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扶贫结束村民不让他走了环京津新闻网

陈智军(中)和他引入的直播带货团队展示湖中村出产的小龙虾。

●4年前,广州市番禺区人社局扶贫干部陈智军成为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第一书记

●4年后,通过系列扶贫举措,湖中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多元大幅增长到13.2万元

最近,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这个沉寂的小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天都有商家络绎不绝地来到村里收购扶贫产品——小龙虾。这里的小龙虾因用山泉水养殖,肥美干净,肉质鲜甜,因而广受人们欢迎,收购价为30~40元/斤。

这个昔日没有工厂、商铺,只有荒废的山塘和林地的贫困村,在产业扶贫的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睹这些变化,除了村民外,最高兴的人就是陈智军了。

年5月,广州市番禺区人社局扶贫干部陈智军来到湖中村,成为该村第一书记。4年来,他心里始终装着村民,通过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为湖中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多元大幅增长到13.2万元。看着村子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陈智军开心地笑了。

小龙虾走俏市场

正成为村村联动产业扶贫项目

湖中村养殖的小龙虾凭什么走俏市场?陈智军介绍,湖中村的水质好,养出来的小龙虾肥美干净且肉质鲜甜,因此上市后颇受市场青睐,商家都主动上门收购,目前小龙虾的收购价在30~40元/斤。

湖中村小龙虾养殖基地面积有亩,目前已经养殖的面积达90亩,一亩的产出有斤左右,平均每天销售量在斤左右。

“小龙虾一般一年可养两季,在广东天气暖和的地方甚至可以养3季,算下来一亩一年的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小龙虾,让湖中村村民丰收了。

陈智军表示,接下来,小龙虾养殖基地将通过多种途径带动更多养殖户加入,整合资源,形成稳健的产业支柱,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小龙虾养殖的经验正在帮助更多村子。在湖中村小龙虾养殖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开始自发养殖小龙虾,周边的村也来考察学习。“顺应市场需求,响应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产业扶贫村村联动的号召,我和周边18条村的负责人分享了小龙虾养殖业发展经验,目前多条贫困村有意向共同发展小龙虾产业,成为村村联动产业扶贫项目新亮点。”陈智军说。

湖中村

湖中村有多人,有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年村集体经济只有多元,曾是软弱涣散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经过努力,该村蜕变为党建示范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村集体经济分别增长了3倍和近18倍,“脏、乱、差”的省定贫困村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治穷拔穷根

“一定要让湖中村实现自我造血”

小龙虾养殖业只是陈智军推动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曾经的湖中村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工厂、商铺,只有荒废的山塘和林地。陈智军深深知道,要彻底实现精准脱贫,一定要让湖中村实现自我“造血”,通过发展产业,让村集体和贫困户得到持续稳定的收入。

最初,确定了兰花种植扶贫项目。陈智军带领村民一起学习了解兰花品种、生长过程、种植成本,多次奔赴梅州、惠州、佛山顺德、广州番禺等兰花种植基地和花卉批发市场,先后投入湖中村扶贫专项资金多万元用于兰花种植产业扶贫项目,所得收益按照约定比例用于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分红,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4年来,他又引进了小龙虾养殖、富硒水稻、标准化养殖蛇(药用)、光伏发电等项目。产业扶贫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让村集体和贫困户得到持续稳定的收入。

为畅通产品销售渠道,陈智军还联系了直播机构,利用其所拥有的多名主播、多万粉丝资源,开展贫困户山货出山“农产品抖音直销”帮扶,现已完成湖中村和龙村镇农产品上架销售,6月将开展五华县“农产品抖音直销”帮扶工作。截至目前,湖中村兰花种植、光伏发电和县统筹产业等收益分红60多万元,解决本地用工30多人。

扶贫先扶智

“一定要让孩子们能好好读书”

陈智军初到湖中村的时候,村里多名贫困学生就读的塘湖学校还用着20年前破旧的课桌椅,教学基础设施极为简陋,投影设备老化损坏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定要让孩子们能好好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陈智军先后协调一批热心企业团体,为塘湖学校更换了多套新课桌椅,还购置了10部全新教学投影设备,送上多套书包和学习用品,给成绩优秀的特困学生送上奖学金。

说起工作经验,陈智军表示,他把贫困户分成A类情况较好、B类情况一般、C类情况困难3个类别,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将其合理需求一一记录下来,牢记贫困户手机短号,与其随时保持联系。“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azx.com/whrk/15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