游子”回到故乡来,为足球之乡早日振兴出心出力!
于普通百姓而言,想更深入了解梅州足球,也许更好的方法是深入到一线的职业球队去,看一场职业球赛,探访一下球队的生活和训练,感受一下足球的氛围和魅力。近日日报君探访了梅州五华队的“家”——五华县河东镇琴江畔的训练基地。
球赛会有的,球队探营也必须有!跟着日报君的镜头走一遭呗!
探中乙最专业的训练基地之一年12月23号,梅州五华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琴江畔,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总投资约万元。基地建有11人制和7人制足球场各一块,并配有力量训练房、力量训练器械、木糠跑道、运动员休息室、冲凉房、干蒸房、冰疗池等相关训练设施,另外新建有办公楼、医务室、会议室、运动员宿舍、运动员餐厅、洗衣房等生活、办公设施。
球员在训练结束后放松
健身房
小编认为霸气外露的球队大巴
网式足球,寓练于乐
输家要钻赢家的裤裆
看得出来,赛季开打前的梅州五华队,人员齐整,训练有序,球员心态放松,球队整体氛围较好。俱乐部总经理曹阳表示,俱乐部本赛季投入稳定,目标长远,技战术风格将延续,讲求地面配合,经过前两个赛季的积淀和对本赛季对手的初步研判,本赛季冲甲成功率较高,请广大球迷继续支持梅州五华队。他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予持续的政策支持与扶持。
现在,看各方观点说梅州足球,同意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尽情在楼下拍砖哈!
“新常态”如何进入状态?人人有球踢应成为“新常态”。场地是发展足球必不可少的条件,当人人有球踢成为可能,梅州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的足球人才。据市体育局统计,全市现有足球场为块,平均每人只有1块足球场,与足球发达城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而上述大部分是学校球场,并未实现全面开放。多人爱踢球,但并不是人人有球踢,场地的缺乏让不少人的踢球热情无处安放,这无疑制约了梅州足球的发展。
浓厚的人文环境应成为“新常态”。3月22日,英超利物浦对阵曼联,安菲尔德球迷为中国上海一名瘫痪的利物浦球迷高唱队歌《你永远不会独行》,场景令人动容。在英超、西甲等联赛赛场,这类温情场面司空见惯,而这种极具人文情怀的元素,成为足球强国最具辨识度的一个标志。梅州球迷的热情无需赘言,大家参与足球,无非是想让踢球的人、看球的人都拥有一种认同感。当某一天,梅州的赛场处处现温情,梅州足球的形象将得到质的提升,市场、影响力等就会自然而来。
“快乐足球”应成为“新常态”。足球最重要的作用是强身健体,以及给人带来快乐。“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校园足球也搞了一段时间,但很多学校将其作为争夺锦标的需要。这样一来,足球对学生来说无异于一道写不完的作业。校园足球一旦走上这条路,不知道足球是否能让孩子快乐起来。记者呼吁,让孩子们踢足球,不要想着锦标和成名,给孩子们找一个锻炼身体的运动、找一个快乐的方式。
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应成为“新常态”。体育运动项目诸多,为什么足球会被选中成为改革的重点?那是因为足球拥有广泛受众,国家对其进行改革,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示范效应。梅州市委、市政府近日也指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振兴梅州足球事业。足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忌急功近利和运动式推进。要深刻认识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夯实基础,所谓的规划一年两年要搞成什么样是不现实的。记者认为,足球改革应是体育改革的切入点,以足球运动为龙头、推动全民体育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不能“一切为了足球”而轻视篮球、排球等运动,那样就歪曲了改革的意义。
朱广沪重视青训和基层教练培养本报记者采访朱广沪(吴腾江摄)
作为一名有着国字号执教经历并前往巴西实地训练的资深教练员,朱广沪也为我市足球发展“支招”。他说,巴西等足球强国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有一套完善的青训系统,并且有高水平的青训教练“育苗”,还有对接职业联赛的一套完整体系,建议梅州足球的发展也要“从娃娃抓起”,同时还要加强青训教练的执教水平,有了更多高水平的教练,才能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借用一句古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高水平的教练对于球员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一个球员的成长阶段。中国足球的发展在于青训,而梅州作为足球之乡,相信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踢球,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喜欢踢球的孩子都能够成为足球运动员?关键在于教练,我认为要加强青训教练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加专业更加有效率地指导小球员训练,让他们享受足球,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看到自身的成长,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足球运动员,而梅州足球如果能够从青训抓起,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成为中国足球的一面旗帜。”
“游子”归来为振兴出心出力深圳铁汉生态董事长刘水情系家乡,接手了“生死存亡”中的梅县客家队。球迷闻之,皆赞:真感谢刘水、感谢铁汉生态,让足球之乡终于留住了梅县队。刘水的决心是,打造以梅州本土队员为主的梅县铁汉生态队,一步一步冲甲、冲超。
足球之乡的称号是建国前后,以强民协会球员为主组成的梅县足球队百战沙场“打”出来的。多少年了,“梅州”、“梅县”队名字鲜见职业足球赛场。足球之乡没有一支高水平球队,很难说是名副其实的。
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后,刘水为振兴足球之乡做了一系列实事。从足球之乡走出去的足球界人士和企业家“游子”太多了。他们都有一颗为振兴足球之乡奉献力量的心。刘水为企业家们追逐足球梦带了个好头。我们期待更多足球界人士、企业家“游子”回到故乡来,为足球之乡早日振兴出心出力!
综合自梅州日报
训练基地图片均为林翔摄
网编:春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